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后社会史初探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143186
  • 作      者:
    (西)米格尔·卡夫雷拉(Miguel Cabrera)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后社会史初探》是“培文书系”之一,全书共分5个章节,主要对后社会史作了初步的探讨和研究,具体内容包括从社会史到新文化史,超越文化转向:话语与后社会史,社会实在的话语建构,利益与认同的形成,新的社会行动概念。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展开
内容介绍
  《后社会史初探》作者精细入微地阐发了这个名称的蕴意,认为它尝试突破对社会范畴的一些既定理解,后者明显表现于历史学领域,尤其是社会史,更可推广至各门社会科学。作者指出,这些思路远非沿袭过去的单纯遗产,而是依然强大有力。简言之,这类理解往往从静态的、机械的角度来领会社会(society),典型地体现为将社会视为某种框架或结构,不成问题、如其自然地被给定,作为“实在的”、自主的实体,将其独特的压力和影响,施加给被视为与它相分离的其他生活领域,其中主要的便是“文化”。《社会理论新视角—后社会史初探》还有助于我们认识到,在被称为“新文化史”(the new cultural history)的思潮中,也存在一种相当类似的趋向,只是“新文化史”认定文化与表征(representation)具有自主性,并顶礼膜拜。
展开
精彩书摘
  必要的序介之后,现在我可以逐步展开讨论,看看过去20年二元论的客体主义模式在哪些具体层面遭到明确的重新思考。然后,我可以开始阐述,从晚近的思考中刚刚兴起的有关社会的新理论,都具有哪些基本预设。我首先从整体上展示后社会史的理论框架。至于其主要元素的细致描述,以及来自相关著述的一些鲜活实例,则留待后文。
  1980年代以降的史学方法发展,尤其是1990年代以来的史学方法发展,打眼一看,明显可以看出客观实在(objective reality)这个概念越来越显著衰落,从而也导致社会因果性的观念日趋明显衰落。实际上,这样一种衰落正是这些发展的促动因素和理论驱力。晚近许多史学研究的作者都直接或间接地讨论到,史学专业的许多成员都面I临着一些令人烦扰、挥之不去的两难困境。因此,读这些研究时不难注意到,人们越来越坚定地质疑以下预设:社会实在是一种结构,因为它具有一些内在固有的意义,因此,社会存在条件也以表征的形式投射到个体的意识之中,决定个体的行为。当这些学者着手进行这类细致审视,也就等于多少有些明确的希望找到社会史之外的某种替代选择。
展开
目录

致谢
绪论
第一章 背景:从社会史到新文化史
第二章 超越文化转向:话语与后社会史
第三章 社会实在的话语建构
第四章 利益与认同的形成
第五章 新的社会行动概念
结语 历史研究新议程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译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