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历史整体的基本的认识,是经受了时间的考验,经受了实践的检验的,如:
社会历史中的种种因素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是一种复杂的网络,结构,系统。其中,存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社会存在中,人们的经济活动,首先是生产活动,又是最基本的,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不能说,一切社会因素、社会活动都来自生产,也不能说,一切社会因素都是由生产决定的,经济以外的因素、作用也是很大的,在某一个时段,在某一种场合,往往还起到决定的作用。但是就社会的整体而言,就历史发展的全过程而言,经济终究是最基础的,最终的决定性因素。
社会活动本就十分复杂,而活动着的人的思想意识尤其复杂多变。因此在各种社会因素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中,无穷无尽的偶然性构成了历史的表象。然而,无穷无尽的偶然性的总体,它们的聚合、碰撞、增生、加强、削弱、提速、趋缓、爆发、湮灭等等,都体现了历史深层的规律性。历史终究是有规律可循的,这种规律不能看作是简单的因果关系、线性关系,它也许并不能决定每一个具体的历史事物,但却显示了一种曲折多变的发展趋向。
这样的历史是可以认识的。历史学的对象是客观历史,它的基本任务是求真,就是要认识那个客观存在的真实的历史,即达到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的一致,主客观的一致。它的其它种种社会功能如教育、借鉴等,只能也只应当在“求真”的基础和前提下去实现。这种认识是十分复杂十分困难的,这不仅由于历史本身的复杂多变,还由于认识主体不是被动地反映历史,而必然是以自己的意识去能动地反映历史,因此在认识过程中就不易正确反映客观的真正的历史。更由于历史已成过去,不复再现,也不能重构。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