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东亚文化圈的形成与发展.政治法制篇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1758472
  • 作      者:
    高明士编
  • 出 版 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丛书以东亚为研究之视野,以儒家经典为研究之核心,以文化学研究之脉络,既宏观中西文化交流,又聚焦东亚各地文化之互动,并在上述脉络中探讨经典与价值理念之变迁及其展望。
    ——黄俊杰
展开
作者简介
    李明辉,原籍台湾屏东,一九五三年出生于台北市。政治大学哲学系学士,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其后获得“德国学术交流服务处”(DAAD)奖学金,赴德国波恩大学进修,于一九八六年获得该校哲学博士。
    曾任台湾大学哲学系客座副教授、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副教授,目前为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研究员、台湾大学合聘教授、中央大学哲学研究所合聘教授。
    著有:《儒家与康德))、《儒学与现代意识》、  《康德伦理学与孟子道德思考之重建》、  《当代儒学之自我转化》、  《康德伦理学发展中的道德情感问题》(德文本)、《儒家在现代中国》(德文本)、《孟子重探)》、《四端与七情:关于道德情感的比较哲学探讨》、《儒家视野下的政治思想》;译作有:《康德导读》(H.M.Batungartner)、《通灵者之梦》(康德)、《道德底形上学之基础》(康德)、  《康德历史哲学论文集》(康德)等书。
展开
内容介绍
    《东亚文化圈的形成与发展:政治法制篇》共收论文16篇,从政治法制角度探讨东亚文化圈的形成与发展,所取的视角,或重视文化的普遍现象,或重视文化的特殊现象,有助于了解东亚地区历史文化的过去与未来。
展开
精彩书摘
    东亚册封体制与龟趺碑
    一、序
    我们常听到“中华”与“夷狄”二词。“中华”意味着文化开花的地方,“夷狄”则是指敬慕中华而来的野蛮人及其居住地。
    一般来说,“中华”是指统治中国的历代王朝,而“夷狄”意味着住在其周围的异民族。将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的四方蛮人统称为“夷狄”,应是普通之事。这些意指四方野蛮人的语汇,源自古老的《公羊传》。
    但是,从野蛮人的一方来说,将自己称为野蛮人,是卑微委屈的说法,通常还是认为自身最为尊贵。其中一个例证为日本《大宝令》与《养老令》的律令规范。在这些规范下,“中国”等意指我国日本,新罗是藩国,唐朝则是邻国。这样的规定既然在我国出现,恐怕新罗也有某些将自身定位成“中华”(中国)的法律规范。
    以“文帝行玺”与“文帝九年”铭铜铙等出土遗物而闻名的南越国,也是另一个制定了有别于汉朝皇帝的其他制度规范的“帝”之国。由其周边地区出土的铭文印章(海南乐东黎族自治县志仲镇谭培村出土的“朱庐执刲”银印、广西合浦堂排一号墓出土“劳邑执刲”琥珀印)等文物,也是南越国与汉朝制度相异的证据。也有可能,有所谓以南越为中心而建构起来的独特册封关系。
    关于此种独特的中华观,也有人用“小中华”这种说法。
    ……
展开
目录
序言
东亚古代士人的共通教养
东亚册封体制与龟趺碑
秦汉帝国的出现与东亚世界
魏晋南北朝贵族政治与东亚世界的形成——从都督诸军事制度来考察
唐代的军事决策与领导体制述略
唐历在东亚的传播
羁旅长安的新罗人——说唐代东亚文化圈现象之一
韩国谷城郡发现观音寺缘起与菩萨头像及其意义
统一新罗的专制王权的权力体制
北宋、高丽关系之演变
东亚文化圈的形成与发展——以琉球王室汉化为约论中心
东亚律令的交通规制一瞥
日本律令制与古代东亚文化圈——以税制和户口掌握为中心
从律令制度看奈良时代的社会等级结构
日本古代法文化的形成发展及其对近现代法的影响
传统中国法对日本刑事立法最后的影响——以《新律纲领》与《改定律例》为中心
人名索引
名词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