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湖南长沙东郊陈家大山出土了一幅《晚周帛画》,此画鉴定为战国中期作品,与上面的战国楚墓帛画时间大体相当。所以称为《晚周帛画》,是因郭沫若的《关于晚周帛画的考察》一文而得名②。帛画高31厘米,宽22.5厘米。画中人物为一发髻挽于脑后,双手合掌拱于胸前的细腰女子,婀娜窈窕,秀色可餐。她身着宽袖长袍,长袍上缀着卷云纹样,曳地的裙裾有如轻舒翻卷的卷云,似乎正托着她冉冉向上飘升。画的上方左侧还分别绘着代表吉祥的凤鸟与战胜灾难的夔龙。凤鸟昂首展翅,迈开两条大腿飞跑,华丽的凤尾向上翻卷至鸟首上方,神采飞扬、活灵活现。夔龙则作S形扭曲摆动,由下向上升腾。全画的主题似乎是龙凤引导着主人公正在向天国飞升。
这两幅帛画互为补充,交相映衬,被誉为代表战国时楚国绘画成就的姊妹篇。这对姊妹篇向我们形象地说明,屈赋抒情状物的种种描写,确有坚实的楚国生活基础。尤其是第一幅战国帛画,画中人物头戴高冠,身着宽袍,腰佩长剑,风度俊逸潇洒,神情傲然自若。这简直就像“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离骚》),“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等诗句的图解。
这对姊妹篇又向我们说明,楚国的绘画已经经历了原始阶段和前期阶段,而进入了高一级的艺术境界。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