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春秋
春秋中期王朝、诸侯系谱中所见的父子继承得以安定的所谓“体制”包括两个内容:其一,中原地区诸侯国内,由特定的家族世袭垄断政权的世族统治体制;其二,与此相表里的、整个中原政治秩序的霸主体制。下文简单概括世族统治体制和霸主体制的演变过程,考察春秋时期的国制情况。
从西周晚期开始,王朝和诸侯国的君位继承已经开始产生混乱,王朝、诸侯问以及诸侯相互之间的矛盾不断恶化。此后整个先秦时期不安定因素之一,就是随着统治阶层的人口增加,导致了邑田的不足。金文和传世文献均可证明,西周王朝的“封建”,某些时候就是开拓和殖民式的建设全新的城市。西周初、中期的君位继承、由父子继承延续反映出的政治社会秩序的稳定,就建立在持续不断地获得开拓的邑田这一基础之上。而西周晚期以降的混乱则显示出邑田的获取已经到达极限。
西周王朝崩坏的同时,伴随着武力行使的王朝控制力也随之衰弱。结果,使得某些中原诸侯国试图通过合并周边诸国扩大疆域,藉此消除邑田不足带来的国内矛盾。为了控制扩大了的疆域,国君又将邑田赐予公子、近臣等人,使之担负起统治之责。
西周王朝崩坏之后至春秋初期,中原强大诸侯不断合并周边诸国。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