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堡古寨古茔
一、张原村堡
张原村的堡墙至今大部完好,从遗存的堡墙来看,清代张原村堡的规模是东西宽600米、南北长550米的近正方形,其西南角又有向南延伸50米的半圆形突出,整体形状据村人说像个“官帽”。
堡墙为夯p_筑成,高达7米,共有36个垛口。据说顶宽有5米,两辆马车可交错而过,堡墙内外均有“马道”。堡墙仅有南、北二门,都是二层门楼,堡门均为砖砌,中线偏东(距西墙约400米、东墙约200米)。
至民国时,张原村堡内外还有好几座寺庙。最大的是堡内东南角的安化寺,寺内原有古佛殿、菩萨殿和关公殿,还有戏台。南门内西侧有龙王庙,庙里也有戏台。堡内西北角有文昌阁,阁东有座“姑姑庵”。北门外西侧有真武庙,堡外东北角有财神庙。
村堡内由北门至南门是一条“正街”,东侧仅有一条“东街”,西侧自北向南并列“西街”、“范街”和“龙王街”。
当时的“范街”,东西长350余米。自正街向西,直抵西堡墙下的“小庙”东侧。“范街”共有20几个高门人院,南北峙立。据人们回忆,每个院的前院都是大门大院,里面并列三个宅院(有的两个),宅院大都是两进,有的有内院门,有的以过庭相隔。有的宅院,现在还能看出那时“天罗地网”安全设施的痕迹。
据村人回忆,“范街”正中,坐北曾有一座被称为“小金銮殿”的建筑,实际很可能是范家的中心大院,东西宽45米,南北长80米。民圈年问,范家曾将此院以千元现洋典给赵家,后不知于何年被烧毁。1972年在此修戏台时,村民曾在遗址地基上挖出石墩、石条和烧过的木桩(已成木炭)。它的对面曾是七彩琉璃的“麒麟照壁”,金碧灿烂,耀眼夺目;麒麟照壁左侧还曾有一“九龙捧‘福’照壁,金色的‘福’字,据说是康熙皇帝御笔所题。这个“福”字,究竟是赠给谁的?没有记载,但“福”字匾现存于范益昌、范益庆兄弟家中,他们是诰授昭勇将军、例授骠骑将军的二品总兵范毓香奇(范三拔第五子)之后裔,那么很可能就是皇帝赠给范总兵的。这家还曾存有“九龙捧‘福’赤金牌位”,还曾有御赐的“金龛玉佛”。
现存的残破院落中,还能N-到两个宅院,门匾犹在,一个上书“慎厥修”,另一个上书“恒谦”;前者是乾隆庚辰年(1760)题,后者是乾隆戊子年(1768)题。这两处相邻的宅院是第十一世范楷、范樨兄弟二人的。其父范清淳,其祖范毓馥。
己故著名学者、北京大学历史系商鸿逵教授在其《清代皇商·介休范家》一文中提出,山西介休范家为《红楼梦》里“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薛家提供了历史见证。
各个宅院的人家都有堂号,但现在仅从家谱上见到一个“纯一堂”,还有人记得一个“德鉴堂”。据村人说,“范街”的大院和房屋,从清末和民国时期就开始拆毁,历经抗日和解放战争,到土改时就已经破烂不堪了。
范氏家族从乾、嘉年间之后,除少数人家还算“小康”外,大都日渐穷困。总兵的后代到了清末就依靠变卖祖产度日了。20世纪初,第十四世范泰让为了供儿子上学,被迫将御赐的“金龛玉佛”卖了36吊钱,而高4尺、宽2尺5寸的“九龙捧‘福’赤金牌位的框架才卖了3吊钱!
二、范家祠堂
张原堡东南角外,原有一座颇具规模的范家祠堂。
《家谱·范氏祠堂序》记:“祖宗之功德,有以庇荫乎后人。其所以贻厥子孙,谋昭兹来许者,虽百世不可忘也。至九传都督公毓香奇同武显公清济曾请商于参政公毓香覃,并阖族欲建立家庙,卜其地于村东,相其基址,度其方位,而工未即兴,未几而参政公与都督公相继而辞世矣。至乾隆十七年(1752),清济公协同国昌、国朝、国鸿、清溶、清模等等,纠合族人,各捐分资,即前所卜地,庀材鸠工,经营缔造,阅一岁而落成焉。范氏之有家庙,盖始于此。”
第十世范清济是修建祠堂的主要策划人。他是范氏家族中一个颇有能力的人物,他自己虽然是个贡生,不曾考取举人,但是一个出色的中级官员(从五品)。他先后娶刘氏、袁氏、魏氏、杨氏、彭氏5位夫人,生有8个儿子。可谓官运亨通、春风得意。他的前4个儿子都有所作为。长子范棣,出任四川温江县知县;次子范杜,字仲甫,似乎其父想让他继“诗圣”之才,结果他考中了武举,后来还又考上了武进士;第三子范李,字叔白,显然其父希望出现一位超世奇才,此子想必有才,但品行大概不端,经营盐业受到家族内外的指斥;第四子范懋,后来当上了三品武官,战死疆场。
在家族中,范清济是个有凝聚力的角色,能发挥纠合族众的作用。
祠堂坐北朝南,南北长约100米,东西宽约20米,占地3亩(2000平方米)。祠堂院大门前左右有两根两丈多高的斗杆,门两侧各有一个石狮。进门之后,坐南朝北有一戏台。外院的厢房里置放着暖轿和许多喜庆器具。由过庭向北进入里院,里院的正面是5间大厅,大厅前有玉石栏杆,上面雕刻着石狮和45猴,还有其他动物和花果。厅堂正面,列置张原范氏家族的祖宗牌位和祭奠的供案。
《家谱·范氏祠堂序》记:“工既告竣,而业祀不给。国昌复又捐银一千二百两,经清济手入天锡盐店作为押本,每年生息供业祀之费,自是春秋岁时处修祀典,以尊祖考,以睦宗族,彬彬乎有礼意焉。”
但自范清济家的商铺和家产被抄后,对范氏家族的打击太大了。“沿(乾隆)四十八年(1783)天锡号赔累,承办无力,遂告退。家庙押本银两从此化为鸟有,遂致数年频繁不备,祀典几废。”
7年后,族人才又有所振作,“庚戌(1790)春,清明之期,清滋等二十一位复聚族捐助,补点修葺,重整祀典。瞻拜之下,庶无愧矣。”
祠堂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毁坏,至70年代成为碎砖破瓦的一片残迹。
三、范家堡(仁和堡)
张原村东1千米是南贾村,全村现有800余人,其中范姓约260余人,都与张原范氏是一族。南贾村西的仁和堡是一座以夯土围筑的村堡,堡墙高达7米,南北长250米,东西宽300米,堡内面积110余亩(73300余平方米)。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