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
周文王施行仁政
罪人不孥,有亡荒阅。——《尚书?大传》
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国语?周语》
周文王是商末周族部落的领袖。他以德待人,广求贤才,施行仁政,裕民富国,为建立西周王朝奠定了基础。
。 周文王(生卒年不详)姓姬,名昌。他是周太公(季历)的儿子。他受封西伯,建国在岐山之下,又称伯昌。
商朝末年,纣王荒淫残暴,嗜杀成性,经常用极为残酷的刑罚对待臣民。为了制服那些反对他的人,他竟残忍地将他们剁成肉酱,又逼迫别的大臣分食。面对纣王的残暴,全国臣民都噤若寒蝉。有一次,西伯侯姬昌因为说了几句抱怨纣王的话,就被囚禁起来。无奈之下,姬昌的全家人只好将珠宝、美女、骏马等献给纣王,二昌这才获释,回到自己的领地西岐。此后,姬昌采用韬晦之策,励精图治,发誓要报被囚之仇。于是,他四处求贤,力图找到能够辅佐他的贤士。
有一天,西伯姬昌来到渭水之滨,忽然看到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正在垂钓。这老人虽然身穿布衣,却透露出一种仙风道骨。他的钓鱼竿更是奇特,鱼钩离水面有三尺高,又没有鱼饵,鱼钩还是直的。这怎么能钓到鱼呢?西伯姬昌惊诧不已,走上前去,向他鞠躬施礼后问:“老人家,你这样钓鱼,怎么能钓到鱼呢?”老人头也不回,却朗朗地说:“我在这里不是钓鱼虾的,而是专钓龙子龙孙,这就叫愿者上钩!”原来,这老人名叫姜尚,又名吕尚,因怀才不遇而长期隐居,他今年已经七十岁了。姬昌与姜尚一见如故,谈得非常投机。姜尚学问渊博,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对政治、军事等方面都很有研究,特别是对当时的政治形势,分析得非常深刻。姬昌十分钦佩姜尚的才能,就亲自扶他上车,两人一同回都城去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