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的中国是一个激流飞扬、波澜壮阔的时代,相对而言,晏阳初所领导的平民教育运动,只能算是一弯平缓清浅的溪流,没有滔天巨浪,缺少惊心动魄。但是,研究这样的人物、这样的举动,不仅有助于还历史原生态的丰富多彩,而且,放远了目光看,在历史流过的河床上,我们同样可以找到他们所留下的金子。
——徐秀丽《晏阳初与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
南宋仅据半壁江山,亡国威胁时时存在,爱国成为当时最重要的政治道德。也许正是由于这种时代背景,使朱熹自觉或不自觉地提出“殉国说”。朱熹是大名人,“殉国说”虽然持之无故,却合乎情理。从此以后,“屈原殉国说”很快就取代汉代人的“殉志说“,并得到后人的臆测性补充,愈说愈丰满感人,愈来愈成为毋庸置疑的“常识”。
——董楚平《屈原何曾殉国》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