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面地见到可凡兄,远在我从电视上看惯他之后。成为他的采访对象和或许称不上“嘉”的嘉宾,似乎都只是近一、两年的事情。尽管彼此都很忙碌,但是,我们还是很快就成了朋友。
面团团笑融融的可凡,有着非凡的亲和力,这是大家早就熟知了的。同时,和可凡兄的近距离接触,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杰出的智慧带给他的特别的轻盈和悠扬。
很多喜欢可凡兄的人都知道,他是学医出身。严谨的医学训练,使得可凡兄的思维和言语有着出众的逻辑性和深度的剖析能力。这一切都很清晰地体现在他的采访中,每一个观众都可以感受到。
可凡兄原本应该是一位优秀的医生,他也确实当过一段时间的医生。然而,个人的天分和深厚的家学,更使得可凡兄拥有非同凡响的人文素养,拥有绝非只属于他自己的人文关怀。对当下的人文话题,可凡兄不仅像专业学者一样熟悉,而且还有着不受专业领域局限的见解。这一切也都很清晰地体现在他的采访中,每一个观众也都可以感受到。
不那么容易感受得到的是:科学与人文在世俗的眼光里也许泾渭分明,但是,两者却以艺术为载体和表现形式,在可凡兄身上圆融无碍。绚烂与平静、理性与激情、深刻与舒缓,在可凡兄的谈笑挥洒中既冲突而又和谐。我想,这大概正是可凡兄和他所主持的节目经久不衰的魅力所在。
此外,带有可凡兄个人特色的爱业和敬业精神,也是屏幕未必能够完全展示的。我有幸参与过可凡兄的节目,亲身感受到他对整个节目的严谨要求,贯穿在事先沟通、文案准备、场地设置、对话过程、后期制作等等每一段流程之中。我想,可凡兄在为大家带来快乐的同时,自己也一定是快乐的,然而,我有时也很困惑。在我的记忆中,和他通话的次数尽管并不多,但是,留给我的印象却很奇特,因此也就格外地深刻:刚下节目的可凡兄的声音注往是疲倦的;彬彬有礼的语调依然欢愉,却遮盖不了投入和付出的艰辛,这些都不会出现在电视屏幕上。我之所以如此敬重可凡兄,正是因为我有机会走到屏幕的后面。
可凡兄和他的节目,特别是上海电视的招牌《可凡倾听》,深受观众喜爱,也屡屡获奖。为什么绝大多数的电视节目都为处理不了“叫好”和“叫座”的矛盾而苦恼,可凡兄却能够应对裕如呢?我想,这是荧屏外的功夫,毫无疑问,可以说,娱乐是电视节目与生俱来的天性,对于电视节目来讲,娱乐大众是题中应有之义。问题是,娱乐是否就意味着必须媚俗,甚至低俗,才能吸引观众呢?可凡兄和他的节目,以及这本书都可以告诉我们:不!娱乐的电视节目终究还是应该以教育和提升作为最根本的考量和最基本的价值。
“寓教于乐”是电视应该追求、必须追求的高妙境界,可凡兄的实践也证明了,这并不是一种缥缈而不可企及的境界。凭借着内心的关怀,我们总会渐行渐近。
《可凡倾听》有个传统,对话结束后,每一位嘉宾要在精美的留言本上写上一两句话。我记得自己写的是“可凡倾听倾听不凡的可凡可不凡”。这句活乍一看很有些绕,但意思还是清楚的吧?
可凡兄是我的畏友,有新书出版,征序于我,我自然敬谨从命。只不过,写序岂是我之所敢?我所能做的无非是拉杂写下一些感想,印在书前,借以向可凡兄和喜爱可凡兄的朋友们请教。如此而已。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