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天潢真人朱载堉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4749278
  • 作      者:
    戴念祖著
  • 出 版 社 :
    大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朱载堉(1536~1611)是明代杰出的音乐家、乐律学家、艺术家和科学家。他的成就代表着明代艺术科学和自然科学的高峰。他是明仁宗朱高炽的七世孙,他的父亲朱厚烷被册封为“郑恭王”。“王子载堉”的名字早在几百年前就传遍了欧洲学术界。 本书从社会文化史的角度,集作者几十年精心研究之功,浓墨重彩地叙述了朱载堉充满传奇色彩、跌宕起伏的一生及其在乐律学、数学、历学、舞蹈学等科学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有助于人们了解朱载堉其人其事。

展开
作者简介

    戴念祖,资深科学史家,中国物理学史学科创建者。1964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物理系。曾任中科院科学史理化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现任首都师范大学讲座教授。撰有《中国力学史》、《中国声学史》、《中国光学史》、《中国电和磁的历史》、《中国物理学史》、《文物与物理》、《物理和机械志》等著作10余种。主编《20世纪上半叶中国物理学论文集粹》、《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物理卷》、《物理学基础教程》等,另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天潢真人朱载堉》是从社会文化史的角度,集作者几十年精心研究之功,浓墨重彩地叙述了朱载堉充满传奇色彩、跌宕起伏的一生及其在乐律学、数学、历学、舞蹈学等科学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有助于人们了解朱载堉其人其事。朱载堉(1536-1611)是明代杰出的音乐家、乐律学家、艺术家和科学家。他的成就代表着明代艺术科学和自然科学的高峰。他是明仁宗朱高炽的七世孙,他的父亲朱厚烷被册封为“郑恭王”。“王子载堉”的名字早在几百年前就传遍了欧洲学术界。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五节宗藩窘境 

    《明史·诸王传》弁言就亲王之荣耀、富裕写道: 明制,皇子封亲王,授金册金宝,岁禄万石,府置官属。护卫甲士少者 三千人,多者至万九千人,隶籍兵部。冕服车薪邸第,下天子一等。公侯大 臣伏而拜谒,无敢钧礼。……禄之终身,丧葬予费,亲亲之谊笃矣。且看受 封亲王离宫赴长治之国的大典仪式: 王赴藩国之日,皇帝御奉天门,早朝毕,文武百官稍退侍立。皇帝降宝 座后,坐。赴藩之亲王穿冕服,由左顺门内引入,二人朝服前导,由东第二 桥上奉天门,至御前行五拜礼。帝赐王酒,王饮讫叩头。礼毕,帝起送至东 阶上,王叩头下。帝目送出午门,王复叩头。关门。帝返宫。百官不送,惟 先一日赴王府行辞礼。

     由皇帝和文武百官出席的送别大典,似乎隆重、庄严,却显得冷漠、无 情。虽说“亲亲之谊笃矣”,其实,父与子、母与子、兄弟骨肉之间,从“ 关门”那一刻起,就难得相见了。宗藩条例如同一道道厚实大墙,将他们彼 此隔开、孤立起来。

     除继位之嫡长子外,有明一代每位帝王及其子女都经历过如此大礼的痛 楚与悲伤。为了皇室的持续及共同利益,又不能不如此。明太祖26子,其中 两子(朱杞和朱楠)天殇,嫡长子朱标(懿文太子)早卒,其余23子皆得封王。

    已封亲王中,谭王朱梓于洪武二十年坐罪,无子,国除。建文帝朱允坟是明 太祖长孙,朱标之嫡长子。建文帝在位时,封其三个弟弟为王。建文帝有二 子,未及封而靖难之役起,时太子7岁,莫知所终;少子2岁,在幽禁中长大 ,直至英宗复辟之次年(天顺二年,1458)才被释,时年已57岁。成祖朱棣4 子,长子朱高炽继位,子高燧(灯)不详何故未封,得封者二王。仁宗朱高炽 10子,长子朱瞻基(宣宗)继位,第四子瞻垠早卒,得封者八王。其中有第二 子郑靖王瞻竣,第三子越靖王瞻墉,第五子襄宪王瞻堵,第六子荆宪王瞻垌 ,第七子淮靖王瞻填(ao),第八子滕怀王瞻垲(封而未就藩,卒),第九子梁 庄王瞻增(ji),第十子卫恭王瞻埏(shan)。其后,明代各帝王与诸藩均为成 祖朱棣这一房族。200余年之皇朝更迭,子孙繁衍不胜其数,支庶庞杂犹如 枝蔓。

     顺便说及“郑靖王”、“襄宪王”等名称之含义。在这些词的第一个字 ,如“郑靖王”之“郑”是封邑,“靖”是谥号,“王”是爵位;“襄宪王 ”,“襄”是封邑,“宪”是谥号,“王”是爵位。朱厚烷、朱载堉是郑靖 王之后,朱厚烷称为“郑恭王”,朱载士育称为“郑端清世子”,其中,“ 郑”是封邑,“恭”与“端清”是谥号,“王”或“世子”是爵位。朱载堉 生前为自己著作或奏疏落款为“郑世子(臣)载堉”。当他的名字传遍欧洲时 ,人们只知其为“王子载堉”,而不知其姓,也不知“郑”为何意。甚至有 误“郑”为姓者。19世纪德国最伟大的科学家赫尔姆霍茨在其巨著《论音感 》中曾说“在中国人中,据说有个名叫载堉的王子”云云,竞不知其姓。

     《明史·诸王列传》说:“有明诸藩,分封而不赐土,列爵而不临民, 食禄而不治事。盖矫枉鉴复,所以杜汉、晋末大之祸,意固善矣。”然而, 这些宗藩中亲王、郡王“徒拥虚名,坐縻厚禄”,而朝廷“防闲过峻,法制 日增”。自明中叶起,“法网之繁”,已非明初建屏藩之衷。“亲亲之谊” 只是史家之想像。如前所述,在关上皇宫大门送别新封亲王之后,父子、母 子、兄弟就再难相见。

     按宗藩条例,凡遇万寿圣节(皇帝生日)、正旦、冬至三大节,亲王不得 进京庆贺,只在藩王府内行遥祝礼。如若送礼,差人不得过多,自备脚力回 还。留京时间不宜长。王府差人至京奏事,正德十一年定,只许膳宿于会同 馆,不许在外潜住,事完即回,违者照例发问充军;若有容其住歇并指称打 点等项,一经事发,问罪如律。嘉靖元年,规定王府差人役进京、带白条在 京填写盖章者,从重治罪。天顺五年又定,仅当“王从旧王府城经过,许出 相见,随即回府”。这是指藩王父子或兄弟相见之情。

     为防“藩王先后谋不轨,遂设为厉禁,所以钳制之者无不至。”宗藩无 诏,不得进京;宗藩之间,不得往来探视。甚而出城省墓,亦需奏请,二王 不得相见。嘉靖四十五年(1566),禁宗室遣人久留京师。弘治中,周太后思 念其子崇王见泽,特召之。礼部尚书倪岳奏:自宣德以来,除襄王一人入朝 外,无亲王朝见之事。最后,还是不允许周太后召见。万历中,潞王翊缪年 少赴封地,他与神宗翊钧为亲兄弟,同为李太后所生。有一年,郑贵妃念其 亲生儿子福王常洵,欲不使他赴藩,借口李太后将过万寿节,待过节后再就 藩。此时,李太后亦说,吾儿潞王可否来京为吾过寿节? 宣德四年(1429),梁王瞻增就藩安陆。襄王瞻增就藩长沙,正统元年 (1436)又徙襄阳。他们是异母兄弟。在襄王自长沙徙襄阳路中,过梁王封地 安陆,兄弟相见,“留连不忍去。濒别,瞻塘恸日:‘兄弟不复更相见,奈 何!’左右皆泣下”。这次兄弟相见,大概瞒过了朝廷,而襄王瞻增与郑简 王祁镆之相见就不同了。

     正统十四年(1449),英宗北狩,太后召襄王瞻堵监国入京,路过郑简王 封地。时朱祁镆为郑王世子。当襄王“经新乡,祁镆不请命,遣长史往迎。

    英宗闻之不悦,赐书责让”。

     自宣宗以后,入京之藩王者惟襄王一人而已。太后、太妃欲见其子不得 ;国难、家难,亲王欲助者不能。明代宗藩之制,日久而弊日甚也。

     以上所述本是人情常理在皇族内之景象,而诸亲王之后裔另有一番惨景 。只要看看宗藩人数之猛增及其贫富之状,就可想而知。

     自明太祖封23子为王始,迄穆宗、神宗之际,之问200年,此时天下所 存者,大藩国(亲王级者)24位,郡王251位,镇国、辅国、奉国将军7100位 ,镇国、辅国、奉国中尉8951位;郡主、县君、郡君、乡君共7073位,庶人 620名。而未封、未名者,齐府之庶人,高墙、闲宅之庶人,尚未计入其中 。曾官刑部主事、员外郎的王世贞(1526~1590)曾预计,再过20年,“其丽 当不亿矣”。

     另一个统计数字是,嘉靖二十八年(1549),宗人府玉牒所登记者,亲王 至庶人尚在的有19893人,而阳曲、永和二府,及南京齐庶人、建齐人未计 在内,后者不下千人。郡主、县主、郡君、乡君等共9782人。

     又一个统计数字是嘉靖二十九年(1550)作的。该年宗人府修玉牒大臣言 :“自亲王而下庶人,已书名者几三万位。又二十年,可得五万位。周府已 近四千位,韩府亦近千余位。” 从明太祖之23子,200年后为近3万人,人数之增真成几何级数之势。且 看,晋恭王第三子、庆成王济炫(xuan),有子100人,且皆长成,长子袭封 外,余99人并封镇国将军。每当全家聚会之时,个个都是高鼻梁,彼此竞不 能相识。庆成王之曾孙、端顺王奇浈(zhen)在正德年问又有子70人。子孙繁 衍之数,胜过葡萄串串。

     宗藩子孙如此之多,除亲王及其嫡长子、长孙外,支系越远就越难度日 。宗藩条例规定,这些人除领取岁禄粮米外,没有任何生活出路。他们不得 考试入仕,不能从事农工商事。靠宗藩名分之俸禄,在奉国将军(第四代)以 下,子孙越多便越穷困了。

     且看明初情况。洪武九年(1376),初定亲王岁禄五万石,钞二万五千贯 ,绢、布、盐、茶、马草,各有支给。洪武二十八年(1395),更定亲王禄犹 万石,郡王只二千石,镇国将军以下,以二百石、一百石递减。亲王初封出 藩,皆帝王爱子,故岁禄外尚有别给,其后,嫡子孙袭亲王爵者,即世传其 产。至于亲王之支子孙,封为郡王,及镇国、奉国将军、中尉者,不能分此 私产,仅以岁禄为衣食。

     P15-18 

展开
目录

文化史的诗情(代序)
前言
第一章  宗藩与分封
第一节  藩王与皇位
第二节  宗藩条例
第三节  王府管治
第四节  王府营建与乐制
第五节  宗藩窘境
第六节  宗藩良莠

第二章  朱厚烷直谏罹祸
第一节  郑王承嗣
第二节  世宗与道教
第三节  朱厚烷生平
第四节  郑恭王献瑞异
第五节  上疏直谏
第六节禁锢高墙

第三章  朱载堉生平与著作
第一节  席藁独处十七
第二节  婚姻与“外舅祖”
第三节  上疏宗室子弟入学应试
第四节  七疏让国
第五节  晚年
第六节  著作与版本述略
第四章  十二平均律的理论创建
第五章  实验检验:平均律管弦乐器
第六章  音乐的艺术实践
第七章  舞蹈、绘画和诗歌
第八章  天文历法
第九章  数学和计量
第十章  新法密率在中国
第十一章  新法密率在欧洲
附录
索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