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郭小川传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16053389
  • 作      者:
    张恩和著
  • 出 版 社 :
    湖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郭小川传》按时间顺序介绍了郭小川光辉的一生。内容包括家在燕山深处、投入抗战洪流、峥嵘岁月稠、由射手到靶子、逃不过的劫难、郭小川的“黄昏恋”等。 郭小川作为一位著名的“战士诗人”,他的诗歌始终与时代共同着脉搏,从中可以“看到时代前进的脚步,听到时代前进的声音”。
展开
作者简介
.
展开
内容介绍
    《郭小川传》就是郭小川的生平传记。
    郭小川(1919—1976),河北丰宁县人。1937年参加革命,后长期在新闻、宣传、文艺部门工作,并坚持诗歌创作。先后发表《投入火热的斗争》、《致青年公民》、《深深的山谷》、《将军三部曲》、《白雪的赞歌》、《望星空》、《甘蔗林—青纱帐》、《团泊洼的秋天》等诗作。郭小川作为一位著名的“战士诗人”,他的诗歌始终与时代共同着脉搏,从中可以“看到时代前进的脚步,听到时代前进的声音”。他曾采用阶梯式、民歌体、自由诗、新辞赋体等多种诗体形式进行创作,尤其是在学习我国民歌和古代诗歌、词赋的表现手法,倡导与实践新格律体诗歌创作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展开
精彩书摘
    一、“年轻的老干部”
    1945年深秋,受上级派遣,郭小川回到光复后的承德热西解放区。
    阔别故乡近13年,这是他离开凤山后第一次返回故里。  北山还是那样光秃,文庙的红墙已经斑驳,兴洲河水日夜流淌,东河套的一片树林也显出一派生气。这一切,于他是那样熟悉,那样亲切。不过,对于故乡来说,郭小川已经不是原来那样血气方刚的少年书生了,他现在是一位在革命的风暴中和共产党培养下成熟起来的劲健的革命干部——丰宁县人民政府第一任县长。
    郭小川离别家乡时,本想在外面奋飞,并未想再回家乡。但是组织上要他回家乡开展工作。领导对他说:“你那里熟悉,你有解放那里人民的义务。”他是服从组织分配,高高兴兴回到家乡工作的。面对繁忙的工作和斗争,他不可能有什么“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感伤。
    这时,郭小川刚26岁,已经能够熟练地领导实际斗争,可谓是“年轻的老干部”。妻子杜惠也同时被调丰宁,担任了县妇联主任。
    郭小川面对的现实是严峻的。他看见:“大烟鬼铁青色的脸,在旧势力面前驯服得像狗似的眼睛,那些有头有脸的人,还是穿着长袍马褂,新鲜的是黄色的协和服。而不远处,还盘踞着国民党的军队,随时准备反攻,夺回旧势力的天堂。”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他保持了清醒的头脑。他说:“我,一个绅士的儿子,今天对你们绅士,却怀着很大的敌意,我看见和听见的,却是另外的事物……”
    凤山的老乡记得,在解放的那年初冬,千千万万的穷人聚集在凤山戏楼前参加第一次清算复仇斗争大会。郭小川站在讲台上挥动着手臂大声呐喊:“今天,我讲三个问题,第一是复仇!第二是复仇!!第三还是复仇!!!”这当然是复阶级的仇,是广大贫苦农民复地主阶级的仇。
    当时国民党仍盘踞着凤山,地主武装——伙会在附近不断骚扰,群众怕变天,不敢起来和地主富农作斗争。在这种情况下,发动群众是很艰巨的工作。郭小川带领工作队夜以继日地访贫问苦,走家串户,发动群众。先找最贫困、最苦大仇深的人,进行个别说服教育。院落、地边、炕头,都是和贫苦农民谈话的场所,有时一边干活一边谈话,慢慢启发他们的觉悟,敢于起来诉苦、斗争,改革土地制度。经过艰苦细致深入的工作,做通了一些人的思想,扎下了根,通过他们串连更多的人,渐渐地把贫苦农民群众发动起来,再团结更多的人,包括一部分中农,共同和地主、富农进行斗争。
    在郭小川的带领下,广大劳动人民向地主阶级清算复仇的浪潮在整个丰宁县迅猛地掀起。人们斗地主,分田地,打土匪,清恶霸,毫不留情。以县长郭小川的名义发出的镇压地主恶霸、土豪劣绅的布告出现在街头,贫苦群众热烈欢呼第一次有了人民自己的政府,有了人民自己的县长。
    为了便于发动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郭小川根据当地的风俗人情,制定了《土改工作人员守则》。守则规定,到群众家里上炕要脱鞋,吃派饭不准用手抹碗筷,不能随便用老百姓烟袋抽烟……这些细微小事他都注意到了,足见其工作的细致。
    凤山的老乡还记得,这位出自本乡本土的年轻人,作风朴实,平易近人,一点也不像过去的“县长大人”。他穿着一身更生布的八路军旧军服,有时棉衣露出棉花,布鞋露m脚趾;他把原伪县政府的大堂、二堂以及轻便舒适的耳房都让给文书和其他办公的同志住,自己则吃住在县大队,和普通战士毫无两样。他领导的县武装支队,在清匪反霸斗争中,奋力作战,予敌人以重创,被敌人称为“郭部”。
    除了武装保卫政权,郭小川还十分重视经济和教育工作,他在动员工商业者正常营业的同时,还亲自组织了“人民”和“裕丰”两家商店,方便了凤山的群众。他还多次到凤山小学为学生讲课,在自己的县政府办公室里召集学生代表开会,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并且,他一面把县里进步的知识分子聘请到机关和学校工作,一面还举办“农民政治干部训练班”,把一些青年农民和知识分子培养成革命的骨干力量。这时,他还写了长诗《老家》,记录了他重返故土的感受和对这段战斗生活的体验。
    1946年春,郭小川被调热西专署任民政科长。同年8月,国民党部队向热西解放区发动猛烈进攻,人民军队主力奉命西撤。郭小川又受上级派遣回到承德西部和承(承德)张(张家口)交界地区,领导地方武装力量进行游击战争。这时杜惠已快临产,为服从战斗需要,郭小川让妻子独自去到后方。尽管在妻子产后第47天的下午,他得到了儿子出生的消息,为此还特意写了一首《祝儿子的诞生》,记下了“这年轻的父亲,默默地感受这不平常的欢喜”,但是,毕竟紧张的斗争生活使他无暇去细细品味这亲子之情,以至他第一次看到早已脱离了襁褓、能够说笑跑跳的儿子时,竟感到有些突然,居然对妻子说:“真奇怪,我怎么有了个孩子,成了爸爸呢?”
    的确,他实在是全身心沐浴在斗争的风雨里,沉浸在革命的感情中,这正如他写于1946年10月的一首诗《让风暴更猛烈地吹吧》中说的那样。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家在燕山深处(1919-1936)
一、书香门第小户人家
二、逃亡北平积极救亡
三、诗兴勃发才华初现

第二章 投入抗战洪流(1937-1945)
一、参加八路军
二、激越的诗情
三、奔赴延安
四、真实的恋歌

第三章 峥嵘岁月稠(1945-1955)
一、“年轻的老干部”
二、武化士兵到文化战士
三、文艺战线上的狙击手

第四章 火红的年代(1956-1958)
一、“投入火热的斗争”
二、为“社会主义政策”鼓而呼
三、经风雨见世面

第五章 在斗争的漩涡中心(1958-1959)
一、“大媳妇”也要受气
二、另类声音
三、官不易做诗难写

第六章 由射手到靶子(1959-1961)
一、在头脑发热的日子里
二、寄意寒星荃不察
三、开枪,为他送行

第七章 难得“自由身”(1961-1965)
一、深入基层
二、创作诗歌精品
三、山雨欲来

第八章 逃不过的劫难(一)(1966-1976)
一、在“史无前例”的日子里
二、子规啼血
三、再起祸端

第九章 逃不过的劫难(二)(1966-1976)
一、天低云垂
二、等待黎明
三、烈焰腾空

第十章 郭小川的“黄昏恋”
一、奇闻怪谈
二、事实真相
三、赔礼道歉
四、法律维权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