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沙场争霸<br> 战车隆隆,马鸣萧萧,干戈耀日,袍鼓喧天,这样的战争场面,差不多可以作为春秋的时代象征。后人沉溺于“封建”优劣的讨论时,不论是赞成的还是反对的,都在不同程度上认识到封建与战争的同一性。<br> 周王朝的衰落,使得巩固的集权封建制瓦解,诸侯投入到轰轰烈烈的争霸浪潮中,先后出现了所谓“五霸”。这五霸,《荀子》认定为齐桓、晋文、楚庄、吴阖庐、越勾践;《风俗通》载为齐桓、晋文、秦穆、宋襄、楚庄。霸主们除了表面上提倡道义外,莫不以武力为最强有力的手段,在二百多年间,就发生了大小战争四百八十三次。<br> 《春秋》及其三传,虽然强调“春秋无义战”,却又提倡“尊王攘夷’,宣扬王霸思想,记下了一次次惊心动魄的战争。《左传》流畅而富有文采的记录,使这些描写战争的片段更加脍炙人口。<br> “闹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红楼梦》),“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这是后人的感慨。感慨时的心理必定是多元的,今天也一样。<br> 不断的战争,引出了春秋后战国这个历史名称。<br> 一、宋襄公假仁失众<br> 原文<br> 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将战,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br> 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日:“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日:“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br> 国人皆咎公。公日:“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