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历史的脸谱与性格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6999189
  • 作      者:
    任小波,郭继武著
  • 出 版 社 :
    哈尔滨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历史的脸谱与性格》中历史事件中的历史人物,都被赋予了忠奸、善恶、美丑、真假的历史性格。有一个历史人物,就有一个历史的脸谱,其背后隐藏着的是这个人的历史性格与历史本身走向之间的“类角”。脸谱与性格反映着历史时代的特征,也折射出当时的历史心理。
展开
内容介绍
    历史从来都是丰富多彩的,形形色色的人物脸谱是其间最活跃的因子,威武英明的帝王、忠君爱国的将军、博学多才的文士……无不彰显着历史中人生的张力。历史从来都是有性格的,发现历史人物的个性,解读历史人物的性格,收获的是历史留给后人的真正财富。
    探索历史人物的典型经历,使我们能够既“见树”又“见林”;记录历史人物的性格,使我们能够最终抵达历史人生的境遇。
展开
精彩书摘
    统一蒙古各部
    成吉思汗生于蒙古贵族世家,此后这一支被称为“黄金家族”。约在公元1170年,其父也速该被塔塔儿人毒死,也速该的遗孀诃额伦领着铁木真和他的几个弟弟度过数年艰难生活。少年时期的艰险经历,培养了铁木真坚毅勇敢的性格。蒙占部主忽都剌汗死后,蒙古部众大多在札木合控制之下,铁木真投靠札木合,跟随他游牧。其间铁木真笼络人心,招徕人马,最后脱离札木合,建立起自己的斡鲁朵。
    约在12世纪80年代,铁木真称汗。札木合率领札答阑、泰赤乌等十三部来攻,铁木真兵分十三翼迎战,因实力不敌而败退,史称十三翼之战。公元1196年,铁木真和克烈部脱里汗出兵助金,于斡里札河(今蒙古东方省乌勒吉河)打败塔塔儿人。金授铁木真以察兀忽鲁(部长)官职,封脱里汗为王(脱里从此称王汗,语讹为汪罕)。铁木真与王汗联兵攻打古出古?乃蛮部,回师途中又与乃蛮本部相遇。王汗见敌势盛,不告而退,把铁木真留在乃蛮兵锋之下。铁木真发觉后,迅速撤兵,回到自己的牧地撒里川(在今蒙古克鲁伦河上游之西),反而把王汗暴露在敌前。王汗大败。因为有许多蒙古部众在王汗处,铁木真怕他们被乃蛮吞并,对自己不利,便派被称为“四杰”的博尔术、木华黎、博尔忽、赤老温领兵援救王汗,击退乃蛮。
    铁木真在部落争战中善于利用矛盾,纵横捭阖,逐渐摆脱了臣属于王汗的地位。公元1201年-1202年,铁木真和王汗联兵,与札木合联盟(塔塔儿、乃蛮等部落联盟)大战获胜,札木合投降王汗。公元1202年,铁木真消灭了四部塔塔儿,占领了呼伦贝尔草原,实力猛增。公元1203年王汗对铁木真发起突然袭击,铁木真败退到哈勒哈河以北。不久,铁木真乘王汗不备,奇袭王汗牙帐,克烈部亡。同年,汪古部也归附铁木真。公元1204年,铁木真消灭了乃蛮太阳汗的斡鲁朵,成为蒙古高原最高的统治者。
    公元1206年,铁木真在斡难河(今蒙古鄂嫩河)源召开忽里台大会,即蒙古国大汗位,号成吉思汗。蒙古国初期,成吉思汗把蒙古牧民划分和固定在95个千户中。千户下设百户、十户。千户那颜都是成吉思汗的封臣,各千户内的牧民不能任意离开千户组织,对那颜有人身隶属关系。成吉思汗把一部分千户作为领民分给诸弟诸子,形成左右手诸王。又以木华黎、博尔术为左右万户那颜,即两个最大的军事长官。把怯薛(禁卫军)扩充到1万人,征调千户那颜、百户长、十户长的子弟充当怯薛,以此控制全蒙古国。设札鲁忽赤掌管户籍、诉讼等行政、司法事务。
    成吉思汗的汗廷是由传统的草原贵族斡鲁朵发展起来的游牧军事封建国家机器。蒙古国建立后,大批原来的部落人口被分编在不同千户中,许多部落的界线因而泯灭,开始形成共同的蒙古民族,成吉思汗对此起了积极的历史推动作用。邻近的吉利吉思、畏兀儿、哈剌鲁等部分别在公元1207年、公元1209年、公元1211年归附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在历史上起了进步作用。此后攻金灭夏,为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他军事才能卓越,战略上重视远交攻近,力避树敌过多。用兵注重详探敌情、分割包围、远程奇袭、佯退诱敌、运动中歼敌等战法,史称“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另一方面,作战具有野蛮残酷的特点,大规模屠杀居民,毁灭城镇田舍,破坏性很大。正是由于成吉思汗打下了江山,他的子孙们才能够开拓疆土。
    铁骑远征
    成吉思汗弯弓射大雕、统一蒙古各部以后,惨烈的战争并没有平息,他又把视野投向了更加广远的地区。
    花剌子模讹答剌城的海儿汗杀死了蒙古汗国的450名和平商人,其国王摩诃末又武断地杀死了成吉思汗派去交涉的正使。这成为成吉思汗西征的导火线。如何看待成吉思汗西征,古今中外一直有不少争议。蒙古族是个马上民族,成吉思汗是个马上皇帝,他跨马挥刀统一了蒙古草原,攻下了金朝的中都,将马蹄所到之处视为自己的领土。掠夺奴隶和财物,为自己的子孙经营一片理想的领地,这确实是成吉思汗西征的真正目的。
    出师前的争吵。西征出师之前,成吉思汗诸子之间发生了一场关于长子术赤的出身与汗位继承问题的争吵:术赤是不是成吉思汗的亲生骨肉,并非当时争论的焦点,其关键在于究竟由谁继承汗位。能否使自己的事业发扬光大,是成吉思汗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在这场冲突中,成吉思汗确定三子窝阔台为汗位继承人,主要就是从政治稳定和个人才能方面考虑的。同时它说明当时蒙古汗位的继承还没有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而是保留了一些原始社会末期推举制的痕迹:从嫡子的“贤者”中选拔继承人,最后由库里台大会予以确认。
    正是这种汗位继承制度,导致了成吉思汗死后蒙古皇族的皇位之争。术赤是长子,当时关于此人是不是成吉思汗亲儿子的争论,在成吉思汗心理上留下了阴影,这个阴影一直伴随他走完自己的一生。察合台是孛儿帖生的二儿子,打起仗来不失为一个勇士,有不服输的性格。不过他生性鲁莽、好斗、残忍,成吉思汗知道他不是继承自己事业的材料。窝阔台是老三,沦战功和勇敢他都不如两个哥哥。可是他比两个哥哥聪明,能体察成吉思汗的心思,为人也随和,从不参与兄弟之间的争斗,从不对继承汗位表现出任何热衷。正是这一点,使他得到成吉思汗的信赖,并把汗位传给了他。
展开
目录
王道与霸术的平衡木
口才就是力量
帝王与霸术的合拍
霸气与帝王的成就
王者中的王者

权臣奸雄的是是非非
亦巧亦拙的政治抉择
忠奴还是小人
奸臣的一生与历史的后世
亦真亦幻的皇帝梦

进退维谷的为臣之道
自污方能自保
赵普的《论语》心得
安然隐退不平常
功名未必自己成

才子佳人的命运与性格
才情?孤愤?命运
史学家的性格与事业
才女的生生与世世
学问境界?悲情人生

变革者的激情与悲剧
“商君死”而“法未败”
文人变法的动机与效果
“救时宰相”难救己

权谋家的性格与斗争的智慧
不是冤家不聚头
盛世的血色开幕式
军人性格与治国策略

忠义人生的历史形象
历史偶像的完美性格
报国英雄的时代悲剧
状元宰相的责任与正气

美女的婚恋与情愁
红颜英雄的情仇
“情”字的力量和无奈
孪生姐妹的宠与衰
爱情与气节之间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