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鸿门宴:酒局·时局·政局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5724884
  • 作      者:
    李涛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作者简介
    廖大伟,东华大学历史研究所所长、教授。著有《1912:实试共和》、《上海通史·民国政治》(合著)等,发表《论民初帮会与社会的紧张》、《辛亥革命爆发后中国民主政治的尝试》等论文5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历史上,酒与政治有着天然的联系。
    《鸿门宴《酒局·时局·政局》》通过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些著名的酒局,论证酒与时局、政局的亲密关系,并由这些酒局地历史产生的重要影响,综述了“治大国若烹小鲜”的道理。
    在中国历史上,酒,从来就不是单纯的饮品。古往今来,多少故事在酒意朦胧中发生,多少阴谋在杯盏交错间得逞。
    酒,甚至是中国文化中最具文化意义的单元——无论是在那暗藏危机的深宫大院,还是勾心斗角的庙堂、身不由已的江湖,在各色酒局的勾兑之睛,布营争权、设局夺利、快意恩仇、谋财害命的故事才有了堂而皇之的舞台。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却又就是请客吃饭,所以直到今天我们还会铭记那些“鸿门宴”与“杯酒释兵权”之类的典故,并从中参悟政治哲学的深刻含义。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烹饪、治国、平天下
    一  威也饕餮,败也饕餮
    中国的三大厨神:伊尹、彭祖、易牙,除彭祖是个懒理世事的隐者外,伊尹和易牙都很有政治抱负。孔子说“君子远庖厨”,但庖厨却不远国政。
    伊尹生活在夏朝末年,本是有莘氏家的奴隶,地位卑下。用“烹饪改变命运”来形容伊尹再贴切不过。做菜是伊尹的强项,那些贵族将相们无论多看不起伊尹,都要眼巴巴地盼着伊尹给他们做出一桌一桌的美味佳肴。
    伊尹是个聪明的厨子,是烹饪家里的哲学家,他很快就发现做饭的道理和治国的道理息息相通。吃的东西没有好坏之别,再好的食材用过度了,也烹不出好吃的东西。大臣辅佐君王和厨子调和五味一样,都要分清主次,佐料不可夺了菜的滋味,臣子也不可夺了君的风头。伊尹在小小的灶台边,一面总结烹饪经验,一面参悟为人之道、君臣之道、治世之道,伊尹的脑子确实好使,很快他便总结出一套自己的治国之学。
    不过,如果伊尹把他的这些大道理都憋在心里,那他这辈子也只能在锅边灶台转悠,那些五谷不分的王侯将相们,不管怎么会吃,也无法从伊尹的菜肴里品出些许治国道理。所幸,伊尹是个自我推销的高手,他利用给商汤介绍烹饪经验的机会,对商汤大讲治天下的智慧,听得商汤如坠云雾,从此对厨子刮目相看。
    伊尹告诉商汤,被当做美味的三种动物,在水里生活的会有腥味,吃肉的会有臊味,吃草的则带着膻味。但只要烹调得好,这腥、臊、膻就不会影响这三种动物的美味。至于这烹调秘密,主要就在水、火、味的掌握上。一个好厨子要通过掌握火的规律,将腥、臊、膻变得香喷喷,一个好厨子要善用甘、酸、苦、辛、成多种调料搭配组合,这几种调料放置的先后次序、用量大小都很有奥妙。做饭的时候,厨子要边观察食物在鼎中的变化,边把握火候、调料的搭配。只有这样,才能做出久而不败、熟而不烂、甜而恰当、酸而不猛、成而不涩、辛而不刺激、淡而不寡、肥而不腻的好菜肴。
    商汤听罢伊尹这番话,食欲大增。伊尹背着锅,向商汤历数天下美味,他巧妙地暗示商汤,想要将全天下好吃的都装进你商汤的锅里,就必须成为天子。要想成为天子,就必须施仁政。伊尹并没有向商汤就“何为仁政”展开议论,这次见面,他只需要逗引起商汤的霸业之心,要商汤知道,在有莘氏的厨房里,还藏着他伊尹这样的治世奇才。而商汤,果然着了伊尹的道,他渴望美食,对伊尹所说的美食垂涎欲滴,如今伊尹已经站在了商汤眼前,商汤恨不得立刻将天下揽于怀中,搜罗至美之物,交给伊尹烹调。不知不觉闻,“天子可以吃世间至美之肴”已成了商汤谋取霸业的动机之一。有时候,人追求权,无外乎是追求美食、美人、美名,仅此而已!
    商汤希望将伊尹留在身边,有伊尹在,既不愁没有好东西吃,又可方便自己展开霸业。通过和伊尹的短暂交谈,商汤也察觉到伊尹的雄心抱负和呼之欲出的治国才干。
    商汤很快便派人去找有莘氏,希望有莘氏能将伊尹送给自己。不过,可能有莘氏习惯了吃伊尹做的菜,拒绝了商汤的要求。商汤想了想,便提出娶有莘氏的女儿为妻,有莘氏很高兴,便将伊尹作为女儿的陪嫁送到了商汤身边。
    商汤和伊尹生活的时代,恰好是等级森严的奴隶制时代,选贤举能不能不看社会地位。商汤有提拔伊尹之心,可做起来却并不容易,伊尹不管饭做得多么好不管在治国上的见解多么独到,也只是一个卑微的奴隶,商汤无法将伊尹直接纳入政治精英的阶层。不过这没有难倒商汤。商人重鬼神,商汤想来想去,最后决定借助“鬼神”的力量,提拔伊尹。
    商汤在宗庙里高调地为伊尹举行仪式,让人们相信任命伊尹是受天命所托,仪式进行得非常成功,因为第二天商汤就顺利地将伊尹任命为阿衡,做自己的左膀右臂。
    有了伊尹,商汤如虎添翼,做天子的信心也跟着大增。
    人生在世,吃喝二字。商汤多半是个好吃之人,否则他也不会有兴趣接见厨子伊尹,更不会耐着性子听伊尹大讲烹饪技巧。当然,商汤也是一个明主,否则他根本理解不了伊尹那通烹饪之论的弦外之音,更不会大胆地任命伊尹为重要官员。商汤与伊尹,既是好吃者与好厨子的组合,也是明主和智者的组合。有意思的是,商汤开创的商朝后来成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美食朝代。
    伊尹曾对商汤说,“仁”是天子的特质。商汤显然将这句话记在了心里。一次,商汤外出,看到老百姓张网捕鸟,这个好吃的汉子突然仁心大发,说向四面都张网过于残忍。他告诉百姓,应该“网开一面”,去掉三面的网,只留下中间的那个,让飞禽走兽有逃生的机会,直扑在中间那扇网上的,才是命中注定该死的。
    这个故事很快被传开,商汤成功地在人们心中树立起仁义的形象,从诸侯到百姓都念叨着,商汤待野兽如此仁慈,待人也坏不到哪儿去。商汤和残暴的夏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此同时,奴隶出身的伊尹非常清楚平民百姓的真实境况,也十分明白人心向背会对一个王朝起到怎样重要的影响。不知道是伊尹配合商汤的仁爱,还是商汤听了伊尹的话,走起仁爱路线。总之,在这一臣一君的努力下,人们都对商交口称赞。
    治国如做饭,做饭的时候,火猛了菜会烧糊,火弱了菜又做不熟。治国的时候,政策猛了,百姓受不了,政策松了,国家又发展不起来。
    伊尹从一开始就清楚要审慎把握治国的火候。做菜要耐心、细心,不可操之过急,实现霸业同样需要耐心、细心,要沉住气等待最佳时机。做菜要对材料了解通透,根据材料的具体情况,调火候,放调料。举大事则需要认准形势,根据形势,制定策略,展开行动。于是,伊尹向商汤要求,希望商汤能允许自己到夏住段时日,摸摸夏的底细。商汤同意了。
    伊尹在夏的都城待了3年,在去夏之前,他特地和商汤上演了一出君臣相残的假戏,商汤假装暴怒射伤伊尹,伊尹则假装狼狈寻求夏桀的庇护。夏桀果然上当了,以为商汤和伊尹之间出现了不可调和的裂痕,便对伊尹放松了警惕。于是,在这3年的时间里,伊尹得以放开手脚收集夏的情报,从军事到经济,从地理到民意,无所不包。伊尹是个出色的厨子,出色的政治家,同时也是出色的间谍。
    如果说仁爱可以得天下的话,那么夏桀走的就是一条完全相反的路。夏桀显然没有领会治国和烹饪的道理。他暴戾、贪婪,以强硬的姿态对待他的百姓,他听不进臣子的逆耳忠言,也受不了百姓的埋怨,他对待忠言和埋怨的办法,就是封杀堵截。夏桀治国,就像一个对厨艺一无所知的人做饭,粗暴地对待食材,一味地大火重料,还不许别人说做出来的菜不好吃。
    伊尹十分明白,夏的统治已岌岌可危了。人们在对菜肴忍无可忍时就会辞掉厨子,人们在对国君忍无可忍时,也会废掉国君。为了让商汤对付夏桀更容易些,伊尹需要让夏的统治更衰败一些。这时,伊尹想到末喜。
    末喜是夏桀的妃子,曾集夏桀宠爱于一身,后来,被夏桀抛弃了。伊尹看到了末喜对夏桀的愤恨,便有意结交末喜。夏就像一盘烧坏了的菜,末喜就像可以让这盘菜更难吃的调料,而当这盘菜难吃到一定程度时,人们自然会将它倒掉。
    伊尹没有浪费在夏的3年时光,一切准备就绪后,他回到商,向商汤汇报了夏的情况。夏桀的日子不长了。
    伊尹和商汤并没有直接对夏发动猛攻,在夏的属国中,有心取代夏桀的不止商汤一个,如果商汤直接攻击夏,很有可能成为众矢之的。因此,伊尹和商汤决心利用“方伯”的身份,和那些支持自己的夏属国联合,征讨那些支持夏桀的属国,间接地摧毁夏桀的统治力量。在夏桀和商汤的地盘之间,有葛、韦、顾、昆吾几国,其国君都是夏桀的亲信。商汤要推倒夏,必须先铲平这几个国家。
    做菜下调料有先后之分,讨伐敌对国同样如此,伊尹很快列好了一个征讨次序,要商汤按照由近及远、由弱及强的次序,攻打那些甘做夏的羽翼的国家。
    商汤听取了伊尹的意见,没过多久,雄赳赳的商汤大兵就聚集到葛的城下,葛就在商的都城附近,实力甚小,在商面前毫无招架之力。就在伊尹奔夏的3年里,商汤也兢兢业业,大力发展国力。
    商汤征讨葛的理由是,葛不祭祀祖先,破坏了礼法。这个理由在当时确有一定的号召力。商汤很聪明,哪怕是征战之中,也不忘秉持仁义之道。商汤让人给葛的百姓送去食物,又命人帮助葛的百姓耕种。商汤成功地让葛的百姓相信,商汤并不是针对葛的民众发动战争。与此相反,葛的领导者葛伯,就有些不明智了。葛伯被商汤激怒了,他命人从民众手里抢回商汤送予的食物,那些不肯交出食物的,格杀勿论,包括儿童。百姓是最现实的,葛的人很快就在商汤和葛伯间做出选择,商汤没费多大力气就打下了葛。之后,韦、顾、昆吾也相继被商汤所灭。
    厨师在呈上一盘菜前,会亲自尝下菜的味道,看成淡是否合适,推翻夏朝同样需要类似的试探。
    几番地盘占下来,商的实力大了,商汤曾想趁热打铁一举将夏拿下。但伊尹却不这样认为,而是建议商汤不要去向夏上贡,以便刺探夏桀和其他诸侯的反应。商汤答应了。不进贡就意味着不臣服,见商没有按时进贡,夏桀果然火冒三丈,当即向属国发去命令,要它们速速调集兵力讨伐商汤。伊尹见此,忙要商汤向夏桀谢罪,夏桀知道在这个时候真打起来自己也未必占到便宜,便接受了商汤的谢罪。这样一来,那些尚拿不准主意是否要继续跟随夏桀的诸国,便清楚了夏的虚弱。良禽择木而栖,第二年,商汤依然没有向夏桀上贡,夏桀再想调集各路诸侯讨伐商汤,就已经没有人响应了。
    商与夏的真正对决终于来临,此时伊尹对夏的地理环境已了然于心。他建议商的大军从夏的西南面发动进攻。这是一场属臣推翻君主的战争。伊尹和商汤都知道,就像一道好菜需要一个好名字一样,打仗也需要站得住脚的理由。于是,商汤和伊尹在出兵前,主持了庄严的祭祀仪式,在仪式上,向大家宣读了《汤誓》。
    这是一篇激情饱满的誓言,历数了夏桀的罪恶,认为夏桀违背天意,商有义务要将天意扶正。其中最有名的一句莫过于“是日何时丧,子与女皆亡”,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你这个太阳什么时候完蛋,我愿意和你同归于尽!”誓师完毕,商军气势大振,意气风发地向夏扑去。夏军一是没想到商军会从西南面涌来,应战仓促,二来也没有心思继续在夏桀的暴虐中度日,很快就败下阵来。夏桀见大势不妙,赶忙逃走。
    就这样,商汤一举扳倒了夏桀的王朝,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商。
    伊尹在商朝建立的过程中功不可没,他将“以烹饪之道治国”发挥得淋漓尽致。当汤坐在了天子的宝座上,伊尹也成了德高望重的宰相。再没有人因伊尹的奴隶出身而小觑于他,即便后来被称作圣人的孔子、孟子,提起伊尹来都十分尊敬。
    做了宰相后,伊尹的治国才干有了更广阔的发挥空间,整个商王朝都成了伊尹的“大厨房”,他权衡利弊、宽猛相济、审时度势,一如在厨房里选择食材、搭配调料、掌握火候。只是我们不知道成了宰相的伊尹是否会抽出时间展露厨艺,不知道商汤在将天下美味都收到商的锅里后,是否还尝过伊尹的手艺。伊尹成就了商汤,商汤得以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了不起的君主之一。在和伊尹共同开创霸业的日子里,喜欢美食的商汤似乎也领略到了“治国如治厨”的道理。商汤也成就了伊尹,他将伊尹由一个普通奴隶一举提拔为国家官员,本身就显示出非凡的气度,而在霸业已成后,商汤也没有“狡兔死,走狗烹”,他一如既往地信赖伊尹,依仗伊尹。一个好食客需要有开阔的胸怀尝遍八方美食,一个好的治国者也必须有开阔的胸怀容纳各样人才。商汤去世后,伊尹又辅佐了四位帝王,堪称五朝元老。
    一个好吃的王朝是懂得享受生活的王朝,但另一方面,沉溺享受就会陷入灾难。
    商代的青铜器工艺已相当娴熟,相比用竹子、木头、陶土做的食器,青铜食器传热更快。不过在商朝,只有贵族才能享用青铜器烹饪出的食物。商和夏一样,也盛行饮酒,在已出土的商代文物中,食器、酒器为数不少。尤其是酒器,不单数量多,制作也非常精巧,若不是好酒成风,人们不会在酒器制作上下如此大的功夫。在河北藁城台西村商朝遗址中,还有一个工序精良的酿酒作坊。
    许慎的《说文解字》里写道:“湎,沉于酒也”。酒可以让人忘记烦恼,也可以让人荒废正事,酒是祭祀中不可缺少的吉物,酒也会引来鲜血和灾难。夏朝开国之君启的父亲禹,曾在一次大醉方醒后慨叹,后世必有因酒而亡国的。启建立功业后,也因喝酒耽误了不少正事,却多少记得父亲“喝酒亡国”的训诫,没有酿成大祸。启的儿子太康,终是因喝酒失邦,落得个漂泊终老的下场。那暴虐的夏桀也是个好酒之徒,他建瑶台,罢民力,用从百姓那里搜刮来的钱财建造了一座盛满美酒的大池塘,这个酒池据说大得可以撑船。夏桀在酒池畔夜夜笙歌,将民生疾苦抛到九霄云外,他因酒不够纯净杀了酿酒的师傅,又因厌烦臣子的说教,杀了劝诫的大臣。在商朝建立之前,有关沉湎美酒的惨痛案例实不在少。
    在商的青铜器上人们常能看到饕餮的纹样。饕餮是神话传说中的怪兽,没有身体,只长了个大头和大嘴,因此非常好吃,欲壑难填,最后竟被活活撑死。将象征着贪婪的饕餮纹在青铜器上,是想提醒人们,要节俭,不要贪婪。追求美食美酒可以成就霸业,譬如商汤,也可以亡国丧身,譬如夏桀。
    伊尹和商汤都知道过犹不及的道理,遗憾的是,并非每任帝王都清楚这一点。
    商的最后一位帝王是纣,纣长得魁梧健硕,一表人才,能够赤手空拳地擒俘猛兽,纣还拥有一个聪颖的头脑,能言善辩,少有人及。纣年轻的时候也曾南征北战,立下不少功业,但他终究败在了享乐上。他好色,好酒,好美食,在骄奢淫逸方面和夏桀不相上下,这也暗示了他的结局将和夏桀如出一辙。纣建苑囿,修酒池,造肉林,求美人。他沉溺于俗世欢乐,懒得过问祭祀之事,他恃才傲物,听不进旁人的劝诫。他的治世抱负在日复一日的淫乐中消弭殆尽,他的骄傲自大在夜夜笙歌中演变成残酷暴虐。很快,一般的吃喝玩乐已激不起他的兴致,他开始在血腥变态的游戏中寻找刺激。
    伊尹和商汤从烹饪中领悟治国之法,商纣则在烹饪中寻找虐人之道。纣从烧烤中得到灵感,研制出“炮烙之刑”。他将青铜柱烧红,将那些看不顺眼的人绑在柱子上活活烤死,然后心满意足地聆听人肉在火柱上发出的嗞嗞声。大臣是国家的支柱,而在商纣王这里,大臣和鸡鸭鱼肉等是食材一般无二。他剖了比干的心,将九侯做成肉酱,将鄂侯制成肉脯。他在夺走他人性命的过程中,体味着权力带来的快感。
    纣王也将烹饪之道用在了治国当中,只不过商汤、伊尹挖掘的是烹饪的智慧,纣挖掘的则是烹饪的残忍。为了不成为纣王厨房里的鱼肉,百姓们走的走,逃的逃,大臣们也开始装疯卖傻,静待商的没落。
    纣继续在残忍的游戏和肉体的享乐中打发时光,他丝毫没有意识到,他的江山已岌岌可危。
    历史总不断重复一些场景,商西面的一个叫周的属国,正不动声色地积攒着灭纣的力量。周的领导者武王一如当年的商汤,以仁爱为武器,成功地收揽了民心。商的时代也最终被周的大兵终结。周人攻入商时,纣王见大势已去,便来到他最心爱的鹿台,穿上他最华美的衣服,引火自焚。
    纣王鱼肉百姓,他自己也成为命运的鱼肉。但凡帝王,功名利就的,多是像烹调食物那样精心料理国政,残忍暴虐的,多是把国家子民当做食物。商成就于饕餮,商也败于饕餮。
    纣王的死给周人很大震撼,如果说当年的伊尹从烹饪中悟出了兴国之道,那么周武王的贤臣周公则意识到贪食的危害。周公用《酒诰》来规避这种危害,但显然,周的后世君王们并非都将这《酒诰》记在心上。于是《酒诰》流传至今,但周朝却早就结束了。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烹饪、治国、平天下
一  成也饕餮,败也饕餮
二  普天之下,莫非厨子
三  治大国若烹小鲜

第二章  酒宴上的鱼肠剑:潇潇肉酒暗藏杀机
一  给政变一个悲壮的托词
二  拿刀的厨子
三  壮士一笑轻生死
四  那杯风萧萧的壮行酒
五  士为知己者死
六  刺客的终结

第三章  英雄的离别从这里开始
一  巨鹿已失谁家天下
二  英雄的妇人之仁
三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四  英雄末路的挽歌:虞兮虞兮奈若何6l
五  悲剧英雄生在了流氓时代

第四章  成败都因萧何起:吕后设宴杀韩信
一  何为斩壮士
二  英雄反被女流诛
三  “正统”的神话
四  异姓王,一个不留
五  功劳簿等于死刑判决书

第五章  青梅煮酒论英雄英雄与英雄的酒卓博弈
一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二  “坏人”也不是好当的
三  骥老暮年志在千里
四  最聪明的聪明:不称帝
五  皇帝是张好牌,但不是一张好凳子l
六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第六章  单刀赴会:英雄在历史与演义之间
一  荆州是个好地方
二  荆州好借不好还
三  单刀赴会讨荆州
四  巅峰后的绝响
五  止血的荆州
六  生死成败话关羽

第七章  天下家宴:亲情与皇iIi又的斡旋
一  七步成诗:做皇帝容不下亲兄弟
二  聪明的死法
三  禅让的真相
四  王权无边亲情有限
五  比仇恨更危险的关系
六  只管王权将来长短2ll

第八章  赵王宴杨坚:不狠哪得皇帝做
一  在乱世里造势
二  赵王的“鸿门宴”:家族悲剧的导火索
三  江山的大一统
四  开皇之治
五  老子狠不过儿子
六  从杨入李

第九章  韩熙载夜宴:最奢华的政治颓废
一  纸醉金迷奢华忧
二  卿本“佳人”,奈何颓废
三  谁制造了这个混乱的时代
四  鸩酒一个诗人的政治死法

第十章  杯酒释兵权:最温柔
一  酒不温柔夺权温柔
二  陈桥驿的那个晚上
三  温柔的后遗症
四  “守内虚外”的政治悲剧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