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汉初风云人物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3371044
  • 作      者:
    惜秋著
  • 出 版 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张良:智什绝伦张子房;萧何:功盖当世萧相国;韩信:出奇制胜淮阴侯;曹参:出身入死平阳侯;陈平:阴谋家陈平;周勃:绛侯周勃;王陵:个性强而忠的王陵;灌婴:叱咤风云颍阴侯;樊哙:屠狗将军;郦食其:高阳郦生;陆贾:好畤陆生;叔孙通:随机应变叔孙通。
展开
作者简介
    惜秋,本名蒋君章,今上海崇明人。南京中央大学地理系毕业,1938年入国民政府中央军委政治部工作,后任国民政府秘书、中央政治学校新闻系教授。1949年到台湾,1955年被蒋介石以泄密免职。后应聘为政治大学、台湾大学、辅仁大学等校教授。蒋氏专长历史地理,晚年还致力于历史人物的撰述,揭发历代风云人物的丰功伟烈与各种际遇,把个人性格、命运与政权变迁紧密关联,对于权力的运行深有体会,而文字深入浅出,人物栩栩如生,时人将其与高阳并称,目为台湾十大作家之一。
展开
内容介绍
    《汉初风云人物》惜秋先生用笔精准,笔端常带感情,出入于历史人物之间,进退于风云际会之时,为读者贡献了一次了解历史的绝佳机会。历代风云人物,站在时代浪潮的顶端,乘风破浪,叱咤风云,建立起一桩桩英雄伟业,名垂青史。他们智勇兼备,运筹帷幄。他们掌控时代风云、旋转乾坤的霸气、破除艰险、纵横捭阖的大派风度,激荡在无数后来人的心胸,激起更大的猛志,更非凡的建树,历史由此而知大河奔流,吞吐日月,代代不已。
展开
精彩书摘
    智什绝伦张子房
    平民政治运动中的杰出人物
    大概是《三国演义》徐庶走马荐诸葛的一回中的话吧,当徐庶辞别刘备时,盛称诸葛亮的才能,谓刘备如能得诸葛亮出山相助,有如周建立八百年政权之得姜尚,汉建立四百年政权之得张良。演义的话,不知何据?我们不能拿它当正经根据;但张良对于刘邦政权的建立,确是有非常的贡献。高祖既灭项羽,置酒于洛阳南宫,请列侯诸侯,都直言无隐地说明高祖所以得天下与项羽所以失天下之故。高起、王陵都说:“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对他们的说法,不表同意,他说:“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张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我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兵,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我何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高祖的话,大部分实在就是高起、王陵的话,不过他是用事实作为说明罢了。我们平心而论,刘邦知人善任的才能,确是高人一等,尤其能够辨别各种建议之是非长短,而能作最佳的抉择,这是所谓“天授”,非人力,而三杰之能尽心尽力地辅助高祖,的确是他成功的主要因素。这三个人中,他首举张良,足证张良在三人中的地位更为突出。
    我们知道战国之世,是平民知识分子抬头的时代。许多平民知识分子共同的不断的努力,才造成我国第一个真正统一全国的秦政权。这也就是说秦政权的建立,是平民知识分子和封建诸侯的余孽合作而成的。但是这个政权的寿命并不长,自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统一全国,至三十八年(公元前209年)而去世,二世继位不足三年,子婴继位仅四十六日而亡,总计不过二十年。这天下大乱的并起群雄,如陈胜吴广,如项梁刘邦等,除项氏为楚将外,其余都是平民,而且也不一定是知识分子。这是平民自己起来致力于政治运动而酿成大风波的第一次。项梁及其侄项羽之被灭,以及六国之后都不能立足,这一事实,足以说明染有贵族气味的政治运动,都是时代的落伍者,都无成功的可能。我们再看刘邦幕中的重要人物,如萧何,沛人,高祖的同乡,“以文无害为主吏掾”,那就是后来县政主办司法事务的承审官之流,曹参也是沛人,是萧何手下的狱掾,丞相陈平是阳武户牖乡人,家产只有三十亩地,是一位贫而好读书的知识分子,周勃也是沛人,以织簿曲为生,常为人吹箫给丧事,王陵是沛县的豪家,樊哙和高祖为襟兄弟,是沛县的屠狗者,夏侯婴是沛厩的司御,灌婴是睢阳的贩缯者。
    此外,秦末首先起兵抗秦的陈胜吴广,秦时都是屯长,吴广曾经做过雇农。而汉高祖本人也不过一个泗上的亭长,由此,可知秦末天下大乱,是战国晚期平民政治运动的连续。可是在这个运动中,有一个特色,那就是知识分子并不很多,就是汉高祖所称的三杰,韩信似乎是熟读兵书的人,萧何对秦的法律似乎很有研究,而张良却是一个贵族的知识分子。张良之所以成为一个突出的知识分子,就是在于他虽然出身于贵族,而且曾经为他的国君向秦始皇报复,但是他并不主张恢复旧的封建诸侯;换言之,他并不与当时平民政治运动的大潮流相逆。光是这一点,就足以说明他的智慧是高人一等了。
    我国的政治,自战国而秦而汉,由封建诸侯的割据而成为统一的国家,更演变为平民政治运动而由平民出身的刘邦来建立政权,这是世界政治史的奇迹。但是在这样的奇迹创造以后,我们的政治便停滞下来,一直停在君主专制的阶段。我们细思其故,当与农业生产有极大关系。因为农业生产是争取天时的一种职业,春季一到,大家争着下种,不可落后,否则便影响收成,其后的夏耘与秋收,都是抢着在适当的天气中完成。这样的种植业养成了一种对于公共事务的管理之不热心。于是,所有公共事务的管理,都由少数人代劳,让君主专制一直流传下来,直要到孙中山推翻清廷成功,才把它结束。
    张良这位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军略家和政治家,值得我们宣扬和效法之处实在太多了。我们现在先从他的家世了解起,然后了解他的工作和学术思想的来源,再了解他对汉高祖的贡献,汉高祖是这一次平民政治运动的领袖,他对汉高祖的贡献,就是对当时国家统一、社会安全的贡献。
    倾家荡产为报国仇
    张良和汉高祖刘邦,在初起事时并没有直接关系,他本是韩国的公族,张良是他在刺秦始皇以后的化名,后世再也不知道他的原名,好像他本姓张名良似的。他的老家原是在黄河流域的韩国,有人说他的原籍是城父,恐怕不一定正确。从他的祖父起到他的父亲,做了五个韩王的宰相,《史记》所谓“五世相韩”,并不是张良家里五世做韩国的宰相。怎样知道是他的祖父和父亲做五个韩王的宰相呢?这一点,《史记》倒是叙述得很清楚的,原文说:“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悼襄王,父平相釐王、悼惠王。”从他祖父到父亲只有两代,而历相五位韩君,所以“五世相韩”的五世,应指韩的王家,这是倒句,如果太史公把这一句话写作“相韩五世”,就不会有误解,幸而史公把五个韩王的名字列出来,否则正确的解释就不容易找到了。韩悼惠王二十三年,张良的父亲死了,韩国也亡了,这时候的张良只有二十岁。
    从张良的父亲之死与韩国之亡在同一年的事实来看,极可能他的父亲是忧时忧国而死的。这样国破家亡的惨变,加在这样一位年轻人的身上,他所遭受的打击之大,我们可以想像得到的。这位年轻人对此惨变的第一个反应是要为国家报仇。他甚至于弟弟死了也不办葬事,家僮三百也不加管理,万金家财也把它散出去;他所日夜企求的是利用他的家财,求得一个勇敢而强有力的刺客,把秦始皇刺死。可是当时秦已统一宇内,声势浩大,哪里去找一位敢于不要性命而轻拂虎须的同志?所以这个志愿的达成,并不简单。但是终于给他想到一条出路,就是不在国内找刺客,而到国外去找。居然给他找到了刺客。
    他找刺客,可真不易,在他学礼于淮阳的时候,知道有一个叫做仓海君的隐士。这个隐士,可能有如周灭殷商后耻食周粟的伯夷叔齐以及战国时义不帝泰的鲁仲连一流人物。他的真姓名,当时已经不传了,只是因为他居住在仓海而得名。仓海不是秦的郡县,其今之地望,可能是在朝鲜半岛。汉武帝时曾以东夷涉酒为郡,称为仓海郡,当以其地曾有仓海之名之故,《括地志》说:“涉酒在高丽南,新罗北,东至大海西。”由此,可知仓海君为了逃避秦的统治而隐居朝鲜半岛,此人当是一个反秦的义士,为徐淮问海上往来之人所稔知。故张良得以此而访问仓海君,并且由于他的介绍,得到一个能使用重一百二十斤铁锤的大力士做刺客,乘着秦始皇东游的机会,他们两个人在博浪沙中迎上前去,予始皇以奋力的一击,这是秦始皇二十九年(公元前218年)的事。这一击,误中在始皇的副车,所以始皇尚得延续其生命八年。但是刺客和张良,却遭到严厉的搜捕,也震动了全国。张良因而改姓易名,流亡于徐州一带。从此他便以张良出名,他的本名反而大家都不知道了。
    张良的任侠性格和勇敢力行,对于当时各封建诸侯地区的老百姓来说,可能是引以为快的义侠之举。徐州一带,原属楚国,所谓“六国之亡,楚最无罪”,所以一般楚人都是反秦的,张良刺秦王的壮烈行动,一定轰动于当时的社会,何况他为人尤美丰姿,能忍耐,所以一般百姓对于这个来历不明的青年,都乐予便利,他反而很安全地生活在这个地区,社会声望也高起来了。怎样知道他的社会声望在徐州一带是很高的?此可于黄石公特别找他,而以玩弄他的方法来试验他的忍耐工夫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消息。黄石公当时并没有名字,大概也是一位战国之世遗留下来深通兵法而富有反秦思想的神秘人物,有如仓海君一样。历史上称这位神秘人物叫做圯上老人,是因为和张良相遇于圯上而得名。
    流亡下邳的奇考遇
    张良之与这位神秘人物相见于圯上,是老人自动去找他。《史记·留侯世家》有这样一段记载:
    良尝学礼洛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姓名匿下邳。良尝闲,从客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
    从这一段记载中,可以知道张良本不姓张名良,张良是刺秦帝以后的化名,而其得遇圯上老人,是老人主动找他的。这也就是说流亡在下邳的这位美青年,虽然大家没有说破,业已料到他和秦始皇的刺案有关,因此打动这位神秘人物的心意,从试他的耐性着手,传授他深奥的知识,达到反秦的目的。作者深信这种文字记载之外的了解,与当时的实际情形,不会相差很远。从秦始皇大索张良不得,而张良反得从容优游于下邳,而且还得到知识传授的奇异机遇这一点来看,更可深信民心向背对于政治运动的重要性了。
    在政治运动,尤其是军事行动中,忍耐力的大小,和成败的关系,最为重要,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便是。圯上老人知道张良的忠肝义胆、侠行敢为,深觉其忍耐力量不够,是知识和修养不足之故。他之所以直至其前,白行堕履,又命其纳履,是测验他有无忍耐力的基础。一个在娇生惯养、一呼百诺的环境中长成的贵族青年,被一个素不相识的老人当众侮辱,他能够忍得下来,已是难得。但是圯上老人还认为不够,还要约他,直到他先老人而至期约之地,他才说“孺子可教”,才以太公兵法授之,并且告诉他说:“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张良在下邳,于是得了一部可读的书,作为他增加智能的工具;但是他任侠的特性,未尝改变。他自己是逋逃客,但他却又掩护了另外一个杀人犯项伯,项伯就是项羽的叔叔。他们二人由此结下深厚的交情,为后来鸿门宴上汉高祖能够脱险的基本因素。所以张良的性格和行动,随时得到得道多助的结果。
    张良在下邳居住的时间,先后达十年之久,经历了秦始皇、秦二世的两代,而陈胜吴广起兵,天下大乱。张良自己也聚集了百余少年,参加了亡秦的运动。其时有一个叫做景驹的人,自立为楚假王,在留。张良原欲往投景驹,但是到了留以后,遇到刘邦,遂与刘邦相合。
    初遇刘邦
    刘邦那个时候,已有很多神秘传说,都蕴藏着帝王之尊的意味。如说:当他母亲怀胎之前,“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刘邦的父亲)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如说他在王媪酒店里喝多了酒,醉卧时常有龙蟠其身上;如说:“吕公(刘邦的岳父)好相人,见高祖状貌,敬而引之上座,并以女许婚”;如说:吕后与两子俱在田中耨,有一老人求食,相吕及二子皆贵,及见刘邦,则谓吕氏与两子之贵,皆由刘邦;如说刘邦匿居芒砀山泽岩石间时,他人皆不能找到,独吕氏一找便得,是由他的居处之上尝有云气之故;如说秦始皇生时已知东南有王者气,故尝在这一带巡狩等,不一而足。至白帝子被赤帝子所杀的故事,知道的人更加普遍了。刘邦之起兵的原因,与陈胜吴广相同。由此可知当时的楚人,很希望有一个平民出身的皇帝出现,因而种种故事,都集中在这位“仁而爱人,喜施,常有度,不事家人生产”的刘邦身上。所以当时的丰沛少年子弟,都愿跟随刘邦起兵,一下子便得了两三千人,其中便有萧何、曹参与樊哙等。张良与刘邦相见于留,他们谈得很投机,张良甘心为刘邦效力,被拜为厩将,所以张良不是刘邦初起兵时的嫡派干部,其与刘邦的亲疏,自与萧、曹等不同。这也许是张良在刘邦这一方面,常有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意味的基本因素,而且他所做的都是参谋业务,而不是直接带兵作战的任务;可是,我们得注意一点,那就是当发生关键性的重要问题,都是张良出主意来解决的,刘邦都是采取他的意见的。史称:“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言,皆不省。良日:‘沛公殆天授。’”他之取消往见景驹,即在刘邦军中工作,便是为此。
    张良是韩国的贵族,但是他并没有为韩国的前途打算过,有之,只有在项梁立楚怀王时,他向项梁建议为韩立后。他说:“君已立楚后,而韩诸公子横阳君成贤,可立为王,益树党。”他的理由,表面上是增强反秦的力量,而实际上何尝不是分项梁的势,所谓“益树党”,语意双关,用心深长,我们如果因此而认为张良是赞成封建诸侯的复活,那正和张良的用意相反。我们有两件具体的事实,可作证明。横阳君韩成虽得张良一言而立,而且还是张去找出来,奉着他略韩地作对秦的游击战的;可是张良和刘邦的关系依然存在,当刘邦从洛阳出轘辕,张良即引兵从刘邦作战,而由刘邦令韩王成留守阳翟,由此,可知张良对于恢复韩国,并不热心。这是一个事实。当郦食其说刘邦立六国之后,刘邦已经把印信都赶刻好了,张良适回刘邦的司令部,知道了这件事,立刻举出八大理由,反对这个方案,足证他是赞成这个以平民为主流的统一运动,而不赞成返回封建割据的旧路的。这是又一个事实。所以张良虽是出身贵族,但是他是努力于平民政治运动,在这个主流中贡献其智慧和能力的,张良之高人一等,便是在这种地方。
展开
目录
智什绝伦张子房
功盖当世萧相国
出奇制胜淮阴侯
出生入死平阳侯
阴谋家陈平
王陵与周勃
叱咤风云颍阴侯
樊哙与夏侯婴
高阳郦生
好畴陆生
隋何与朱建
随机应变叔孙通
奉春君娄敬
彭越与栾布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