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势使然:“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任何人只有按照这个规律去生活、去行动,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才能有所成就,否则就会身败名裂。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便是相应的历史产物。
庙堂之高:“庙堂”是权力的核心,集中着权力机构的上层人物,也是通往上层最具优势的立足点。但这里并不是遍地锦绣,而是陷阱密布、是非丛生。,只言固可以动君,片语也可以致祸。苏轼的“高处不胜寒”,代表了大多数人对“庙堂”的体验。
君臣相依:“君臣际遇”乃君臣关系融洽的写照,即君臣双方有共同的政治理念、共同的政治目标和共同的追求,彼此间相互信任,终于成就一番事业。君臣际遇之最佳者,当数齐桓公与管仲、刘备与诸葛亮。
展开
没有了春秋战国时期那种独特的历史背景,而人为地来提倡"百家争鸣",那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充其量也就是在一些枝节问题上小打小闹、彼此辩驳,而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百家",更无所谓"争鸣"了。
"百家争鸣"只能是相应历史的产物,靠权力的意志推行,所"鸣"出来的,也只能是权力意志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