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大国崛起中的领军人物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086555
  • 作      者:
    许海云,何黎萍编著
  • 出 版 社 :
    人民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在人类历史舞台中,纵观古今,横贯中外,有无数英雄豪杰、历史伟人,他们都以各自不同的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大国崛起中的领军人物》挑选了十四位欧美资本主义国家颇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他们都对这些大国的发展和崛起做出过巨大贡献,都是具有重大历史影响的政治家、军事家以及封建君主。他们的事业在很大程度上浓缩了欧美不同时期文明发展的成就。
展开
作者简介
    许海云,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历史系副主任。先后在南开大学获历史学学士学位,在中国人民大学获历史学硕士及博士学位。1993年起在中国人民大大学历史系执教,2004年、2005-2006年先后在德国莱比锡大学、美国维里诺瓦大学进行访问研究。
    何徐萍,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历史系副教授。先后在四川师范学院历史系获学学士学位,在中国人民大学获硕士学位,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获博士学位。1996年起在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从事世界近现代史教学科研工作,专业方向为中外妇女史和世界近现代史。参与科研项目多项,发表论文多篇。
展开
内容介绍
    谁缔造了日不落帝国?谁在罗马帝国之后再次统一欧洲?谁在硝烟中姗姗来迟?谁在发展过程中起起伏伏?谁在世界舞台上引领潮流?在世界历史斑斓多彩的长河中,经历并演绎了无数个文明起源、进步、衰落、复兴的慷慨之歌。这些历史伟人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在世界舞台上长袖善舞,顺时造世,展现其无可替代的领军作用,成为永不落幕的英雄!我们将会永远记住他们!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篇  谁缔造了日不落帝国
    权欲横流的女王——伊丽莎白一世
    伊丽莎白一世,是都铎王朝的第五位君主,也是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从1558年至1603年,任英格兰和爱尔兰女王,在位共45年。她以自己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娴熟的外交手段,使英格兰成为欧洲最强大富有的国家之一,成为英国历史上最受人尊敬的国王之一。她终身未嫁,因此又被称为“童贞女王”。
    伊丽莎白是英王亨利八世的第二个女儿。幼年丧母,曾因与姐姐争执而被关入伦敦塔,历经磨难。伊丽莎白即位时,英格兰正处于宗教分裂的混乱状态中,但她凭借自己顽强的意志和杰出的才能,成功地维持了英格兰的统一,为此,她甚至不惜以自己的婚姻为筹码。在灾民经济政策上,伊丽莎白奉行重商主义,鼓励海外殖民,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在此期间开始确立;她信奉英国国教,但却实行宗教宽容,以此来维护英国的统一。在她统治时期,英国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确立了海上霸权。伊丽莎白还非常重视文化教育,将英格兰文艺复兴推向了巅峰,在其统治期间,英国涌现出诸如莎士比亚、弗朗西斯·培根这样的著名文豪与哲学家。这位宣称嫁给自己祖国的“不嫁女王”,为了英格兰的统一,先后忍痛杀掉了自己的表姐苏格兰女王玛丽和宠臣埃塞克斯伯爵。她的这些努力和牺牲最终换来了英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英国的近代化从此起步。
    伊丽莎白的敌人罗马教皇西克斯图斯五世曾说:“她(伊丽莎白一世)诚然是一位伟大的女王……是她使得西班牙、法兰西、神圣罗马帝国和一切的国家都畏惧她。”亨利四世评价她:“只有她才称得上是一位真正的国王——因为只有她才懂得如何统治。”直到今天,她的功绩仍为人们所传颂。在由英国BBC主持的民众公选的“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中,伊丽莎白列前十名。毫无疑问,伊丽莎白一世以其赫赫伟业和扑朔迷离的感情世界而留名千载。从私生女到女王
    1533年9月7日,伊丽莎白诞生于伦敦的普雷森希宫,她是亨利八世和他的第二个王后安妮·博林唯一幸存的孩子。
    在安妮·博林之前,亨利八世的王后是笃信天主教的西班牙公主阿拉贡的凯瑟琳,她为亨利八世生下了女儿玛丽。亨利八世一直希望有一个儿子能作为自己王位的继承人,在凯瑟琳为其生育男孩无果的情况下,他与凯瑟琳的侍女安妮·博林发生了私情。之后,安妮怀孕,亨利八世遂向教皇申请离婚,因为这次婚姻是由教皇亲自批准的。但是,教廷却不想得罪强大的西班牙,它是凯瑟琳的娘家的后盾,所以迟迟没有批准亨利的离婚请求。在这种情况下,亨利八世下令停止向教廷交纳教税,并且没收教会财产。双方斗争的最终结果是教皇宣布开除亨利的教籍。而亨利八世由于受当时宗教改革思潮影响,公开宣布英国教会脱离罗马教廷,成立英国的圣公会,从而使英国的宗教改革成为西欧宗教改革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与凯瑟琳离婚之前,亨利八世就与安妮·博林秘密按照新教教规结婚,随后生下了伊丽莎白。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天主教认为伊丽莎白是一个私生女。在伊丽莎白出生之前,所有的预言家和医生都向亨利八世保证一定会生男孩,但是出生的婴儿却是个女孩。这个事实使亨利八世十分沮丧,但是他没有料到的是,正是这个女儿,而不是后来的儿子爱德华,把英国带到了前所未有的昌盛时期。虽然婴儿的性别不能如人所愿,但是伊丽莎白自其出生起就被指定为王位继承人,同父异母的姐姐玛丽则成为她的服侍者。生下伊丽莎白之后,安妮·博林最终也没能为亨利八世生下一个儿子。
    求子心切的亨利八世无法忍受安妮·博林,他以不贞洁的罪名将其送入伦敦塔。随后安妮·博林被控与3个男人有奸情,在伊丽莎白不到三岁时,安妮-博林被亨利八世处死。随着安妮·博林和亨利八世的婚姻被宣布为无效,伊丽莎白由一名堂堂王位继承人沦落为“私生女”。
    很难估计这一残酷现实对伊丽莎白产生了什么样的不良影响,但是在此之后,她命运的车轮就不断随着父亲的政治生活和婚姻关系的变动而转个不停。也许母亲的死亡本身没能给年幼的伊丽莎白带来太深的感触,但是由于地位变了,周围的人对于小伊丽莎白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她已经不可能再享受英国公主的待遇。她周围的仆人对待她的态度开始恶劣起来,甚至连衣服和其他的生活日用品也出现短缺。小小的伊丽莎白过早地感受到了世态炎凉,因此,她从小就学会文雅有礼,小心翼翼地保护自己。
    在安妮·博林之后,亨利八世频频更换王后。与此同时,玛丽和伊丽莎白也渐渐长大了。玛丽的性格越来越古怪,而伊丽莎白却显得异乎寻常地早熟和敏感。所幸的是,亨利八世后来迎娶的王后们对这两位公主都很好。尤其在西摩王后生下王子爱德华之后,亨利八世本人也开始经常关注她们的成长,她们因此受到很好的教育。
    伊丽莎白的教师主要是来自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的知名学者。伊丽莎白在古典文学、历史、数学、诗歌和语言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教育,具有较高素养。由于勤奋好学,伊丽莎白非常博学,她可以熟练地使用六种语言,即英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拉丁语和希腊语;她对神学和音乐、文学也有相当高的造诣。她曾经用意大利语给亨利八世的最后一位王后凯瑟林·帕尔写信,还曾将法文诗翻译成英文。在该诗的序言部分,伊丽莎白写道:“我明白,不论怯懦还是懒惰,都非一位有理性的人的作为,而且不管是铁器还是其他金属工具,都必须不断使用,否则的话,它会生锈。同样的道理,任何男人和女人的才智都来自于不懈的学习和探索,否则的话,就会变得愚昧无知,就无法明晰事理,或者根本就不会有所作为。”人们都难以相信这些话是出自这位少女之手。在那个时代,不要说年轻的贵族小姐,就算是成年贵族,也没有几个能像她这样多才多艺。
    更重要的是,幼年丧母,被宣布为私生女,这些磨难使伊丽莎白早早就磨练了坚强的意志,学会怎么保护自己和讨人喜欢,怎样避免在父亲频繁变换的婚姻中成为牺牲品。在为人处事方面,她八岁时的表现就已经超过了四十岁的女人。她的宫庭教师曾经这样形容:“我教她知识,她教我应对人世。”为了讨好父亲和继母,她从来不在任何人面前提到自己惨死的母亲,她甚至还学会了精良的手工,为弟弟做衣服,为父亲和继母们制作各种精美的小礼物。
    随着时问的流逝,伊丽莎白的地位开始得到改善,她经常和玛丽一起到宫廷中拜见父王,并在公开场合享有和爱德华同样的待遇。1544年,英国议会通过法案,正式确定亨利八世三位子女的王位继承顺序,这样,伊丽莎白从此恢复了其高贵的公主身份。
    然而,磨难似乎还没有结束,伊丽莎白很快又一次被卷人政治漩涡中,这次是摄政大臣萨默塞特公爵简·西摩与其弟托马斯·西摩的斗争。1547年,亨利八世去死,爱德华即位,王后凯瑟琳·帕尔和她的新丈夫托马斯·西摩共同养护伊丽莎白。托马斯·西摩对伊丽莎白十分感兴趣,经常挑逗这位少女,这引起了凯瑟琳·帕尔的不满。不到15岁的伊丽莎白对托马斯·西摩怀有一定的感情。但是,托马斯·西摩并非真得喜欢伊丽莎白,他只是希望借助伊丽莎白来反对自己的哥哥。凯瑟琳·帕尔去世之后,托马斯·西摩希望与伊丽莎白结婚的请求遭到了他的哥哥摄政大臣简·西摩的反对。旧怨新恨使托马斯·西摩铤而走险,策划了一起政变。但是,政变很快失败。托马斯·西摩的阴谋败露后,他被投入伦敦塔,接受审讯。伊丽莎白也因此受到牵连,她的仆人被抓,而她自己也受到枢密院的盘问。伊丽莎白以机警的态度应对盘问,或者缄默不言,或者坚决否认自己与政变有任何关系,不卑不亢地与萨默塞特公爵周旋。
    年幼的伊丽莎白实际上早已习惯了这类政治游戏,但是,“西摩事件”还是让伊丽莎白更深地体会到政治环境的险恶。在此之后,伊丽莎白更加谨慎,整天埋头于学习,避免卷入任何政治漩涡中。而“西摩事件”对伊丽莎白最大的影响恐怕在于使她明白:作为一位公主,自己的感情生活不是能够随心所欲的,不管她愿意或是不愿意,她的爱情必然与政治斗争联系在一起。岂止是爱情,伊丽莎白的身份和地位决定了她的一切都要与政治挂钩,包括宗教信仰。
    在凯瑟琳·帕尔及其教师的影响下,伊丽莎白成为了一个新教徒,而她的姐姐玛丽则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当她的姐姐玛丽登上英国王位之后,因伊丽莎白的宗教信仰,宫廷又酝酿着一场政治风暴。当时,英国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之间的信仰斗争十分激烈,当玛丽成为国王以后,两姐妹的宗教信仰冲突遂立刻显现出来。
    爱德华在位时,他继承了亨利八世的意志,巩固了英国国教的地位,这种情况下,信仰国教的伊丽莎白的地位还算比较稳定。但是,1553年,爱德华去世。此后,大权在握的诺森伯兰公爵以玛丽信仰天主教会危害新教为由,将简·格雷夫人扶上王位,不料此举却遭到举国上下强烈的反对。简·格雷只做了9天女王就被推翻了,随即被上台的玛丽处死。
    由于上一代的原因,玛丽从一开始就极其憎恨安妮·博林和她的女儿伊丽莎白。但是,安妮·博林死后,她与伊丽莎白的关系有所改善,只是伊丽莎白的宗教信仰始终是玛丽的心头之患。玛丽上台之后,首先试图恢复天主教在英国的统治,但是,她所面对的是一个宗教改革已经进行了20年的国度,真正信仰天主教的人已经很少。与之相对,英国国教徒则形成了一股相当强大的既得利益集团,宗教问题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信仰问题了。在英国宗教改革中,亨利八世没收了罗马天主教会大量的土地和财产,并且进行了拍卖,这样,许多贵族、乡绅、商人和自耕农都加入了土地购买者的行列。玛丽恢复天主教的努力,将直接对这些人的家庭、生活以及财富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其改革遭到了大批贵族的反对。
    除了宗教信仰问题,玛丽的婚姻也引起了英国国民的强烈不满。在当时的英国,虽然没有法律规定女子不能继承王位,但却有一些法学家专门做出论证,认定女人不能继承英国王位。持这些论调的人认为:女人称王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因为她必然要结婚——或者与国内的人,或者与国外的人。与国内的人结婚,就会引发派系之争;与国外的人结婚,则会引起别国对英国内政的干涉。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亨利八世才那么执着地想要一个儿子。玛丽成为英国女王之后,此前反对女子称王的人士认为他们的担心似乎正在变成现实。
    玛丽选择的结婚对象是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的儿子菲利普,即后来的菲利普二世。玛丽甚至对外公开宣布:“我宁愿死,也不愿意和其他的人结婚。”这桩婚姻无疑引起了大多数英国国民的担忧。首先,菲利普坚定地信仰天主教,他的宗教信仰必然会对玛丽产生重要影响;其次,英国将不可避免地被卷入西班牙和法国在欧洲大陆的争夺中。这样,害怕英国落入外国人统治之手的人士和英国国教徒遂紧紧联合起来,形成一股反对玛丽女王的强大力量。这股反对力量自然而然地将希望寄托在了信仰国教的伊丽莎白身上。由于伊丽莎白的身份,即使她不想,也必然会成为反对派的精神支柱。
    玛丽也意识到了来自伊丽莎白的威胁,姐妹之情最终无法战胜现实政治利益的巨大诱惑。于是,玛丽开始逼迫伊丽莎白改信天主教。伊丽莎白表面上虽然皈依,但内心里仍然是一个新教徒,这引起了玛丽的极度不满。了解姐姐想法的伊丽莎白则更是小心谨慎,生怕授人以柄,遂向玛丽申请隐退,玛丽马上答应了这一请求。本以为退隐生活就能远离斗争中心的伊丽莎白,却又一次被无情地卷入到一场叛乱中。
    1554年1月25日,托马斯·怀亚特爵士在肯特郡发动起义,反对玛丽女王。这次起义遭到镇压,但是,玛丽由此更不能容忍作为反对派精神支柱的伊丽莎白。伊丽莎白为此受到严厉的审讯和监禁,有一小段时间,伊丽莎白甚至被关入伦敦塔。面对严苛的审讯,伊丽莎白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地否认对自己的指控,她甚至在窗户上写道:“对我多有怀疑,但无一可以证实”。面对这样的公主,玛丽一时无计可施,面对国内反对迫害伊丽莎白的呼声,玛丽不得不将其从伦敦塔中放了出来。直到今天,我们也无法得知伊丽莎白是否真的参与了这场叛乱阴谋,但是从这一事件中,却能看出她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
    伊丽莎白保全了性命,但玛丽与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的婚礼却使英格兰重归天主教控制的可能性增大,对此,英格兰人民,特别是上层贵族都极其不满。随着玛丽和西班牙的联姻,如许多人所料,天主教势力卷土重来。1554年11月30日,英国重新宣布为天主教国家,在玛丽的敦促下,英国议会通过了《惩治异教法》,决定用火刑来对付信奉新教的异教徒。随之而来的,是在英国发生了大屠杀,数百名异教徒被处死,玛丽也得了“血腥玛丽”的称号。
    玛丽的血腥政策严重激化了社会矛盾,引起了更大的反抗。伊丽莎白又一次被卷入叛乱中,但是与上次不同的是,玛丽因害怕激起更大的社会愤怒,她只是要求伊丽莎白到宫中来陪伴自己,其实是为了方便控制她。玛丽的要求遭到伊丽莎白的拒绝,玛丽又开始考虑为伊丽莎白安排一桩婚姻,使之便于控制。但是,头脑清醒的伊丽莎白却强硬地拒绝了玛丽。1558年,在全国的反对声中,怀嗣无望的玛丽最后郁郁而终,25岁的伊丽莎白登上了王位。
    种种磨难没有打垮伊丽莎白,反而磨练了她坚强的意志,造就了她敏锐的政治洞察力。“西摩事件”和姐姐玛丽的失败,深深地教育了伊丽莎白。作为国王,尤其是一位女王,自己的婚姻和爱情、信仰和宗教,无一不深深地影响着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在她统治期间,如何处理好这些问题将直接决定她能否继承父亲的意志——将英国变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
    只嫁给英格兰
    伊丽莎白在继承王位之后,迅速显露出其高超的治国手腕。伊丽莎白时代的英国,正处于由中世纪向近代的转型时期,新旧两股势力斗争十分激烈。面对国内复杂的派系、宗教关系和危险的欧洲局势,伊丽莎白在继位之初,采取了较为中庸的国际与国内政策。同时,伊丽莎白还以自己的婚姻为筹码,周旋于法国、西班牙和神圣罗马帝国之问,寻求他们的支持,稳固自身的统治。伊丽莎白非常清楚自己所面临的问题。为了防止反对派阻止她顺利即位,伊丽莎白从一开始就谨慎行事,以便取得更多人的拥戴和支持,稳固自己的统治。在这一过程中,她显现出出色的政治统治能力。
    伊丽莎白十分注重赢取民心。在其即位之后,她就迫不及待地从自己居住的哈特菲尔德皇家庄园踏上了去伦敦的道路,目的就是要向臣民们展示自己的风采,博取他们的好感。此举显示了伊丽莎白深谙赢取民心之道,这成为其日后实行平民政治的一种资本。一路上,伊丽莎白向人们充分展示了自己宽宏大量,平易近人的风度,赢得了人民的无限忠诚和爱戴,就连西班牙使者也都被她所感染。在写给国内的报告中,使者写道:“她非常热爱她的臣民,她坚信臣民们都站在她的一边。这的确是真的。”不只是在其统治之初,伊丽莎白在位期间都热衷于出巡,甚至经常去臣民家中做客。在臣民们看来,他们所崇敬的女王光临自然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而这一手法也成为伊丽莎白赢得英国臣民尊重、稳固自身统治的一种重要手段。
    在赢取民心的同时,伊丽莎白马上着手建立一个完全听命于自己的枢密院和政府,将权力紧紧抓在自己手中。在伊丽莎白时期,英国的君权得到空前加强,几个世纪以来被不断重申的《大宪章》,在其统治期间没有再被重复过。
    伊丽莎白在统治中能够做到任人唯贤,她任命了一大批来自社会中下层的非传统贵族家庭的有才之士。她果断地任命自己所信任的威廉·塞西尔担任首席国务大臣,以便政权能够完全控制在自己手中。经过亨利八世时期的政府改革,首席国务大臣已由原来只为国王管理信札文书等事务的国王秘书变为政府权力的核心。
    威廉·塞西尔是来自剑桥圣约翰学院的知名学者,他凭着自己的才干和处事能力,得到了女王的赏识。虽然才华横溢,但却行事谨慎,因而得到历届当权者的信任。他曾经历过多次政治风波,但都能全身而退,足见其具有审时度势的非凡能力。塞西尔精明过人,精于算计,甚至连选择妻子也是看重才华而不注重容貌。塞西尔的这些特点正好为伊丽莎白所看重,而他也确实没让伊丽莎白失望。塞西尔一生始终忠心耿耿,办事谨慎,考虑周到,经常能纠正伊丽莎白情绪激动情况下做出的各种欠考虑的决定,伊丽莎白称之为“最好的大臣和最大的敌人”,英国史学家则称之为“历史上出现过的一个非常完美的大臣”。
    ……
展开
目录
第一篇 谁缔造了日不落帝国
权欲横流的女王——伊丽莎白一世
从私生女到女王
只嫁给英格兰
水性杨花的姐姐
强盗的逻辑
打破“无敌神话”
游戏的代价
点评:黄金时代的奠基人

鲜花与粪土同在——克伦威尔大公
与众不同的少年
沼泽地勋爵
血与火的考验
悬崖边的决斗
把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
忠于国家的独裁者
点评:个性鲜明的先驱

第二篇 把鸡血注入法兰西
伟大的野蛮人领袖——查理曼大帝
谁杀死了卡洛曼
卧榻之旁
神圣的光环
高超的帝王统驭术
点评:承前启后的集大成者

上帝派来的“太阳王”——路易十四
危机之后还是危机
风流猎艳的生活
饮马莱茵河
“朕即国家”
不让艺术家埋没于贫穷
加冕西班牙
点评:生于战争,毁于战争

恺撒之上的“战争之神”——拿破仑
决不让逃亡贵族上台
军事强人之路
翻越阿尔卑斯山
涂油加冕
欧洲大陆的霸权
兵败莫斯科
被全世界放逐的人
点评:遭上帝惩罚的奇才

第三篇 日耳曼战车的驾驭者
毁誉参半的理性君主——腓特烈大帝
痛苦成长的叛逆少年
王者的思考
西里西亚战争
最后的胜利者
开明君主专制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点评:欧洲君主的典范

老谋深算的“铁血宰相”——俾斯麦
曾经的傲岸少年
战场上解决问题
纵横捭阖的老手
不朽的烙印
点评:大江东去,继者为谁

第四篇 山姆大叔的杰出代表
比政府还重要的“美国之父”——华盛顿
“是我砍的桃树”
战场上崭露头角
向英国开战
把绳子拧紧
美利坚的舵手
周旋于英法之间
点评:几近完美的领袖

平民总统“老核桃”——杰克逊
苦难的成长
痴情的婚姻
辉煌的军事生涯
平民的胜利
政治生活的民主化
金融寡头的死敌
一生的败笔
点评:推动自由资本主义的普罗米修斯

伟大的解放者——林肯
从荒原到边疆
幽默的律师
与道格拉斯大辩论
选举后的战争
总统被刺
点评:国家统一的殉难者

第五篇 樱花国度的勇敢武士
一统天下的战国大名——丰臣秀吉
柴门少年武士梦
乘势而起令群雄
文治武功治天下
侵略的代价
点评:永不满足的征服者

日本的“民族之父”——明治天皇
少年天皇身肩重任
王政复古建大权
改革的变局
向西方学习
激进的保守者
与列强分杯羹
点评:锐意进取的改革家

第六篇 虎踞朔方的北极熊
雄才大略的拓荒者——彼得大帝
享受“流放生涯”
睁眼看世界
铲除政治羁绊
完善专制政体
富国强兵之策
谋求出海口
大力发展经济
移风易俗
深化改革成就
点评:生生不息的斗士

开明君主——叶卡特琳娜二世
丑小鸭的梦想
通向帝位的阶梯
不幸的婚姻
年轻的冒险家
虚伪的女人
点评:承前启后的女皇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