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尔盖·米哈依洛维奇·斯洛尼姆斯基,俄罗斯民间音乐传统的弘扬者,新音乐技法的实践者,“以多风格综合体现现代思想”的倡导者,游弋于多民族音乐风格的匠心独运,平衡于结构的“大相无形”和内容的“言之有物” ,90分钟铺叙传统复调技巧与现代思维。<br> 谢尔盖·米哈依洛维奇·斯洛尼姆斯基(SergeiMikhailovichSlonimsky),生于1932年8月12日),当代享有盛誉的俄罗斯著名作曲家、艺术学博士、人民艺术家。俄罗斯联邦最高音乐艺术成就大奖——格林卡艺术奖金、奖章获得者(2002年)。现任圣彼得堡国立里姆斯基一科萨科夫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br> 斯洛尼姆斯基的作品体裁多样、题材广泛,音乐语言极其丰富。早期的创作常采用先锋派技法(如十二音技法,1/3和1/4微分音技法、点描与偶然音乐等),并独特地发扬了俄罗斯民间音乐的传统。20世纪末,斯洛尼姆斯基提倡“充分表现现代思想的多风格综合体”的创作理念与应用,进一步扩展了创作的领域。在交响乐创作方面,他被认为是“有才华的普罗科菲耶夫的后继者”。<br> 其主要作品有:5部歌剧:《维利涅亚》(1967年)、《大师与玛格丽塔》(1970——1972年)、《玛丽亚·斯秋阿尔特》(1978——1980年)、《哈姆雷特》(1990__1991年)及《约翰·格罗兹内的幻觉》(1993——-1995年);芭蕾舞剧《伊卡洛斯》(1965——1970年)等;交响音乐有11部(1958-2003年):3部《交响组曲》(1970年、1994年、1999年)、《交响经文歌》(1994年)、《小交响曲》(1996年)及《交响序曲——圣彼得堡风景画》(1996年)等;室内乐有:《滑稽协奏曲》(1964年),木管五重奏《对话》(1964年)、《弦乐四重奏——“唱和”》(1968年)等;钢琴作品有:《24首前奏曲与赋格》(1993-1994年)、《第二钢琴协奏曲》(2000年)及3套钢琴曲集等;大型声乐作品:康塔塔《合唱之声》(1962-1963年)、康塔塔《一天的生活——为纪念施尼特凯而作》(1998年)、《安魂曲》(2003年)及大量的无伴奏合唱作品与多套艺术歌曲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