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大东亚的沉没:高升号事件的历史解剖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1060676
  • 作      者:
    雪儿简思著
  • 出 版 社 :
    中华书局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这是甲午战争的历史切片解剖报告,这是引发大东亚格局、秩序巨变的的中日英“三国演义”。 高升号事件,一座国际军事史、政治史、司法史的里程碑,一个至今广为传诵的经典案例。 作者广泛搜集了三国官方文件,首次全景扫描了导致大东亚“沉没”的高升号事件。
展开
作者简介
  雪儿简思(Shel Jeanns),本名陈春,澳大利亚华人。“非职业”历史学者、战争文物收藏家。历史研究侧重甲午战争与八国联军,文物收藏主题遍及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八国联军以及辛亥革命。 
展开
内容介绍
  甲午中日第一次战争,与其说是这两个亚洲战略竞争对手在当时弱肉强食的丛林世界,因贪婪的日本人寻找战略资源和生存空间而挑起,不如说是亚洲第一次改革开放浪潮,唤醒了日本国的野心,而拿当时世界最肥的蠢猪大清帝国牛刀小试,更合乎历史的真实。
  如今,时过境迁之后,令所有当代中国人扼颈叹息的是,在那个依靠炮舰做后盾所展开的第一次全球性铁血竞争时代,满清王朝始终处于有时积极抗拒有时消极抵制“全盘西化”的内敛状态,而日本人,则除了不搞虚君体制这个唯一具有日本特色的国家制度前提下,举国上下则迥异于大清帝国,进入了全民狂热学习西方近代国家制度和社会文化的深刻变革时代。
  随着日本现代化的深入演进,其整个国家因为资源约束和地缘政治的局限,在丛林法则的作用之下,便合乎历史逻辑地迸发了向亚洲大陆扩张的冲动。而首当其冲的对象,因为历史和地缘注定的宿命,其文化母国——中华上国和近邻朝鲜便成了其利爪牙下的猎物。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风起朝鲜
  朝鲜内乱,中日出兵。日本蓄谋已久,步步紧逼;中国和战犹疑,处处被动。在日本优势兵力下,清廷终于决定增兵备战,遂雇佣英国商船运送援军,赶赴朝鲜……
  1
  几近十年,中日两国在朝鲜相安无事,维持着微妙的平衡,直至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
  东学党号称“替天行道”,以“东学”对抗“西学”,主张“惩办贪官污吏”、“斥倭斥洋”。1894年2月15日,民众不堪苛政,在全璋准统领下于全罗道古阜郡举事。日本认为此是恢复其在朝鲜势力的良机,日本玄洋社遂组织“天佑侠团”,对东学党煽惑接济。到5月底,东学党即控制了朝鲜南部全罗、忠清、庆尚三道,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机构。
  此时,袁世凯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为中国在朝鲜最高代表。正值血气方刚的壮年,又是上国钦使,俨然朝鲜太上皇,自然力助朝鲜“平叛”。5月份,袁世凯曾动用出使的中国军舰协助朝鲜官军调动。朝鲜政府内部就是否要向中国乞兵,发生激烈争论。除了亲华与否的政治较量外,分歧更在于对1885年《中日天津条约》的担心:按照这项条约,若中国出兵朝鲜,必须通知日本,中朝两国不少官员都担心日本借机出兵。对《中日天津条约》,梁启超在其《李鸿章传》一书中,痛惜这是李鸿章“于属邦无外交之公法,知之未悉”的恶果,“自兹以往,各国皆不以中国藩属待朝鲜也久矣……后此两国各执一理,纠葛不清,酿成大衅……”。
展开
目录
序幕
第一章  风起朝鲜
第二章  不宣而战
第三章  击沉商船
第四章  怒海求生
第五章  悲喜交集
第六章  胆大妄为
第七章  联合调查
第八章  英伦愤怒
第九章  激烈争论
第十章  风向转变
第十一章  被迫认赔
第十二章  国弱理曲
第十三章  大东亚的沉没
后记
附录1:高升号事件及相关背景日历
附录2:高升号事件人物、名称表
附件3:参考书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