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王朝:秦亡汉兴与刘邦登基》从秦始皇病世秦朝开始衰亡写起,到汉朝中兴时代“文景之治”止,将秦亡——刘邦与项羽横空出世——楚汉战争——刘邦登基——文景之治等大事件以时间为轴线,各色风云人物穿插其间,加以立体叙述的方式,充分再现那段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历史时代。
始皇帝死时在场之人有赢胡亥、李斯、赵高及几个近身的宦官。李斯很镇定,他早想过,一旦出事应该做何反应,毕竟他是丞相,举秦全国,除始皇帝外他最大。李斯明白,一旦皇帝死在都城之外的消息传开来会造成什么反应,首先最有可能,成阳都城内的皇子们会起来夺帝位,因为赢政没有立太子,每个人都有资格;其次,各国的复国主义者们,或日六国余孽肯定会借机起事。
他马上就命令在场的几个人严格保密始皇帝的死讯,并且把始皇的尸体转移到通风的大车里,继续向西行进,每天该送饭送饭,该参拜参拜,一切如故,所有事也如李斯所料,始皇帝的车队缓缓向成阳城驶去,帝国一片平静。
平静的水面下总会有暗流涌动,赵高,还是赵高,他又有动作了。
做大事(大事的对错取决于日后的成败),有一个很重要的先决条件,就是统一战线,成不成事先另说,别有人在背后捅刀子。
赵高拿着他私藏的始皇帝诏书——赵高是始皇帝指派给赢胡亥的老师——找到了赢胡亥,说了他的想法,赢胡亥大惊,赵高没有理会他的表情,直接发问:
“如果这封诏书发出去,大公子到了成阳就是皇帝了,而先帝未尝有尺寸之地封给公子,那时公子该怎么办?”
胡亥板起脸来,一本正经说道:
“父皇何其英明,自然非常了解他的臣下和儿子,父皇不分封诸子,自有他的用意,不要再多说了。”
赵高继续:“公子要知道,现在能决定天下归宿的,只有公子、赵高和李丞相三个人,请恕赵高直言,难道公子就没有想过继位之事?君王和臣子,虽然只是两个字的区别,但是能同日而语吗?”
人的心理是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也许在我们看来,皇帝有什么好当的,但赢胡亥是皇子,他不像我们,每日为三餐一宿而奔波,在他这样的人眼里,唯一的追求就是一步之遥的皇位,但是他没有想到会来得这么突然,没有心理准备,他的情绪波动太大,需要时间适应,所以暂时跟赵高打官腔:
“废兄而立弟,不义;不奉父皇遗诏,不孝;我才疏学浅,不适合治理国家,强登皇位,恐怕天下人不服,身为皇子,不应考虑自己,应该为社稷着想。”
“当年商汤,周武,杀其主而自立,天下没有人说不忠不义;卫君杀其父,连孔子都没说不孝(这句话怀疑是赵高胡说八道,我没查到孔子说过这个);行大事者不可拘小节,事前犹豫,事后必悔,公子立即决断,有神杀神,遇鬼杀鬼,大事必可成!”
赵高这话明显偷换概念,商汤王和周武王是什么人,赢胡亥又是什么人,实在没可比性。
“父皇还没下葬,这种事就不要说了吧。”
“大好时机,公子决不可错过!”
赢胡亥无奈地叹了一口气,说:“好吧。”
“丞相不同意,恐怕难以成事,臣代公子去和丞相商议。”
赵高找到李斯,没说闲话,他没时间,政变这种没什么技术含量,但是危险系数很高的工程,来不得半点犹豫,直接把想法就透露给了李斯:“我有先帝立储的诏书,没发出去,没人知道,定太子之事,只在你我二人,丞相大人以为如何?”
李斯大惊失色,面如死灰,说:“这是亡国之言,而且这种事,你我都是人臣,没资格议论。”
“那请问丞相大人,你和蒙恬比,如何?你的能力,你的功劳,你的谋略,你的威信名望,你和大公子的关系,哪一个比得上蒙恬?”
李斯支支吾吾半天,问道:“都不如……你什么意思?”
李斯这时方寸大乱,赵高明显在胡扯嘛。李斯是文臣,一直在始皇帝身边做参谋;蒙恬是武将,一直在外边征战,两个人并没什么可比性,”可惜李斯是读书人,读书人一向有个毛病,胆比心小,患得患失。尤其李斯是从仓库的看门小吏,千辛万苦才爬到如今这么高的地位,他最怕的就是失去现有的一切。赵高跟李斯同殿为官也不是一年两年了,他太了解李斯是个什么人了:谋事而不能谋己。
1 黑客帝国
2 天下无贼
3 帝国反击战
4 新希望
5 百年风雨
6 阳光灿烂的日子
7 南征·北战
8 秦觞
9 霸王餐
10 东方红
11 西线无战事
12 谁是大英雄
13 我们曾是战士
14 国家的敌人
15 明天会更好
16 太阳照常升起
17 与狼共舞
18 长安故事
19 未央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