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满汉合璧,红白皆喜——人生礼俗
过周
办“百岁”
“百岁”又称之为“百日”。清代,有的人家只办满月(即弥月),不过在京城有的人家还是沿用旧制,为小孩办百岁。其实两者庆典活动内容、形式差不多,主要是设宴款待亲朋好友,请艺人唱堂会戏。至清末民初时,一般家庭都是只给小孩办满月,不办百岁。
《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记载:“士大夫多以此等酬应近于琐屑,京谚所谓婆婆妈妈事也。”
北京也有句歇后语说:“养活孩子办满月——没事儿找事儿。”
这些记载和俗语都对办满月或百岁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不屑和厌烦。其实,从古至今举办这些都是有其特定的内容和目的的。
比如说有些大户人家,兄弟虽多,却均无后嗣,待终于盼来弟兄中生养了一个男孩,形成了“千顷地,一根苗”的情况,从老人到兄弟,自然都主张花钱办事。
还有,弟兄几个都无后嗣,但在家产分配上出现了争议,这时谁家要是生个男孩儿,老人可能独自出钱办事,以便当着众亲友行使家长制的权利,给儿子们分家产,把主要的部分或大部分,分给有小孩的那个儿子,剩下的再给其余的儿子们平分。其用意是告诉亲朋好友让他们承认自己的做法。
旧时,无子嗣者,都有抱养他人小孩的风俗习惯,称为“过继”。“过继”的孩子,无论是从哪里抱过来的,都是通过办满月或办百日的形式来让亲友们知道,并予以承认。
还有那些在京城为官多年、有权有势的人,可以借办“百日”公开收受别人送来的礼品,此乃薄酌换厚礼。过去称此谓“撒大网”。
办事的目的虽然不同,但形式却大同小异,现详述如下:
办百日时,一般人家只办一天。有在家里办的,也有的在饭庄办的。无论在哪里办,事先都必须由家长具名,发出请帖,邀请亲友。
这样,男、女客人均可往贺。如未发请帖者,一般仅女客往贺,男客则不去,即便是至亲也是如此。
百日当天,主人家门前须搭红、黄两色的彩牌楼,也有的挂红黄彩球;设火壶茶会;院内搭-酒棚,把茶座摆好。
正厅作为礼堂,红毡铺地。挂着红缎绣花桌围子的八仙桌上,供着碧霞元君等十三位娘娘和本命寿星、门神、灶王、当方土地、炕公、炕母等家宅六神;点上红蜡烛,左右两边的案上摆上亲友所送的各种礼品。
至客人到齐,主家开始大宴宾客。之后,还要请艺人唱堂会戏,这是百日那天的一项重要内容。
堂会结束后,小孩的母亲马上要给“十三位娘娘”和“家宅六神”焚香叩首。此礼完毕,与近亲们一起走出大门,往东走出一百步,将神龛、神像及敬神钱粮,点火焚化,此称之为“送娘娘”。送完“娘娘”,百日庆典才算全部结束。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