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近代日本汉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近代日本汉学(明治维新1868~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l945)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作用下,呈现出独特的面貌。它一方面传承自德川儒学的思想体系,又进一步回应当时的近代化政策和欧化思潮,展演出新的意义。不过,与德川儒学的研究相较,近代汉学的研究成绩称不上特别丰厚。
就日本汉学、汉文学之通史而言,虽然早在2()年代初期,便陆续出现相关专著,涉及近代汉学的论作却鲜少,而且对于大正、昭和期的汉学几乎完全没有论及。唯有牧野谦次郎《日本汉学史》①、高田真治《日本儒学史》②、许政雄译注《日本儒学史概论》⑧、严绍漝《日本中国学史》④等少数汉学史论设有讨论明治汉学的专章。前三者关注了近代曰本汉学形成的思想背景,概论其学术特色,后者则由日本中国学史这一学术史的角度出发,区分近代日本汉学者的学术流派为“实证主义学派”(狩野直喜、内藤湖南与“支那学社”)、“批判主义学派”(山路爱山、津田左右吉)和“新儒家学派”)(服部宇之吉、宇野哲人和“斯文会’’)等,进一步分析他们的学术传承和研究成果①。
采通史的方式概论近代汉学史的专著,以华伦史密斯《近代日本的儒教——日本汉学的保守主义》②问世最早,主要针对保守派的汉学进行探讨,提供了丰富的史料。近代汉学的整体研究直到21世纪初才出现,有李庆《日本汉学史工:起源和确立》、《日本汉学史》:成熟和迷途(1919—1945)》、《日本汉学史Ⅲ:转折和发展(1945—1971)>>③与刘岳兵《日本近代儒学研究》④,两者都相当详实地把握近代汉学的相关素材,提出精到的见解。单篇论文方面有戴瑞坤《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汉学研究》⑤、宋唏《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的汉学研究》⑥、坂出祥伸《中国哲学研究的回顾及展望——以通史为主的研究》和《日本之中国哲学研究学问的确立》⑦、渡边和靖《明治期“汉学”的课题》⑧、户川芳郎《汉学支那学的沿革及问题点》和《帝国大学汉学科前史纪要》⑨等。坂出以近代日本关于“中国哲学史’’的论著为主,阐述近代汉学的发展史;渡边借由分析东京学士会院汉学者的论述,解析明治汉学的存在样态;户川则重视儒教研究的实质与文化政策的关连。
展开
——黄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