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史学思想的内涵及藏族史学思想的历史分期
在国内外史学理论的著作及论文中, “史学思想”(historical thought)是一个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汇。或许是孤陋寡闻,就笔者所接触的资料来说,尚无人对“史学思想”的内涵或范围作过明确论述,关于某位史家或某一时期史学思想的研究亦难免失范。开宗明义是历史学亦是一切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任何未经讨论和界定的术语或范畴皆无益于历史学的建构,下面笔者拟就史学思想的内涵谈谈自己的看法。
唐代史学家刘知几(661—721年)领国史凡三十年,时礼部尚书郑惟忠曾问知几:“自古文士多,史才少,何耶?”知几答: “史有三长:才,学,识。世罕兼之,故史者少。夫有学无才,犹愚贾操金,不能殖货。有才无学,犹巧匠无榆柟斧斤,弗能成室。善恶必书,使骄君贼臣知惧,此为无可加者。”①清人章学诚(1738~1801年)也强调: “才、学、识三者,得一不易,而兼三尤难。千古多文人而少良史,职是故也。”他进而论道:“史所贵者义也,而所具者事也,所凭者文也……非识无以断其义,非才无以善其文,非学无以练其事,三者固各有所近也,其中固有似之而非者也。”同时,章学诚特别提到史德即治史心术的重要性:“夫秽史者所以自秽,谤书者所以自谤,素行为人所羞,文辞何足取重!”①刘知几没有具体解释才、学、识的内涵,从其所作的比喻并结合章学诚的论断来看,史才是史家运用文字的能力,史学是史家对史事的稔熟,史识则是史家对史料的认知。刘知几说的史才,基本相当于章学诚谈到的史才与史识之和,刘子玄注重史才和史学的统一,而章实斋的论断已触及才、学、识三长之共性与个性的问题。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