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回忆我的丈夫黄胄:炎黄痴子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1030522
  • 作      者:
    郑闻慧著
  • 出 版 社 :
    河北美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回忆我的丈夫黄胄:炎黄痴子》是近年不可多得的一部佳作。
    黄胄是中国二十世纪的一位国画大师、美术事业家,他的创作为新中国美术事业留下了史诗般的画卷,同时也使他声蜚世界。他与夫人郑闻慧忠贞相爱、事业上互相支持,共同走过了半个世纪的漫长人生征程。《回忆我的丈夫黄胄:炎黄痴子》详尽地记录了郑闻慧与黄胄共同生活的各个侧面,许多的细节为首次向读者披露,有着非常重要饿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
展开
内容介绍
    我蹒跚在炎黄艺术馆黄胄铜像前,数一数日子,一转眼,他已经离开我们11个寒暑了。我想清理一下,在这段时间里,我为他做了些什么。其中有我大胆写了这本近30万字的回忆录。说实在的,我原是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一位美术编辑,对于小说、诗歌只有欣赏品评的份儿,从来也没有想过自己写文章、写小说,我自知没有那份天才。但是无情的病魔过早地夺走了黄胄的生命,一想到我再也没有了他为我挡风遮雨的日子,就更加感到悲痛。在此同时,有人说我有丰富的素材,劝我为他“立传”。黄胄堂兄梁斌哥说过我应该学着写点东西。但我不是作家,对于写传记的道道,我更是一窍不通。写得不好,不也是糟蹋纸吗。我没有信心,犹豫不决。但是和黄胄共同生活的47年的痛苦与欢乐的情景,却使我不能忘怀。我经常魂牵梦萦,追忆起那段日子的种种细节,有时也有冲动想把它们写出来。
    1997年10月,黄胄已逝世半年了,也许是我过度悲伤,流泪太多,也许是他交给我继续完成他未完善的炎黄艺术馆面临的种种困难使我压力太大。也是23日的夜晚,我的左眼巨痛。第二天早晨睁开眼,左眼一片火红,伴随着疼痛,我什么也看不见了。医生说是青光眼急性发作,极有可能左眼失明。在治疗的过程中,我沉下心,决心把我们共同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写出来。经过一年的时间,我写出了约30万字的一大摞稿纸。对于能否出版,我一点把握都没有。我请在中国青年出版社曾经为《红旗谱》、《红岩》、《李自成》等名著书籍作过编辑的张羽先生看一看,因为他也是黄胄的朋友。但他那时已年近80,加上文革对他的冲击,身体已经很不好了,因此他回绝了。在我再三请求之下,他答应看一看,但不作任何加工修改。过了几天,他通知我去拿稿子。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到他家,没想到他对我写的书稿大加赞扬。在一些章节里,他还批注了“好”或者“细碎”等字样。他还建议我把第三章“经历磨难”改为“红与黑”,但是我当时没有那个“胆”,所以保留了原样。经过他的指点,我有勇气了,也写快了。出版之后,经过一些熟悉黄胄的人和我在出版社原来一些资深的文字编辑阅读,我得到不少表扬,但是也提出不少宝贵意见。我在这次再版之前又做了不少认真的修改和补充,比以前似乎更明朗了一些。
    总结这本书,我觉得正因为本人不是作家,也不想当作家,只是把读者当作我和黄胄两人的朋友,我只是在和朋友们倾诉,倾诉我们的爱情,我们遇到的坎坷、不平。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遭遇到的各种有形无形的挑战,其中有所创造的成绩和不能磨灭的伤痕。我是情真意切,没有矫揉造作和煽情。但是也正因为本人不是搞文学的,对于文学的基础太差,不能充分表达我要说的和想说的。其实黄胄这个人可爱的亮点和可以学习借鉴的地方还有很多。由于我的水平,我没能写出来,真是挂一漏万了。还有一层原因,虽然我从青年到现在,没有离开过美术这个大行当,和黄胄及我们同代人参加过意识形态领域里大小不同的政治运动,有、的是很严酷的。在运动的风潮中涌现出的五花八门、各式各样的人物和事件,有的以“马列主义”的捍卫者自居,专门吓唬别人;有的言不由衷,伤害别人;有的本是才华横溢,但经不起折腾,在生活中变得一蹶不振,甚至英年早逝;有的真的是马列主义者,讲究实事求是“惜才、爱才”尽力保护一些文化人,有时因时局所限,他们也只能扼腕叹息。这些个人构成了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的社会群体。黄胄和我共同生活在这个群体中,我们的言行受到这个群体的影响和制约,表现出来或悲伤或乐观的情绪也是极为复杂的。但是因为我的思想和艺术永平限制,我虽然在书里梳理描述了一些,但是有些事,我当时就是困惑的,现在仍在困惑中。我不能给朋友们说清楚,把黄胄所有的事件的方方面面描写清楚,尽管我尽了些努力,这是我感到遗憾的。
    反正我已经写出来了,并翻译成了英语版,这也许是我对我的丈夫——黄胄最好的爱情献礼。希望朋友们读完拙作有所收益,也希望给我批评,厉害一点也不要紧。    郑闻慧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美好岁月
    1949年我离开家乡,到兰州西北师范学院工作、学习。先是在幼儿园任教,后考上幼儿教育系,成为一名大学生。1950年,我由幼儿教育系转到艺术系,我的目的是想学音乐。可是音乐系当时还没有成立,只有美术系。我到了美术系以后,听别人讲美术系的师资在学校里是比较强的,我们的老师吕斯百是从法国回来的,他是徐悲鸿先生的学生,很有成就。解放后曾在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学习,毕业时他要求到边疆,分配到我们学校。他对我们说,我曾经向在北京的徐悲鸿先生要美术教员,可徐先生说:“为什么向我要教员呢?在你们西北就有一个画得很好的青年画家,叫做黄画胄。”他听了徐先生的话,就开始在西北寻找“黄画胄”,可是找了许久也没有找到,于是又问徐悲鸿先生,徐先生说好像是在军队。吕斯百先生又去军队中寻找,终于找到了,原来不叫什么“黄画胄”,而是叫梁黄胄。
    吕斯白老帅以前曾是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系主任。徐悲鸿先生是宜兴人,吕斯百是无锡人,吕斯百在当小学教员时,徐先生已经成名了。有一次吕斯百把自己的作品拿给徐先生看,徐先生很欣赏,利用庚子赔款的钱可以派大学生留洋的机会介绍吕斯百去了法国,在法国美术学院学习,回国后到了徐先生所在的南京中央大学美术系做油画教员。吕先生与他的恩师徐悲鸿先生的关系特别好。当时徐先生与夫人蒋碧薇的矛盾越来越深。蒋碧薇与主管教育的国民党官员张道藩交往密切,关系暖昧,所以常有一些特务给徐先生捣乱。徐先生性情刚直,受不了这个气,便委托吕斯百做美术系的系主任。在旧社会一个搞美术的人要想混下去是很不容易的。新中国成立后他被安排在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学习。在学习期间,吕先生表现得很积极,他的恩师徐悲鸿先生也劝他要心胸开阔,好好画画、教书。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美好岁月
第二章  风华正茂
第三章  经历磨难
第四章  鞠躬尽瘁
第五章  冰山之行
第六章  江山如画
第七章  进退两难
第八章  友好使者
第九章  创业艰难
第十章  生命之光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