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富辰谏襄王以狄伐郑<br> 襄王十三年①,郑人伐滑②。王使游孙伯请滑,郑人执之④。王怒,将以狄伐郑⑤。富辰谏日⑥:“不可。古人有言日:‘兄弟谗阋⑦,侮人百里⑧。’周文公之诗日⑨:‘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若是则阋乃内侮,而虽阋不败亲也。郑在天子,兄弟也。郑武、庄有大勋力于平、桓⑩;我周之东迁,晋、郑是依;子颓之乱,又郑之繇定⑩。今以小忿弃之,是以小怨置大德也,无乃不可乎!且夫兄弟之怨,不征于他⑩;征于他,利乃外矣。章怨外利,不义;弃亲即狄,不祥;以怨报德,不仁。夫义所以生利也,祥所以事神也,仁所以保民也。不义则利不阜,不祥则福不降,不仁则民不至。古之明王不失此三德者⑩,故能光有天下⑥,而和宁百姓,令闻不忘@。王其不可以弃之。”王不听。十七年,王降狄师以伐郑。<br> 【译文】周襄王十三年,郑国攻打滑国。襄王派遣大夫游孙伯赴郑,请求郑国撤兵,郑国竟然将他扣押。襄王大怒,准备借助狄师讨伐郑国。大夫富辰劝谏说:“不能这么做。古人有句话说:‘兄弟之间尽管有争执,但也要共同抵御外敌。’周文公也有诗说:‘兄弟们在屋内争吵,在屋外却同仇敌忾。’这么说来,兄弟之间的摩擦属于内部纠纷,虽然不和睦,也不会伤害亲情。郑国国君对天子您来说,有兄弟之亲。从前郑武公、郑庄公曾为周平王、周桓王立下过汗马功劳;周室东迁,也主要依靠的是晋国和郑国的帮助;子颓之乱,又是由郑国平定的。如今因为小小的怨愤就翻脸不顾前情,是以小怨恨而废弃大恩德,恐怕是不可以的吧!况且兄弟之间的恩怨,不应该招来外人插手;外人插手,就会使外人渔利。公开兄弟之间的怨恨而让外人得到好处,是不义;抛弃亲情、依靠狄人,是不祥;以怨报德,是不仁。举动合义方可生利,行事吉祥才能侍奉神明,怀仁秉德才能保育万民。不道义就不能获得丰厚的利益,不吉祥就得不到神明的佑助,不仁德就不能使百姓归附。<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