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里·纳什(Gary B. Nash)从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历史系荣誉教授,该校”全国学校历史教学研究中心”主任(Director of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History in the Schools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他主要讲授殖民地和革命时代的美国历史。纳什的著作包括《辉格党人和政治学:1681-1726年的宾夕法尼亚》(Quakers and Politics:Pennsylvania,1681–1726)(1968)、《红色、白色和黑色:早期美国的民族(Red,White,and Black:The Peoples of Early America)(1974,1982,1992,2000)、《城市考验:政治变化、政治觉悟和美国革命的起源》(The Urban Crucible: Social Change,Political Consciousness,and the Origins of theAmerican Revolution,1979)、《锻造自由:费城黑人社会的形成, 1720—1840》(Forging Freedom: The Formation of Philadelphia’s Black Community,1720–1840)(1988)以及《第一个城市:费城和历史记忆的锻造》(First City:Philadelphia andthe Forging of Historical Memory)(2002)。纳什教授是”美国历史学家组织”(the Organization of AmericanHistorians)的前任主席,他在学术上特别关注普通人民在构建历史中的作用。他撰写了本书第一部分,同时担任本书的主编。
朱莉·罗伊·杰弗里(Julie Roy Jeffrey ) 从莱斯大学(Rice University)获得博士学位。在那之后,她在位于巴尔的摩的哥彻尔学院(Goucher College)教书。作为杰出教师,杰弗里一直参与师资发展活动和巡回评估。1999-2000年,她是南丹麦大学“美国富布赖特项目”的主席。杰弗里的主要作品包括:《穷人孩子的教育》(Education for Children of the Poor)(1978)、《边疆妇女:跨密西西比西部,1840-1880年》 (Frontier Women: The Trans-Mississippi West, 1840–1880)(1979,1997)、《冶炼西部:惠特曼传记》(Converting the West: A Biography of Narcissa Whitman) (1991)和《伟大的废奴主义的沉默大军:反对奴隶制运动中的普通妇女》(The Great Silent Army of Abolitionism: Ordinary Women in the Antislavery Movement)(1998)。她还与彼得·弗雷德里克(Peter Frederick)合著了两卷本的《美国历史概览》(American History in a Box)(2002。她是许多关于19世纪妇女生活和感知文章的作者。她的研究继续集中在废奴主义和历史与电影上。她与彼得·弗雷德里克合作撰写了本书的第三和第四部分,并且担任本书的主编。
约翰·豪(John R. How)从耶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在明尼苏达大学(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他讲授革命时代和早期共和国时期美国历史概况。他的主要作品包括《约翰·亚当斯政治思想的变化》(The Changing Political Thought of John Adams)、《美国革命中意识形态的作用》(The Role of Ideology in the American Revolution)和《从革命直到杰克逊时代》(From the Revolution Through the Age of Jackson)。2003年,马萨诸塞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他最近的关于美国革命时代政治写作中的语言概念方面的著作。他当前的研究涉及18世纪晚期和19世纪早期波士顿口头演讲的社会政治。他获得过伍德罗·威尔逊研究生奖学金、约翰·史密斯·古根汉姆奖学金和查尔斯·沃伦美国历史研究中心研究基金。
彼得·弗雷德里克(Peter J. Frederick) 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自从1970年起在加州州立大学(海沃德)瓦巴什学院(Wabash College)任教以来,其中1992到1994年在卡莱顿学院(Carleton College),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性美国史和非洲裔美国人的历史教学就一直是他学术生涯的重心。作为一个在全国都享有盛誉的杰出的教师,并且由于其发表了许多关于教与学方面的文章和著作,弗雷德里克在2000年被美国历史学会(AHA) 授予尤金·埃舍尔优秀教学奖(the Eugene Asher Award for Excellence in Teaching)。他还撰写过几篇关于生活-写作的文章和一本书:《黄金规则的骑士们:知识分子作为1890年代的基督教社会改革家》(Knights of the Golden Rule: The Intellectual as Christian Social Reformer in the 1890s)。和朱莉·杰弗里合作,他最近发表了《美国历史概览》(American History in a Box)。他协调和编辑了本书所有的“历史再现”部分,合著了本书的第三和第四部分。
艾伦·戴维斯(Allen Davis) 在威斯康星大学(University of Wisconsin)获得哲学博士。作为美国研究协会(the American Studies Association)的前任主席,他是天普大学(Temple University) 的历史学教授,还是《美国历史中的冲突与一致》(Conflict and Consensus in American History)(1997年第9版)的主编。他还是《改革先锋:社会解决与进步运动》(Spearheads for Reform:The Social Settlements and the Progressive Movement)(1967年)、《美国女英雄:简·亚当斯的生活和传奇》(American Heroine: The Life and Legend of Jane Addams)(1973)和《来自佛蒙特的明信片:一部社会史》(Postcards from Vermont: A Social History )(2002)的作者。他还是《依然是费城》(Still Philadelphia )(1983)、《费城故事》(Philadelphia Stories)(1987)和《赫尔大厦的100年》(One Hundred Years at Hull-House)(1990)的联合作者。
艾伦·温克尔(Allan M. Winkler) 在耶鲁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他曾经在耶鲁大学和俄勒冈大学( University of Oregon)任教,他现在是俄亥俄迈阿密大学的历史学杰出教授。作为一名获奖教师,他就最近的历史发表了内容非常广泛的论著。他的学术著作包括《宣传的政治学:1942-1945年的战争情报部》(The Politics of Propaganda: The Office of War Information, 1942–1945)(1978)、《美国的国内战战线:二战期间的美国》(Home Front U.S.A.: America During World War II )(1986,2000)、《阴影下的生活:美国的原子能焦虑》(Life Under a Cloud: American Anxiety About the Atom)(1993,1999)和《冷战:文献中的历史》(The Cold War: A History in Documents )(2000)。他的学术研究重心是现代美国历史上公共政策与大众心态的联系。温克勒拿撰写了本该章的第五部分。
展开
在叙述像总统选举、外交条约和经济立法这种公共事件的同时,我们还试图把这种广阔的国家叙事,与充盈其中的个人的故事融合在一起。在一个按年代编排的框架之内,我们把美国作为一个国家(Nation)、一个民族(People)和一个社会(Society)的历史编织在一起了。
——加里·纳什,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历史系荣誉教授
加里·纳什主编的这部美国通史教材,从多种文化交汇的角度看待美国历史的渊源和开端,关注不同的种族和族裔群体在美国社会的经历,重视下层阶级在历史中扮演的角色,抛弃了简单的直线式进步史观,把美国的过去处理成一部由各色各样的角色共同参与演出的、辉煌场景与苦难呻吟交织的历史大戏。
同时,它并未忽略传统史学所重视的政治事件、经济发展和制度变迁,而是从新的角度加以论述。
——李剑鸣,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气势恢弘,张弛有度;叙事铺陈,繁约有致;立体多维,有声有色;推陈出新,立论有据。《美国人民》在林林总总且精雕细刻的美国历史教科书中独树一帜,可谓同类著述之精品。它赐给我们的思考,已远远超出一般意义上的历史教科书范畴。
——王旭,厦门大学历史学特聘教授
认识一个国家,应该从了解这个国家的历史开始。
对于美国历史,中国人经常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美国能够在这样短的时间内从彼此独立的13个英属殖民地凝结为一个民族国家并成长为超级大国? 为什么这样一个如此之多的种族、肤色和宗教拼凑在一起的“马赛克”没有沦为一盘散沙,而是一直保持着凝聚力和向心力?
相信读过本书之后,中国读者会得出自己的解释或答案。
——刘德斌,吉林大学历学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