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循认为,圣人之所以重通变之学,是因为任何学说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因此他强调:“圣人之学,以日新为要。”这一观点出发,焦循反对任何学术权威的崇拜和盲从。乾嘉时期,考据成为风尚,许多学者极端崇拜汉代大儒许慎、郑玄,把许、郑的考据结论看成是绝对正确的,不敢稍加怀疑。焦循对汉学考据中的这种弊端多次严加批评。他曾写信给王引之说:“循尝怪为学之士,自立一考据名目。以时代言,则唐必胜宋,汉必胜唐。以先儒言,则贾、孔必胜程、朱,许、郑必胜贾、孔。凡郑、许一言一字,皆奉为圭璧,而不敢稍加疑辞。窃谓此风日炽,非失之愚,即失之伪。”②<br> 他又在《里堂家训》中指出:“近之学者,无端而立一考据之名,群起而趋之。所据者汉儒,而汉儒中,所据者又唯郑、许。执一害道,莫此为甚。专执两君之言,以废众家。或比许、郑而同之,自擅为考据之学,吾深恶之也。”<br> 体会焦循之意,并不是反对考据,而是反对当时考据学中的盲从古人、执一不变的僵化思想和学风,认为这是搞学术的大害。焦循认为,看待任何问题,都应看到问题的两个方面,通方而不偏蔽。由此,他提出一个著名的哲学命题:“执其一端为异端,执其两端为圣人。”循深刻领会并发展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朴素的辩证思想,把它运用于分析一切事物和学术问题。对于汉学考据问题,一方面,注重吸收汉儒的考据成果;另一方面,又反对因循和盲从,拘于汉儒旧注,提倡实事求是和创新精神。<br> 焦循治学,注重独立思考,强调释经要有自己的见解:“释经不能自出其性灵,而守执一之说以自蔽,如人不能自立,投靠富贵有势力之家,以为之奴。此类依草附木,最为可憎。”④但另一方面,他又反对据守己见,固执一端,而主张融汇众说.吸取各家之长。<br> 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一切问题,主张变通和创新。是扬派学者的共识。他们将这一观点运用于治学,不尚墨守,实事求是,力求通达和创新,在学术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