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书画
僧辩才被赚《兰亭序》
王羲之的《兰亭序》法帖乃王家代代秘传,传至第七世,为江南永欣寺僧智永所藏。智永,俗姓王,名法极,陈、隋间会稽人,是书圣王羲之的七世嫡孙。早年出家后,在会稽善琏永欣寺一住就是整整三十年。在这里.智永深居简出,朝夕临习先祖王羲之的法帖,从未间断,久而久之,得王氏精髓,进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据说智永练字时,写秃了的废笔头竟积了五大竹簏。后来,他便把这些废笔头埋之成冢,称之为“退笔冢”。“退笔成冢”的典故便由此而来。智永晚年以当时的识字课本《千字文》为内容,用真、草两体书写了一千多本,从中挑选最满意的八百本,分送给浙东各寺院。直到如今,智永的《千字文》墨迹和刻本还被视为习书的范本。
智永圆寂后,《兰亭序》法帖不知所终,有人认为智永并无子嗣,必传法帖于徒。而永欣寺僧辩才,是智永的高徒,极有可能就在他手中。唐太宗李世民虽是马上得天下,却也好风雅,笃爱书法,早就对王羲之的《兰亭序》法帖心向往之,于是几次三番招僧辩才询问,都没有结果。这时朝中有人献计,派机智善谋的监察御史萧翼乔装南行,计取珍宝。于是下面这富于戏剧性的一幕就发生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