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下一个出局者:战国七雄的狼性生存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044470
  • 作      者:
    范军著
  • 出 版 社 :
    长征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下一个出局者:战国七雄的狼性生存》讲述纵横家的欲望与生命,再现惊心动魄的战国江湖。<br>楚怀王轻信、宋康王自大、赵武灵王不智、秦武王好勇、齐湣王傲慢……在战国命运大棋盘中,每一个诸侯王都呈现着鲜明的性格特点。所谓诸侯争霸,争的是性格优势,以及附着其上的身家性命。最终王运即国运,而最后的收官手却是一脸阴郁的有志青年——嬴政。<br>心中有天下,手中才有灭下。秦王嬴政,赢的是其王者性格。<br>战同谋士都是漂一代,出局是迟早的事,不在这个国家出局就在下一个国家出局。所不同的是他们以自己非同凡响的人生见解深刻地影响了其所在国国君的治国理念,并最终定型一个混乱年代的战略格局:苏秦两度出山,先用连横,后用合纵;张仪破坏合纵,联合魏国等弱国投向秦国,败坏楚国和齐国的关系;邹忌利用鼓琴、照镜讽谏齐威王,任齐相多年;蔡泽以阴阳之道说服范雎急流勇退……毫无疑问,这些谋士的入局和出局表演尤其精彩,在战国的秀台上令人印象深刻。
展开
作者简介
    范军,曾在杂志社工作,后退出传媒江湖。著有《帝国不语对枯棋》、《大明朝的死弯儿》、《你不可突破我的底线》等图书。2007年起致力于历史写作。现居北京。
展开
内容介绍
    《下一个出局者:战国七雄的狼性生存》从三家分晋开始一直写到归于一统,对战国江湖上的谋略史、恩仇史、野心史乃至个人成长史做了快意阐述,文风汪洋恣肆、举重若轻,令人拍案叫绝。在作者笔下展开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国家的命运,更是一个个人的命运。他们的欲望与归宿,毫无疑问在一个更大的层面上构成了战国七雄的国家史。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乱红<br>有一个人死了<br>公元前573年的某一天,有一个人死了。<br>当然,在战国这样一个乱世,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并不奇怪。奇怪的是——他死在太阳升起的时候。<br>当时的他正站在太阴山顶,手里捧着一碗酒。<br>这碗酒的颜色艳如桃花,看上去很美。在过去的很多时候,他会把这样的酒赏给那些他看不顺眼的人喝,而那些他看不顺眼的人除了一饮而尽外别无选择。<br>不错,他有这个权力和威势。因为他不是别人,而是战国江湖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大人物——晋厉公。作为一个大国领袖,晋厉公曾经带领他的政府军击败了同自己争霸中原的老对手——楚国,不容置疑地让自己的名字变得如雷贯耳。<br>但那些都是过去时了。现如今,在晋国望族栾书和中行偃看来,晋厉公只是一只纸老虎。这只纸老虎除了将手里捧着的那碗酒一饮而尽外别无选择。因为作为悍然作乱的禁军领袖,栾书和中行偃正在晋厉公身后默默地注视着这个即将停止呼吸的老人。<br>不错,他们有这个权力和威势,因为他们不是别人,而是晋国望族当中声名最为显赫的荀氏家族的长老。在长期的征战当中,荀氏家族用白骨和铁血为自己家族赢得了威慑力。<br>致命的威慑力。<br>正所谓“功高震主”,但晋厉公以为,这其中错了一个字,应该是“功高杀主”。因为眼前活生生的事实将为新成语“功高杀主”提供注脚。<br>晋厉公一声叹息。叹息声中,战国时代的太阳正缓缓地升起,温情脉脉地照在这块充满钩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土地上。<br>其实,时代剧变的消息孔子早在书房里就知道了。那还是在很久很久以前,当时的他正在自己的房间里不抛弃、不放弃地对《春秋》进行第N遍修改,就在这时,一个非常事件就像子弹一样击中了他手中的笔,让他改不下去了。<br>非常事件是鲁国国君姬蒋在打猎时捉到了一只麒麟。<br>麒麟在一般人眼里是大吉之物。但孔子不是一般人,他没有看到吉,而是看到了凶。<br>因为孔子认为,只有世界和平、圣明君王统治的时候,麒麟才会出现。鲁国国君姬蒋算不算圣明君王他不好明说,但是世界显然是不和平的——麒麟出现在乱世,那是时事乖张的征兆!这样的发现让孔子对手头的工作失去了兴趣。<br>《春秋》就此封笔。<br>长达二百四十二年的春秋时代也就此以一种惊惧的姿态戛然而止,更加令人惊惧的是战国时代开始的第二年,圣人孔子永远地闭上了自己的眼睛,而早在战国时代开始前三年,佛祖释迦牟尼就永远地闭上了自己的眼睛——圣人们不约而同地眼不见心不烦。这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在预示着一个恐怖的、让人看不懂的时代正在呼啸而来,从而让那些高尚的人和高尚的著作避之唯恐不及。<br>毫无疑问,这样的时代必将血肉横飞,必将礼崩乐坏,必将属于全世界:战国时代开始的这一年,第二次波希战争全面爆发,波斯海军以一种很难看的方式集体死在了那个著名的海域上。<br>所以,没有人怀疑,这样的时代是可怕的。<br>姬周也不怀疑。<br>这个被后世称为晋悼公的人是晋厉公的侄儿,当晋厉公在那个著名的早晨喝下那碗著名的毒酒之后,他就拥有了这样一个称号。<br>事实上,姬周是被荀氏家族的长老拥立上位的。当时的他还在睡梦当中,王冠就从天而降了。<br>不过,关于做国君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姬周很快就搞清楚了。他甚至搞清楚了晋厉公生前说的最后一句话:谢谢众卿。寡人平生第一次看日出,没想到这么壮观。<br>这句话说得那叫一个从容。毫无疑问,没有大历练的人说不出这样的话。<br>所以姬周就怀疑,他自己死前能不能说出这样的话来。<br>但是这样的怀疑毫无意义。<br>因为荀氏家族不希望他死,而希望他活。晋悼公只有好好活着,才可以让荀氏家族发扬光大。当然好好活着的第一要义是听话,先主晋厉公就是因为不听话,才走上了不归路。<br>晋悼公很听话<br>晋悼公很听话。<br>在这样的时代。首先是勇者生存,其次是听话者生存。晋悼公不愿意逆潮流而动,尽管荀氏家族涉嫌杀死他的叔叔晋厉公,晋悼公还是把国家的武装力量交给了他们。荀氏家族的长老担当了上军元帅,而杀人凶手中行偃(荀偃)成为副帅。<br>晋悼公深深地明白,他是把自己的脑袋别在了裤腰带上。这人生能走多远全凭天意。<br>但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这颗裤腰带上的脑袋在很多年后竟然完好无损。<br>因为晋悼公玩了一个平衡。<br>巧妙的平衡。<br>动荡的平衡。<br>你死我活的平衡。<br>平衡的基础在于晋国有六大家族。除了同属于荀氏家族的智族和中行族以外,还有范、韩、赵、魏四族。在晋悼公眼里,这六大家族既可怕又不可怕。可怕在于联合,不可怕在于分裂,以及分裂之后的钩心斗角。<br>晋悼公在即位布局的时候就将六大家族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钩心斗角的事宜进行了隐秘的安排。他在任命荀氏家族长老担当上军元帅的同时,也任命韩氏家族的韩厥为中军元帅,赵氏家族的赵武为新军元帅,魏氏家族的魏绰为中军司马,范氏家族的土渥浊为太傅……<br>总之,六大家族一个都不闲着,但决不搞平均主义。<br>为的就是要挑起红眼病,挑起人性深处难与人言的阴暗神经,并迫使他们作出激烈反应。<br>果然,赵鞅首先跳出来惹事。<br>赵鞅是赵氏家族的首席长老,又是上卿——他拼上老命也要维护赵氏家族的荣誉和尊严:赵氏家族的祖先赵衰曾经是晋文公的左右手,官居宰相。可现如今,随着晋国国君的没落,赵氏家族风光俨然不再。<br>当然惹事要有事端。好在战国年代,别的没有,事端那是多了去了。<br>事端从国际冲突而来。那已是好多年后,晋国已进入晋顷公时代。这一天,卫灵公和齐景公突然手痒痒,打人的冲动此起彼伏。当然了,都是一国之君,打自己人没什么鸟意思,他们就把拳头对准了曾经的霸主晋国。<br>赵鞅就这样奉旨出发了,带着他的一支队伍直奔卫国而去。至于赵鞅为什么直奔卫国而非齐国而去,那是因为在无数次的钩心斗角中他明白了一个朴素的道理:柿子要拣软的捏。想当年,齐赵都是做过霸主的,现如今要直接PK那还真是胜负难料。而卫国当柿子好多年了,不捏白不捏,捏了不白捏。<br>好在卫灵公不是一个疯狂的柿子。在亲切接见了赵鞅同志的问罪之师后,卫灵公爽快地表示,他愿意为自己的冲动付出代价——以户口五百家谢罪。这户口五百家真是笔巨大的财富啊!因为在那个时代,别说人才,是个会走路的人都值钱。打仗,打的就是人。所谓兵强马壮,那是要一户户人家去凑起来的。<br>卫灵公痛苦割仓,赵鞅则照单全收。但是问题来了,收在哪里呢?这真是个痛苦的问题。<br>唉,人生经常是这样,胜利是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但胜利的果实却经常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类似于国家、民族等冠冕堂皇的字眼。<br>属于那个一言不发、故作威严却已是岌岌可危的晋顷公,起码眼下是这样。因为其他五大家族的人眼睛都盯着呢,即便晋顷公不好意思要卫国这区区五百户人家,赵鞅也不能不给。<br>赵鞅终于给了。<br>他给得很有技巧。五百户人家被赶到了邯郸,然后交给一个叫赵午的人来管理。赵午表面上是赵氏家族的人,但也可以说是荀氏家族中中行族的人。这么说吧,赵午同志是中行族老大荀寅的外甥。这种特殊的身份决定了将五百户人家“化公为私”具有相当大的可能性——当然,这只是赵鞅心里的“小九九”,成不成还得看群众的眼睛。<br>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范、韩、魏、智族的人不仅雪亮地看到了五百户人家来到了邯郸,也雪亮地看到了赵鞅心里的“小九九”。<br>但他们不敢说什么。<br>因为处在这样的时代,说话的分贝取决于拳头的力度。拳头力度越大,说话分贝越高。<br>很显然,中行族和赵族在这一回合的较量中占了上风。<br>沉默。<br>愤怒的沉默。<br>无奈的沉默。<br>最终,就像什么都没发生,一切既成事实。晋顷公也没说什么。他——似乎已被同志们遗忘了。<br>但是,赵鞅没想到,他继续出招的时候遇到了阻力。<br>阻力是族子赵午给的。<br>这是一个月之后发生的事情。当赵午刚刚熟悉了这新迁五百户人家的情况时,赵鞅一纸调令下来了。赵鞅要将五百户人家迁到他自己的领地晋阳并编入作战队伍。赵午愤怒了。<br>他终于明白了一种动物在遭到戏弄后的心理感受——猴子。<br>他感觉自己现在就是那只被赵鞅戏弄的猴子。不折不扣的猴子!<br>不错,赵鞅是赵氏家族的首席长老,但首席长老也不能随意戏弄人。<br>赵午拒绝了。<br>他拒绝了赵鞅下达的调令。<br>给出的理由是五百户卫人不愿意再走,就愿意留在邯郸。<br>这样的理由在几天之后为赵午带来了杀身之祸。赵午在人头落地的一瞬间也想不明白,堂堂首席长老,怎么可以为一点小小的战利品公然杀死族里的年轻后生,但是有一个问题他还是想明白了:在这样的时代,没有永恒的亲情,只有永恒的利益。<br>只是,他明白得太晚了。<br>赵午还是太年轻,年轻得必须以生命为代价替他晚到的成熟来埋单。<br>战火无情人绝情<br>毫无疑问,赵鞅杀赵午是很有快感的。<br>这是一种老谋深算的快感。这是一种言必行、行必果的快感。<br>但是赵鞅的快感很快就消失了。<br>因为荀寅愤怒了。荀寅的愤怒是双重的:一是因为外甥赵午被杀;二是因为赵鞅太无耻,人不可以无耻到这个地步。<br>荀寅找到范氏家族的老大士吉射,告诉了他赵鞅所犯下的骇人听闻的罪行,希望他拍案而起。但士吉射听后却无动于衷。的确,外甥是荀寅的外甥而不是他的外甥,他不想乱拍桌子。<br>在这样的时代,谁都不想被人当枪使。在即将上演的中行氏与赵氏家族的激情火拼中,士吉射只愿意做一棵城门上的野草,在战火映照下幸福地偷窥。<br>但是荀寅却告诉了他一个辛酸的现实:战火无情人绝情。城门失火,池鱼烤熟。一个人一生的选择真的不太多。不想办法抓住机会,就会被机会活活捏死。<br>士吉射动摇了,的确,这不是独善其身的时代。要命的是晋顷公在此时毅然去世,晋国的事情再没有一个终极裁判者,哪怕这个终极裁判者端的是虚弱不堪,只剩下个空架子。<br>士吉射终于悍然决定,和荀寅在一起,在晋国的土地上劫杀~切不听话的家族。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一切只能靠自己的拳头。<br>其实说一千道一万,士吉射还是被荀寅那句狠话吓着了:不想办法抓住机会,就会被机会活活捏死。荀寅在说这话时,手指的关节发出可怕的咔咔声,令人心神俱裂。晋阳守将董安于站在赵鞅面前,第一次感觉说服一个人很难,说服一个自以为是的人更难,而要说服一个自以为是的领导人更是难上加难。<br>和赵鞅一样,董安于也是赵氏家族的长老。所不同的是赵鞅是首席长老,而他只是个普通长老。<br>这就是区别。位置上的不同排序必定会带来职务上的差异,职务上的差异更会带来话语权的不等值。<br>董安于在长达两个小时的倾诉当中,中心意思就是要赵鞅以晋王室首席长老的身份,先发制人,对中行氏和范氏予以剿灭。但赵鞅同志身为首席长老,法制观念突然变得很强。他告诉董安于,按照晋国的法律,部族间如果打起来引发内乱的,先发动攻击的一方要判处死刑。所以他的意见是不如等中行氏和范氏先打过来,赵氏家族后发制人,这样才不违反晋国的法律。<br>可皇帝已经不在了啊!还管什么法律不法律!董安于几乎是喊了出来。<br>赵鞅却瞪着比牛卵还大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皇帝在与不在一个样!<br>董安于泄气了。他终于深刻地理解了两个成语的真正含义:鸡同鸭讲、对牛弹琴。说不通时就不说。<br>这是董安于的人生信条。<br>说归说,做归做。<br>这是董安于的又一个人生信条。<br>在说服赵鞅率先打响革命武装斗争第一枪失败后,董安于开始脚踏实地地在京城进行了秘密的军事集结。这一切,他都是瞒着赵鞅干的,只是董安于不知道,历史玄机也在此时的秘密集结。若干日子之后,当他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他才知道,什么叫一个人的深谋远虑,以及用人以短。董安于的短处就是太重情义。<br>而深谋远虑的这个人是——赵鞅。<br>只是此时的赵鞅一副浑然不知的神情。面对董安于几乎是半公开化的军事集结,赵鞅躲在他的办公室里眼不见心不烦。<br>他只想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长老,起码给人外在的印象是这样。<br>中行氏和范氏的联合军团却是不由分说地杀将过来。形势可以说是火烧眉毛了,赵鞅还是躲在他的办公室里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长老——外面自有董安于率领赵氏军团奋勇抵抗。<br>抵抗是殊死的,但是殊死的抵抗并不能保证赵鞅躲在他的办公室里继续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长老。在董安于的护送下,赵鞅只得离开京城避居晋阳城。<br>实践证明,至少走到当前这一步,赵鞅的后发制人战略是失败了。不过,这不能说明什么——一切的一切都因为这场内乱的突发而至彻底改变了。智氏家族的老大荀跞就在这晋国历史的关键时刻断然出手了。荀跞认为,智氏和中行氏虽然同属于荀氏家族,但中行氏如果把手伸得太长,把同在晋国土地上刨食的兄弟们都赶尽杀绝的话,那迟早有一天,智氏也将成为刀下之鬼。<br>荀跞把这其中的利害关系和韩、魏两个家族的老大说了。<br>这两个老大什么都没说。<br>做老大如果能做到什么都不说要么是无能要么就是万能。<br>幸好,他们两个不属于前者。<br>其中韩氏家族的老大韩不信智商还更高一些。他建议三家联合起来,拿起法律的武器将率先发动武装攻击的叛乱分子——中行氏和范氏的联合军团给灭了。<br>“当然,这需要授权。”老谋深算的荀跞阴阴地一笑。这时的他突然发现了国君的价值所在。虽然晋顷公避之唯恐不及地去世了,但晋定公正粉墨登场。他正等着建功立业,正等着挽狂澜于既倒。<br>荀跞决定,就给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国君一个机会,让他睁大眼睛看一下,什么叫智氏家族血染的风采;现如今,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究竟是谁说了算。人生有时候会被命运绑架<br>晋定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什么叫乾坤独断。<br>因为是他亲自下达命令,让智、韩、魏三大家族的兵团向乱军开火的。他体会到了国君被属下尊重的感觉——在此之前,智、韩、魏三大家族联名向他上血书,<br>请求他下令剿灭中行和范氏叛军。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乱红<br>有一个人死了<br>晋悼公很听话<br>战火无情人绝情<br>人生有时候会被命运绑架<br>真正的考试在江湖<br>有一个成语叫师出有名<br>一道两难选择题<br>从历史的现场望过去<br>人心比旋涡更加高深莫测<br>这个春天,战国的天空不下雨<br>豫让的人生意义<br>魏文侯会做人<br>乐羊这样的男人<br>贫贱者骄人<br>魏文侯被再次洗脑<br>第二章 谋战<br>吴起的心很硬<br>一个巨大的阴谋如影随形<br>一生跟着荣华富贵走<br>这样的时代,没有赢家<br>齐威王发飙<br>乱世尘埃公孙鞅<br>没有共鸣,事情就不能往前推进<br>一个决绝的改革者<br>庞涓比孟轲牛<br>任何时候,一山难容二虎<br>一封信引发的血案<br>人心开始抵抗了<br>赛马输了,原因在人不在马<br>不是所有的危急都值得去救<br>一条毒计<br>战争需要借口<br>好傻,好天真!<br>浪子回头齐宣王<br>公子印栽了<br>已然没有退路<br>一个人的死去和一个国家的新生<br><br>第三章 纵横<br>苏秦是一个逆子<br>人生拐点<br>一块玉打碎了张仪的梦想<br>搞他,搞他,搞死苏秦!<br>谜底很伤感<br>苏秦的舌头很深刻<br>惊天地、泣鬼神的合同<br>人心似水<br>十座城池<br>要敢于尝试<br>魏襄王豁然开朗<br>人生的路啊,到底该怎么走?<br>“三千门客”的思想力<br>漂泊者之死<br>杀人不如用人<br>世间已无合纵策<br>子之有一个梦想<br>他愿意做马骨<br>六百里地太诱人<br>鱼和熊掌,可以兼得<br>他死得最安详<br>为君者的代价<br>这样的时代,不暴力不行啊!<br>一夫多妻制害死人<br><br>第四章 君子<br>站着进去,躺着出来?<br>函谷关的夜啊,静悄悄<br>秦昭襄王急了要离间<br>人在江湖飘,谁能不挨刀?<br>意淫强国?<br>相信别人的嘴巴,屁股会很痛<br>蔺相如绑票和氏璧<br>看透人心<br>气度比风度更重要<br>放心之后无防心<br>一点牛酒可杀人<br><br>第五章 远近<br>一个曾经被尿淋的魏人在秦国掌了大权<br>保护是要讲实力的<br>传说中的战国雨<br>他在等死<br>捧一个人也叫反问计<br>四十万赵军是笨死的<br>平衡比断臂更重要<br>耳语的杀伤力<br>给我一个机会,还你一个破囊<br><br>第六章 做局<br>吕不韦的眼睛很毒<br>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牙<br>人生没有很多选项<br>只因为他老了<br>为朋友两肋插刀是要埋单的<br>秦王太CNN<br>目的地是——名利<br>祖国是不可以讨价还价的<br>流言比刀更锋利<br>廉颇的人生<br>一顿鞭子导致的军事流产行动<br>祖宗们迂得,我迁不得?<br>操盘手李园<br>命运绳索上的蚂蚱<br>蠢蠢欲动的代价<br>没人肯去燕国<br>一个未成年人的智商<br>很黄很暴力的宫闱秘案<br>命运的逆转<br>致命的赌注<br><br>第七章 出局<br>尉缭一声叹息<br>钱是可以砸死人的<br>世上已无廉将军<br>没有归路的人<br>下一个是赵国<br>田光的价值<br>死亡的意义<br>宿命的匕首及国家<br>最后的多愁善感<br>天下大势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