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章 童年岁月<br>一 “不平凡”的出<br>二 五岁寄宿生<br>三 小学生活的“插曲”<br>四 童年时期的“收获”<br>第二章 北京的记忆<br>一 辗转的中学生活<br>二 北京大学的读书时光<br>三 “我的马克思主义时代”<br>第三章 早期的文学活动<br>一 大学时的“文学尝试”<br>二 编辑生涯的发端<br>三 第一次婚姻<br>第四章 去国<br>一 欧洲之旅<br>二 巴黎友<br>三 与柏格森主义结盟<br>四 《阿刺伯海的女神》与《鬼恋》<br>五 遗落巴黎的情与梦<br>第五章 游子归来<br>一 “从海上归来”<br>二 孤岛生活<br>三 诗朋往来<br>四 遭遇婚变<br>五 辗转大后方<br>六 《风萧萧》<br>七 威斯康辛的阳光<br>第六章 上海的苦闷<br>一 重新出发<br>二 第二次结婚<br>三 弃妇别子<br>第七章 香港 香港<br>一 陌生与怀旧<br>二 被“围剿”的日子<br>三 编辑、教授、作家:三位一体的身份<br>四 《江湖行》<br>五 第三次结婚<br>六 “第三只眼睛”看大陆<br>第八章 回不去的“家园”<br>一 “最像自己的女儿”<br>二 另一个女儿<br>三 从《彼岸》到《时与光》<br>四 最后的“洗礼”<br>附录 徐訏生平和著述年表<br>后记内容摘要
《我心彷徨:徐于传》所记述和评论的徐于,曾经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著席地,有过风靡一时的长篇小说创作。他身兼教授、作家、诗人、编辑家、记者和评论家,可以说是做过了文化界的诸项功课,且每项皆有可观之绩,并与当年的鲁迅、林语堂等文坛巨擘过往频繁。一位如此重要和特异的文化人物,必然与孕育他的那个时代胞体紧密相连。我们在阅读中不时地会听到一颗诗心的激越跳动,看到他奔波于艰难时世的那个清瘦的身影。徐訏足迹遍及大江南北、欧美南亚,从浙江祖居地开始了漫长的人生起步,先后去了法国、美国,并辗转于动乱时期的京沪、桂林和香港,到过越南和台湾,最后又在香港长居一直到病逝。他一生多次婚恋,情感起伏,如同作者所做出的精彩刻画:文弱而顽强,矜持更诗狂。他的经历已经构成了那个特殊时代的一部文坛风云录,这其中有文人间的曲折交往、笔债和掌故,更有恩怨源起、旧时情事,抚今挽昔,从头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