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命运:
《托斯卡》话题与郑小瑛行踪:
1989年3月,位于北京西郊的中国剧院里,正在演出诞生于本世纪初的意大利歌剧名作《托斯卡》,这是普契尼的歌剧中揭露和批判意识最明确、讴歌自由意识最直接的一部佳作。剧场休息时,我遇到陪同法国著名指挥家皮里松一起观看演出的郑小瑛,匆匆和她打招呼时,我倏尔想到在她与《托斯卡》之间还有一段说来话长的往事。
在这位指挥家的艺术生涯中,《托斯卡》占据了一个极为特殊的位置。1962年,郑小瑛在苏联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圆满完成学业后,首次执棒指挥的歌剧就是《托斯卡》。她回国后不久,中央歌剧舞剧院将《托斯卡》列入上演计划,并邀请她担任指挥。愉快的合作刚刚开始就不幸中断,原因是有人“英明”地指出:托斯卡作为主角,形象不够高大,戏中的宗教色彩太浓。我想,能在二十多年以后看到部队文艺工作者把这部名作搬上北京舞台,郑小瑛一定会感到欣慰和兴奋。抱着这样的念头,看过《托斯卡》后,我拨通了郑小瑛的电话,约她以《托斯卡》为题,为我就职的一家报纸写篇文章。郑小瑛推辞说还未想好写什么,但文章是要写的。事后我才知道,她已在我之前答应了另一家报纸的约稿。她不愿一稿两投,却把那篇文章的底稿寄给了我,嘱我看过后再还给她。寄原稿的意思,我想是因为那天晚上我打的那个电话。
我与郑小瑛相识已数年,可以说,我对歌剧的爱好是在她的影响下逐年增加的。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