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德意志——一个来自方言的名字
数百年来,“德意志不仅对全世界来说是一个问题,同时对德意志人来说也是一个问题”。因此德意志著名的文学家席勒曾说过:“德意志兰,它在哪里?我找不到那块地方。”这个问题就是:“德意志”来源于哪里?“德意志”一词来源于古德语“Diot”一词,意为“人民”。7世纪以后,欧洲出现了若干以定居农业为基础,以语言为区分,以一个或几个日耳曼人部族为主体同时含有其他种族的人民集体。这是一种不同于以前的氏族、部落、部族等的血亲集团,也不同于后来的民族的政治集团,这是一些以语言为突出标志的具有明显自我意识的人们的集团。7世纪末,在法兰克王国内部,以莱茵河为分界线,出现了同一个语系的两个语族:西部的罗马拉丁语族和东部的日耳曼语族。在西部,罗马拉丁语逐渐被当地的居民接受为母语的组成部分;在东部,祖传的日耳曼土语慢慢地被结合用于书面文字,形成了不同于罗马拉丁语的形式——德意志语。莱茵河的天然界线和语言上出现的不同导致了东部的日耳曼人失去了同罗马文明同化的可能性,同时也使他们丧失了日耳曼的共性。这一切在公元8世纪末导致了“德意志”一词的出现。这时的“德意志”一词不只是指语言,而且还指说这种语言的人,即王国中所有讲日耳曼语的部族。当这些部族后来建立了自己的王国,也就是德意志国家时,他们不但启用这个词命名自己的语言和人民,而且还用它来称呼自己生活的国家。
从8世纪末到13世纪末,“德意志”的发展经历了5个世纪,在这段历史时期,“德意志”最终从语言中独立出来,在一些宗教会议文献和法兰克文献中成为独立的语言类别。特别是9世纪中叶,德意志语言成为与希腊语、拉丁语并列的语言形式,这就使“德意志”和希腊成为平等对立物。919年巴伐利亚人自愿接受公爵阿尔努夫的统治,并推举他为德意志王国的统治者,此时的“德意志”第一次成为王国的名称,从而,德意志终于突破了语言的外壳,成为一个拥有凝聚力的名称,并且开始向中心政权和地域边界发展。
“德意志”一词从作为地方的方言到成为一个民族的称号有着非常的独特性,这是因为“德意志”一词从它诞生之日起主要是一个语言和文化概念,这一概念又涉及所有讲德语的民族。
第二节 德意志人——欧洲大陆的骄子
德意志人系古代日耳曼人的直系后裔,但在不同历史时期混入了不同的异族成分。德意志人与古代日耳曼人有历史上的渊源。大约在3000年前,古代日耳曼人就已居住在波罗的海沿岸和岛上。从公元前500年起,他们开始向南迁移,占据了喀尔巴阡山脉和波希米亚山脉以北的广大平原地区,过着游牧部落生活。后来,一些日耳曼人部落留在易北河以东地区,另一些日耳曼人部落继续向西或向南迁移,直到欧洲南部,大部分日耳曼人部落才定居在莱茵河以东、多瑙河以北和北海之间的广大地区,该地区称为“日耳曼尼亚”。
日耳曼人定居“日耳曼尼亚”时保持着氏族组织。在各个部落里,一些具有血缘关系的人组成氏族;每一个氏族组织包括约100个家庭,故叫“百户氏族”。他们仍然过着原始社会生活,男人平时打猎,战时打仗,妇女从事家务、耕种和纺织。当时的农业还很原始。氏族组织从部落分得土地由全体氏族成员共同耕种,共同分享劳动成果。他们的耕地并不固定,而是每年重新分配一次,从一块土地迁移到另一块土地。
民族大迁移之后,在今日德意志民族居住的土地上生存着的几个大部族是:莱茵河上游流域的阿雷曼人、波希米亚森林中直至恩斯的阿尔卑斯山区和莱希河的拜尔人、菜菌河中下游流域的法兰克人、美因河与哈尔茨山之间的图林根人、易北河到下莱茵河区域的撒克逊人、北海岛屿及沿岸地区的弗里斯人。而人们使用“德意志人”一词则是在法兰克帝国分裂之后,当帝国东半部的日耳曼人部落中萌发出一种政治命运上统一的新意识的时候。从那时起,这个称呼成为区分这些人与西法兰克帝国的(在鄂团一世等进军罗马以后)以及意大利的那些罗马化居民的标志。德意志人在语言、宗法、气质以及后来的历史发展上都不同于欧洲的其他民族。在政治历史的发展上,这一分化过程开始于公元9世纪中叶,基本上是从斯特拉斯堡誓约(842年)发端,而大约经过一个世纪——当发动莱希费尔德战役的责任被推给“德意志人”之时(955年)——即告完成。
德意志人成分中主要包括以下日耳曼部落:在德意志中部和南部有苏维汇人、赫蒙杜里人、查蒂人和阿勒曼尼人;在北部有盎格鲁人、撒克逊人、朱特人、条顿人、金布里人和弗里斯人;在西部有法兰克人。
德意志人同其他任何欧洲民族一样是不同的种族群体的混合体。他们吸收了凯尔特人、斯拉夫人、马扎尔人、地中海人和所谓阿尔卑斯人的一些成分。德意志人有北欧即日耳曼人的血统,也有其他所有欧洲民族甚至北非的帕帕尔人部落的血统。
由于德意志人发展过程中的独特性质,因此对于德意志人的称呼世界各地的民族也不尽相同,如法国人称德意志人为“阿雷曼人”,芬兰人称他们为“萨克森人”,只有意大利人和荷兰人接受了“德意志人”这一称呼,英国人称德意志人为“日耳曼人”。在俄语里,德意志国名为“日耳曼尼亚”,而称呼德意志人,俄语同其他斯拉夫语一样,用的完全是另一个词,这个词的本意是“外国人”。
现代德意志人包括巴伐利亚人、萨克森人、普鲁士人、莱茵兰人等,这由各部族的历史发展所定。弗里斯人、下萨克森人和威斯特法伦人居住在德意志北部各州、市,他们有着相似的性格。弗里斯人住在北部沿海地区,其祖先主要从事航海和渔业,因而养成自信、独立性强和沉默寡言的性格。
下萨克森人的性格亦如此,另外他们不善交际,不过一旦与之交友,友谊可能地久天长。威斯特法伦人像弗里斯人那样性格内向,像萨克森人那样讲求实际并像弗兰克人那样勇于进取。
德意志中部居住着莱茵兰人、普法尔茨人、萨尔人和黑森人。莱茵兰人的成分较复杂,真正的莱茵兰人已经为数不多了。不过,总的来说莱茵兰人和蔼可亲、随机应变、性格开朗。普法尔茨人和萨尔人的祖先是摩泽尔弗兰克人,他们具有心灵手巧、勤勉好客的品格。黑森人头脑灵活,有幽默感。
居住在内卡河和多瑙河上游之间的施瓦本人勤劳、乐观、讲话尖刻,有些固执己见,一辈子为积累财富而奔忙。阿雷曼人住在莱茵河上游黑森林和博登湖畔,其性格与施瓦本人相近。
巴伐利亚是德意志的一个自由州,享有一定的独立性。巴伐利亚北部聚居着弗兰克人和施瓦本人。弗兰克人雄心勃勃、和蔼可亲、率直,并且健谈。南方的巴伐利亚人的性格则自信、乡土观念强、重传统、热情好客、豁达。他们喜爱音乐、美术、民问戏剧和舞蹈。
第三节 德意志民族——大器晚成的民族
一般情况下把民族的演进分为四种类型:一是放射型,一个民族由一个核心向外扩展。意大利由罗马发展而来,西班牙由卡斯蒂尔发展而来,法国由法兰西岛发展而来,英格兰由其南部发展而来,瑞士由最初的三个州发展而来,美国由最初的十三个州发展而来。二是转化型,即由原始的、“不发达的”、已形成民族的种族集团在19和20世纪的智力、社会和技术潮流的革命化影响之下而转化为现代民族。较小的斯拉夫民族和匈牙利的起源就是如此。今天我们在亚洲和非洲被解放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那里也可看到类似的转化。甚至可以说,俄罗斯就是通过西欧思想的革命化影响而成为一个现代民族的。三是分裂型,一个地区性群体从一个较大的单位分离开来,如葡萄牙。四是向心型,从边缘向中心发展。实际上,这就是德意志独一无二的发展历史。
与古老的中华民族相比,德意志是个异常年轻的民族。研读古德语的文献人们就会发现,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德语书面资料产生于公元8世纪,其形式极其古朴、简陋。而当时,华夏大地早已经过了诸子百家及两汉,正处于鼎盛时期——唐朝。如果把那些古朴、简陋的古德语文献拿来跟中国的唐诗作一番比较,人们实在没有理由不为我们的祖先而感到自豪。然而,即使在已经产生了古德语文献的8世纪,德意志作为一个民族却还依然不存在。当时,正是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在其废墟上建立的法兰克王国时代。因此,那些古德语文献恐怕称为古日耳曼语文献更为贴切。公元814年,法兰克王国的查理大帝驾崩,帝国开始分裂。843年,查理大帝的三个孙子将帝国分成东、中、西三部分,各据一方。919年,在东法兰克王国的基础上正式建立了德意志王国,这才是德意志民族的真正开始。
由于德意志国土在962年获得教会的加冕,因此在以后的840多年时间里,德意志王国一直以“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名义出现在当时的世界版图上,史称第一帝国。这种局面一直到19世纪初,拿破仑挥师攻人德意志,将三分之二的德意志领土置于法国控制下才告结束。“神圣罗马帝国”时期,虽然王朝更迭频繁,但皇帝始终只是一个连花瓶都不如的摆设,下面诸侯林立。有资格选举皇帝的诸侯称为选帝侯,当时有七个;选帝侯下有十多个大诸侯,大诸侯下是两百多个小诸侯,再往下是一千百万多个独立的帝国骑士。他们的大大小小领地就是大大小小的邦国。今天如果我们从南到北沿莱茵河驱车,在当时则要经过无数个小邦国的关卡,办理无数个出入境手续。
这是一段德意志历史上著名的黑暗时期,政治上的四分五裂使德国的经济发展远远落在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的后面。当英国已经开始出现工业革命,法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的时候,德意志却还在实行残酷的农奴制。用恩格斯的话来说,在当时的德意志,“自由的农民就像白色的乌鸦那样稀少”。在政治上,当时统治德意志的也还是封建主义和绝对专制主义。19世纪,拿破仑挥师北上结束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统治,其手段无疑是纯军事化的。然而,拿破仑也从刚刚经历了资产阶级革命和人道主义运动洗礼的法国带来了一阵清新、自由的空气。可惜这阵清风刚刚在死气沉沉的德意志水面上吹起一丝涟漪,就随着1813年拿破仑兵败莱比锡而烟消云散了。况且,由于德意志这块土壤的特殊性,由拿破仑大军吹起的丝丝涟漪也带着极强的民族主义色彩,反映着这块土地上人们精神上的保守和落后。
19世纪上半叶以后,德意志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德意志开始并逐渐完成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19世纪50年代在德意志是一个经济起飞的年代,资本主义早期原始积累的一系列特征在这时得到集中体现。与此同时,德意志东北部的普鲁士迅速崛起。1815年,作为国家只有一百多年历史的普鲁士开始由波兰往西向德意志挺进,并迅速成为德意志范围内的经济巨人。1871年,普鲁士以“铁血政策”完成了对德意志的统一,从而扫除了国家分裂这一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最后障碍。从此,德意志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在经济上很快就赶上并超过了英、法两国,并在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跑道上狂奔,终于在上世纪上半叶接连两次成为世界大战的策源地。
从严格意义上划分,公元919年前由法兰克人建立的王国以及民族大迁徙时由日耳曼人在西罗马帝国领土上建立的许多王国应称为日耳曼王国或日耳曼国家,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的人应称为日耳曼人。公元919年后建立的王国、帝国或邦国应称为德意志,其居民应称为德意志人。1871年德意志实现统一,民族国家随之而诞生,严格意义上德意志民族才出现在世界面前。
第四节 天南地北本一家——世界各地的德意志人
现在的德意志人大约有9000万,他们主要生活在德意志,由于德意志长期处于分裂和战乱不断,饱受生活困扰的德意志人不断向外移民。18世纪下半叶,第一批德意志人移居俄国。这与当时有德意志血统的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有直接的关系。德意志统一后,在20世纪以前德意人主要迁移到东欧和北美,像其他的欧洲移民一样,缺乏土地、遭动乱困扰的德意志人被北美洲这块未开垦的新大陆吸引。拥有自己的土地,信仰自己的宗教,远离战争和贫穷,和平生活这些平凡的理想,吸引他们变卖家产,冒险犯难,远涉重洋来到新大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意志放宽了对海外移民的限制,一度推动了德意志海外移民的发展。不久,德意志进入了法西斯独裁统治时期,大大限制了德意志海外移民的发展。这时期,德意志的海外移民潮虽然受到限制,但每年仍有数万德意志人移居海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政府放松了对海外移民的限制,德意志的移民潮再度兴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约有100万人移民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
在东欧和南欧生活着大批的德意志人,现今在俄罗斯生活着100多万德意志人,他们大多是18和19世纪德意志南部和西部移民的后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他们曾居住在乌克兰南部、高加索北部、伏尔加河流域、波罗的海东岸地区和哈萨克斯坦北部等地区。战争爆发后,被迁居到西伯利亚西部以及现在的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捷克和斯洛伐克两国约有8万德意志人。在罗马尼亚约生活着40万德意志人,他们的祖先系从萨克森和施瓦本移民至此,主要务农和当矿工。匈牙利也有约2万多德意志人。在比利时有两个地区共约9万多德意志人。在意大利上阿迪杰省约有20万德意志人,其他地区也有一些散居的德意志早年移民,其中有的地区甚至还保留着古德语的语言形式。
在美洲,最早的德意志移民于1608年到达北美弗吉尼亚的詹姆斯城。如今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约有30万德意志人,另外散居美国各地的德意志侨民总计约有2000多万人,但能讲德语的只有600万人。不少人渐渐放弃使用德语,其第二代一般就开始以英语为母语了,美籍德意志人因是第三代,所以一句德文也不会说了。18世纪时,不少德意志人选择加拿大作第二故乡,现在加拿大有约130万德意志人。南美洲各国也有德意志人,其中人数较多的国家有巴西(近100万人)和巴拉圭(约3万人)。在非洲,由于德意志建立了许多殖民地,在南非和纳米比亚有殖民扩张时代移居的德意志人,也有近现代的移居者,其总数约计3.5万人。此外,19世纪德意志移民也曾涉足澳大利亚,大多已被同化,数量已经不洋,不过现今仍有德文报纸出版。
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德意志人及其后裔凭借着聪明的才智和辛勤的劳动也为各国乃至世界的经济和礼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贞献。在浩如烟海的德意志海外移民中,自然有许多的德意志人成为人们敬仰的人物,如德裔美国科学家爱因斯坦,是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提出了量子理论、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相对论宇宙学等;德裔美籍火箭科学家布劳恩为火箭学先驱;1999年荣获诺贝尔医学奖的德裔科学家布洛贝尔。这些人无疑是德意志人海外移民大军中的杰出代表,他们都在各自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为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是德意志人的骄傲。随着世界政治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如今德意志人正以其踏踏实实的脚步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