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水德配天:一个晋中水利社会的历史与道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5097838
  • 作      者:
    张亚辉著
  • 出 版 社 :
    民族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作者简介
    张亚辉,毕业于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特聘助理研究员。出版译著《社会与文化人类学的关键概念》(合译),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人类学、物质文化研究。
展开
内容介绍
    《水德配天:一个晋中水利社会的历史与道德》是一分通过灌溉研究汉人村落的历史民族志。田野地点在山西太原的晋祠灌区。经过长时间的田野调查和大量的资料整理,《水德配天:一个晋中水利社会的历史与道德》力求详尽地梳理了晋祠灌区的灌溉历史及现状,以及村落在生活和仪式中的用水情况。从文化理性的视角出发,《水德配天:一个晋中水利社会的历史与道德》认为,晋祠的灌溉史须在难老泉的文化意义和当地的水神崇拜的历史的基础上得到理解。
展开
精彩书摘
    《礼记·礼运》中有言道:“是故夫礼,必本于太一,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变而为四时,列而为鬼神。其降曰命,其官于天也。夫礼必本于天,动而之地,列而之事,变而从时,协于分艺。”看起来,似乎礼已经具备了创生宇宙的能力,但在这里,“礼”其实并不是指具体的典章制度,而是指其作为道德实践所蕴含的“仁”,但说“分而为天地”的时候,“天地”是指自然之天地,但当说“本于天”的时候,说的是本于义理之天。从这里就能够看出,儒家的宇宙观是本于“仁”,而不必是本于“礼”,这两者即用见体,但各自仍旧有独立的意义。孔子承周礼而开出“仁”的本体论,对“性”与“天道”的关系有了新的解释:“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仁内在于每个人的生命当中,并非只有圣人才能具备,仁被认为是人之道德生命的根本;“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颜渊》)即是将天下万物都收摄于道德世界中来,“仁”在这里就已经具备了超经验的意义,直接与创生万物的天道接驳在一起了。这样,孔子就已经打通了天人之隔,使天道和人道合而为一成“仁”。这可以反过来和“绝地天通”之前的情况有一个对比,在绝地天通之前,天乃是诸神居所,而人皆为巫觋,这时候的天地相通是在一种自然崇拜的基础上来理解的。而孔子的天人合一却是在道德上讲的,天为道德之天,天地之间的联系并非“建木”之类的通天塔,而是人心中的超经验的道德。孔子从来没有给仁下过什么确切的定义,而是从日常经验中随机指点,但这里要区分的是“仁”与“行仁”之间的差别,仁是一种内在的品性,是人承接天道而来的先验道德,而“行仁”却是一个人通过自己可见的行为将“仁”实践出来的过程,所谓道德修养或者功夫,也就是在“行仁”这个层面上来讲的。“行”不只包括人之外在的行为,同时也包括了所有的有意识的思想活动。
展开
目录
前言
导论
一、课题的理论定义
二、文献回顾
三、本研究的思路:从自然的水到文化的水

第一章 小站营的水
一、晋阳与晋祠
二、小站营的基本情况
三、灌溉之水
四、生活之水

第二章 晋祠人的水观念及宇宙观
一、仪式之水
二、作为天道隐喻的难老泉
三、道德宇宙观

第三章 晋祠水神与古晋阳的水鬼
一、祭祀圣母的仪式
二、神今坐瓮主山川
三、系舟山头龙角秃
四、血食如何配女郎?
五、尾闾真解泄沧溟
六、道德宗教与祈福宗教,兼论德福一致的可能性

第四章 晋水源流及其道德呈现
一、宋代以前的灌溉
二、宋元时期的灌溉
三、明代灌溉
四、油锅捞钱与文化的河流
五、雍正七年之后的晋水北河灌溉
六、水磨与造纸
七、洪水

第五章 礼与流域社会
一、作为天命流行的礼
二、晋水灌区的道德一体性
三、礼治的水利管理体系
四、村落关系的其他面相
五、“人情好,水就好”

第六章 污水灌溉
一、渠长甲制度的变迁
二、用水制度的变革
三、污水灌溉
四、难老不再

第七章 结论:天地之大德日生
一、道德宇宙观、礼与民间宗教
二、水与土互动的框架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