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1章 “恨不能读尽天下图书”<br>一、天生读书种子<br>二、买书成瘾,藏书盈室<br><br>第2章 “大禹是条虫”引发的风波<br>一、“禹为动物,出于九鼎”<br>二、“这是对我最浅的认识”<br><br>第3章 “替中国史学界开了一个新纪元”<br>一、时代、个人和境遇<br>二、“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br>三、“在史学上称王了”<br><br>第4章 “建设全民众的历史”<br>一、“虽是无稽之谈原也有它的无稽的法则”<br>二、“二千五百年来一篇有价值的文章”<br>三、妙峰山的香会<br>四、在南国播撒民俗学的种子<br><br>第5章 “在真实的学识里寻出一条民族复兴的大道来”<br>一、创办《禹贡》杂志,成立禹贡学会<br>二、重视实地考察,用心培养人才<br><br>第6章 “你的方法就是达尔文的方法”<br>一、历史演进法<br>二、以研究故事的眼光和方法去研究历史<br>三、伪史移植利用法<br>四、多所见闻,以证古史<br>五、创新与沉潜<br><br>第7章 “愈驳得猛厉,我愈感谢”<br>一、“多辩论一回,总可多少得些成绩”<br>二、“完全把我、当做一个平等的讨论对手看待”<br>三、“我永远要求得到的幸运,就是常有人出来把我痛驳”<br><br>第8章 始于疑而终于信<br>一、“所以有破坏,正因求建设”<br>二、“非有此破坏,我们的民族不能得到一条生路”<br>三、“使人人闻商周人之言,如今人之相与语”<br><br>第9章 “在研究学问之外应当做些事”<br>一、“在学问上则只当问真不真,不当问用不用”<br>二、“楚虽三户,亡秦必楚"<br>三、“要使一般人对于自己的边疆得到些认识”<br><br>第10章 “我的性情过于爱才”<br>一、“此种胸怀,尤为余特所欣赏”<br>二、拼命发讲义,逼学生搞研究<br>三、人生一乐<br><br>第11章 “学问中有真实的美感”<br>一、学问上的野心收不住<br>二、不求近功,乐于晚成<br>三、嗜学如命<br><br>第12章 “未能尽其才,但已尽了我的力”<br>一、二重人格与不能分工治学之苦<br>二、“事业心之强烈更在求知欲之上”<br>三、“求全之毁”和“不虞之誉”<br>四、生活的艰窘<br><br>第13章 中国现代史学的奠基人和播种者<br>一、从中心人物到史学大师<br>二、中国史学现代化的最先奠基人之一<br>三、国外的影响<br>四、学术精神<br>附<br>年谱<br>主要著作及参考书目内容摘要
顾颉刚(1893~1980),江苏苏州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哲学门,1923年因提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说”而享誉史坛。先后在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云南大学、复旦大学、兰州大学等校任教,晚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创办或主编过《燕京学报》、《禹贡》、《文史杂志》等学术名刊。<br> 顾颉刚一生从事中国古代史研究,除提出“层累说”、创立“古史辨派”外,还开辟了民俗学和历史地理学两个研究领域,并发现和培养了大批史学研究人才。顾颉刚卓越的学术贡献受到学术界的高度评价,胡适称赞他的“层累说”替“中国史学界开了一个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