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戊戌变法”的志士
我出身于书香门第,在我年轻时很长一段时间里,这种家庭出身决定了我总是一个“团结、改造”的对象;可是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在我的后半生,这种家庭出身变成是响当当的了。“团结、改造”对象也好,响当当也好,当我回首往事的时候都深深地感到,这种家庭背景对我的一生具有几乎是决定性的影响。我的研究工作是从婚姻、家庭开始的,在研究择偶的时候,我和其他一些同行们都发现,夫妻双方能否和谐幸福,能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和双方的文化素质是否相近有很大关系,一个人的文化素质,既来自后天的学习努力,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的熏陶,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润物细无声”的,可是这种烙印却往往是十分鲜明与深刻、甚至一辈子都抹不掉的。
当然,我家并不从来都是书香门第,如果溯源追根,应该说是出身低微。我的祖辈原籍苏州,多数务农,在19世纪中期太平天国起义的时候出过几个太平军将领,起义失败以后整个家族在苏州待不住了,于是迁至扬州。由于是“外来户”,由于族人多数务农,或是小手工业者,没有社会地位,所以老是受人欺负。穷则思变,大家深感“我们刘家没有读书人不行”,于是我的曾祖父辈的六个弟兄联合起来,在众多的子侄中挑了一个最聪明、大家认为可能最有出息的男孩,六个弟兄凑钱供他一个人读书,这个男孩就是我的祖父。
祖父名豫瑶,字紫焜,生于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整整比我大了一个甲子。他刻苦读书,但是开始时并不顺利,只是在家乡教私塾以糊口。不过他的一位姓邱的老师对他隋有独钟,说“此子非池中物”,作主把表妹潘氏嫁给了我祖父,这就是我的祖母。祖母嫁过来的起初几年并不快乐,生活太贫苦了,似乎看不到出路,看不到尽头,曾经跳河自杀两次,都被人救起。
以后,时来运转了,祖父二十七岁时中了举人,那时正值策划戊戌变法,要向日本的明治维新学习,使中国富强起来。于是,光绪皇帝亲自选拔了一批年轻优秀的举人,接见了他们,把他们派到日本去留学,祖父是其中之一。祖父老年的时候写了一本《紫焜一生回溯录》,详细记载了这件事。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