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草原生态与边防安全我国草原地区边境线漫长,长期以来我们一直采取边防军守口、武警守片、广大牧民守面的军警民联防体系来保卫着这里的安全。但由于水土流失严重,干旱少雨,荒漠化程度高,可供放牧的草场越来越少,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劣,许多地方牧民几近不能生存。以我国最西端的自治州——克孜勒柯尔克孜自治州为例,该州地处新疆西北部,分别与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接壤,边境线长达1170多公里,是全国人均国境线最长的自治州,这里有254个通往境外的山口,常年可以通往境外的有30个。全州边防部队只有12个连,边防派出所30个。在有些气候过于恶劣不能派驻哨所的地方,就靠当地牧民每年花几个月的时间长途跋涉到那里放牧来守护我国的领土。但生态问题困扰和影响着克州人民的固土守边。1998年一场洪水把克州塔尔乡仅有的8000亩山坡地冲走了6000余亩,造成30多人死亡,很多牧民被迫搬迁。边境人口的大量迁移,显然不利于边境地区的稳定,对国防安全也构成了一定的威胁。<br> 草原生态退化还导致了牧民的贫困,客观上影响了国家的安全与社会的稳定。我国草原牧区主要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少数民族地区是我国草原的主体,我国草原牧区约有31个少数民族,人口约2200万,约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l/3。在草地退化严重的牧区,有国家级贫困县101个,占全国贫困县的17.1%,贫困人口1500万,占全国贫困人口的1/4左右。目前,全国因荒漠化每年吞噬掉12300名牧民和’73800名半农半牧区居民的生计来源,这样的恶化势头继续下去,生态难民的数量必将大幅度增加。<br> 北方草原地域辽阔,跨境而居的民族人口也比较多,国外的反华势力及国内外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常常借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落后,煽动民族情绪,制造民族事端,挑拨民族关系,影响国家安全,这是我们必须注意的。 <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