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大故事。高阳杂文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079033
  • 作      者:
    高阳著
  • 出 版 社 :
    黄山书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大故事·高阳杂文》以历史入小说,以小说述历史,写人情,高阳写出了怨而不怒,冷静客观的气质,写斗争,高阳切中了权力欲望对人性的腐蚀。写几格,高阳更是勾绘出了一部部绚丽磅礴的民俗变迁史。正因此故,才有了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一说。
展开
作者简介
  高阳(1926—1992),台湾已故著名作家。本名许晏骈,字雁水,笔名郡望、吏鱼。大学未毕业,入国民党空军军官学校录了空军军官。退伍后任台湾《中华日报》主编,并一度出任《中央日报》特约主笔。

  高阳擅写历史小说,也是著名的“红学”专家。我国历史纷繁幻杂,高阳却能从容驾驭。“以历史入小说,以小说述历史”的独特著述手法令其蜚声文坛。

  他一生著作90余部,读者遍及全球华人社会,著作在海内外发行量均在千万之上。因流传甚广,乃有“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之说,高阳誉满海峡两岸,由此可见一斑。
展开
内容介绍
  《大故事·高阳杂文》共分两部。第一部《大故事》,是高阳所撰写的短篇历史故事集。高阳先生最擅长的清史,在他所有的历史著作中,写清代的几乎篇篇精彩绝伦,因而本部中有关清朝的部分,例如《紫禁城搜秘》《万园之园话圆明》等,更是可见他的功力。第二部《高阳杂文》则分五部分,有杂感,有感怀旧人之作,有若干小考证,附“阅微新记”四篇,还有他对文学与文人的一些看法及若干书评,可以满足读者“高阳是怎样一个人”的好奇。
展开
精彩书摘
  天下第一家
  一、四大世家
  世世有禄秩之家,称为世家。全世界有四大世家,以年代由近而远而言,一是英国皇室。现在是汉诺威王朝,1714年由乔治一世所开创。往上推是1603年詹姆士一世的斯图亚特王朝,1509年亨利七世的都铎王朝,1413年的兰卡斯达王朝,1154年亨利二世的金雀花王朝,以及1066年威廉一世的诺曼王朝。有“征服者”之称的威廉一世应是英国王室的始祖。
  二是回教创始者穆罕默德。他死于公元632年,生年不可考,约为571年。穆罕默德无子,由他的自徒弟变为女婿的阿里接续香火。阿里即为回教什叶派的领袖,其后裔有阿里汉里。阿里汉里之父久居印度,遇到生日,其信徒奉献金银珠宝,此皆世人所熟知,但乾隆的“香妃”亦为阿里的后裔,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据魏源的《圣武记》载:“隋唐之际,其国王(天方国)谟罕骞德者,生而神圣,尽臣服西域诸国,始扫佛教,自立教,造经三十篇,敬天礼拜,持斋戒……传二十有六世、日玛墨特者,当明之末年,与其兄弟分适各国,始逾葱岭,东迁喀什噶尔,是为新疆有回酋之始。”玛墨特的孙子叫阿布都实特,生子玛罕木特。玛罕木特有两个儿子,长子叫布那敦,次子叫霍集占,就是清朝官书中的“大小和卓木”。和卓木或称和卓,在回语中为掌教之意。
  乾隆十大武功中“平回部”就是平定大小和卓木的叛乱。香妃的正式称号为容妃,是大小和卓木的妹妹;在他们兄弟未叛乱以前,清朝于其有恩,因而进妹以示效顺。相传由兆惠俘获此女以献,是不实的记载。
  容妃由于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亦不相同,譬如说满洲风俗有喜庆大宴宾客,都是“吃肉”;坤宁宫每天祭神,宰猪两口;而二月初二宫中“吃肉”,皇帝皇后奉太后亲临,是很虔诚郑重的礼节,容妃如在后宫,岂能避而不食?因此,乾隆特为替她造一座“宝月楼”,御制《宝月楼记》云:
  宝月楼者,介于瀛台南岸适中,北对迎薰亭,亭台皆胜国遗址,岁时修葺增减,无大营造。顾液池南岸,逼近皇城,长以二百丈计,阔以四丈计,地既狭,前朝未置宫室,每临台南望,嫌其长,鲜屏蔽,则命奉宸,既景既相,约之椓。鸠工戊寅之春,落成是岁之秋。
  “奉宸”即“奉宸苑”,为内务府专管离宫别苑的机构。戊寅为乾隆二十三年,可知容妃人宫,必在一两年以前,得乾隆之宠,故特造宝月楼藏娇。
  乾隆之宠容妃,还有一事可证。宝月楼外即是西长安街,乾隆为安慰容妃的乡思,特准回回建西域风味的屋子居住,并造一座清真寺,正对宝月楼,以便容妃遥拜。此地即是老北京都知道的“回子营”。
  不过宝月楼已经不存,袁世凯窃国,拆去宝月楼另造一座“新华门”。王壬秋携周妈进宫去看“袁四少爷”,有意装作老眼昏花,指着门额问道:“怎么,叫‘新莽门’?”将袁世凯比作篡汉家天下的王莽。
  三是日本皇室。日本的古代史只有两部,一部叫《日本书纪》,一部叫《古事记》,分别成书于七世纪及八世纪,记日本开国的情况,连日本的史学家都认为是神话。
  据说日本的开国之君叫“神武天皇”,在位76年,即位之年为周惠王十七年,也就是公元前660年,所以在1940年举行“纪元2600年”庆典。其实,不但神武天皇子虚乌有,以下八代天皇,亦无其人——其中有个孝安天皇享祚102年之久,更是奇谈之尤。
  据日本通李嘉兄告诉我,日本有些学者认为《古事记》中的第十代崇神天皇,可能是日本开国的第一代天皇。我觉得这话有点接近事实了。崇神天皇元年为公元97年,在中国便是汉武帝天汉四年。江户时代,九州博多湾志贺地方掘出来一方金印,文日:“汉委奴国王。”据说是后汉光武帝中元二年,日本遣派使者第一次觐见汉光武,受赠此印;加一“汉”字,显然是受封,而不是平行地位的相赠。
  陈寿《三国志》的《魏志》卷三十,专记外国,仿佛《清史稿》的《邦交志》,此记最后一目为“倭人”。李嘉兄告诉我,日本的史学家大森志郎博士,以毕生精力完成一部巨著:《(魏志·倭人传)研究》,力辟日本人为“太伯后裔说”。太伯即泰伯,周太王的长子;太王第三子季历,亦有贤名,尤其是有子名昌,更为杰出,太王想立老三,以便传位给昌,但长幼有序,这话说不出口。泰伯跟老二仲雍,仰体老父之意,断发文身,自我放逐到现在的太湖流域一带,表面上好像自甘下流,实际上是成父之志,以便传位给季历,再传于昌——周天子姓姬,姬昌便是周文王。
  太湖流域如今在全中国是精华所萃的东南财赋之区,当时却是尚未开化的“荆蛮”之地;一直到清初,南方人叫蒙古人为“鞑子”,而蒙古及满洲人称南人为“南蛮子”,意即本此。不过蛮虽蛮,却很讲义气,佩服泰伯、仲雍让天下的至德,有一千余家拥护他,立之为君,尊为太伯。泰伯死后,仲雍继立,这就是吴国的两始祖,延陵挂剑的吴季子,及为西施亡国的夫差,都是仲雍的子孙。
  在自我放逐时,据说泰伯、仲雍有一部分亲属逃到了日本,自称为泰伯之后。这件事在日本历史上,几度引起轩然大波,“爱国”的日本人不承认此说,因为一承认,就不能对中国展开侵略。大森志郎即攻击《魏志·倭人传》中的这段记载,指“太伯后裔说”为“邪说”,为“危险思想”。有志气的中国人,并不打算跟日本人认亲戚,这且不去说他;但我要指出,日本不管当时是何国名,而受过中国的封,曾为中国的藩属,是赖都赖不掉的一件事。
  《魏志·倭人传》说,带方郡——今平壤以南之地,汉末曹操置带方郡——其东南大海中为倭人所居,有一百余国,最大的是“女王国”,距带方郡一万二千余里。
  此国本来亦以男子为主,其后因互相攻伐,乃共立一女子为王,名叫“卑弥呼”,事鬼道,能惑众,年已长大,并无夫婿,只有一个弟弟帮她治国。女王有婢千人,见过她的人很少,只有一个男子为她采办饮食、传达命令,居处有宫室成栅,守卫极严。景初二年六月,倭国女王派遣名叫难升米的大夫等人到带方郡,请太守刘夏送他到京都—一洛阳,以便向天子朝献。《后汉书·东夷传》所记,大同小异。
  这段叙述非常重要,由此可以推断,传中所说的女王,实际上是第十四代仲哀天皇的神功皇后,日本古史记:神功皇后,名息长足媛命,父亲是开化天皇的曾孙;仲哀为开化的第五世孙。照此计算,仲哀是娶了他的姑母为妻。日本皇室一直是近亲婚配,到明仁太子才打破传统。
  仲哀天皇在位只有九年,死于一次内乱中,当时神功皇后有孕在身。仲哀天皇死后,神功皇后执掌政权,自汉献帝建安六年至晋武帝泰始五年,达69年之久。景初则是曹子建的初恋情人甄后之子魏明帝的年号;景初二年为神功皇后执政的第38年,她的遗腹子,即以后的应神天皇,当时至少亦有37岁了,《魏志》中所谓“有男弟佐治国”,此男弟实为其子之误。
  景初二年十二月,神功皇后的正副贡使到达洛阳,朝见进贡;贡品是中国历史上最薄的:“男生口四人,女生口六人,班布二匹二丈。”班布便是粗布,再加上可做童婢的十名倭人而已。
  但晋武帝的报答则甚厚,《魏志·倭人传》录有“制诏”全文,称之为“汝”,封之为“亲魏倭王”,赐金印紫绶以外,物质方面分两部分:一部分是“交龙锦”五匹,毛织地毯十张,红色、青色绸缎各五十匹,是“偿汝所献贡直”:另一部分是“特赐”:文锦三匹,地毯五张,白绢五十匹,金八两,五尺刀两把,铜镜一百面,珍珠及铅各五十斤。自汉唐以来,藩属进贡每每属于“打秋风”性质,神功皇后便是如此。
  至于日本皇室到底姓什么,我还弄不清楚,有人说“卑弥呼”,日文写作“ヒメコ”或“ヒミコ”,就是他们的姓,是耶、非耶,要另外请教专家了。
  这三大世家,近者不足千载,远者亦不过两千年;若论年代久远、谱系分明、名望之大、人才之众、影响之深,不能不推中国的孔子家,居四大世家之冠。
  二、孔子的家世及生平
  孔子为殷商后裔,本姓为子。据《竹书纪年》,商朝历30王、508年,末代纣王无道,为周所灭。周武王封纣王之子武庚,让他奉祀祖先;至成王时,武庚叛乱,为周公所诛,改封纣王的庶兄启于宋国,即是宋微子。宋国在今河南商丘。
  宋微子死后,其弟微仲继立,八传至孔父嘉,应该分出自成一族,立姓氏为孔。所以孔父嘉为孔家的始祖。
  孔父嘉的曾孙叫防叔,由于仇家宋国太宰华督的逼迫,迁避于鲁国。防叔的孙子叫叔梁纥,便是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做过邹县大夫,是个大力士。他的原配姓施,生了九个女儿,有个庶出之子,名叫孟皮,是个跛子,不足以撑持门户。叔梁纥说:“虽有九女而无嫡子,等于无子。”因而求婚于颜家。
  颜家有三个女儿,他们的父亲问说:“邹大夫是殷商的后裔,其人身长九尺,武力绝伦,我很希望有这么一个女婿。虽然年纪较大,性情亦比较严厉,但不算缺点;你们三个人谁愿意嫁他?”
  长次两女不做声,只有名叫征在的小女儿答说:“父亲要谁嫁他,就是谁嫁他,何必问?”
  “不错,就是你!”
  于是征在嫁了叔梁纥。婚后夫妻双双到曲阜东南的丘尼山去祈祷,果然得子,生具异相,头顶四周高起,中间下陷,此名“圩顶”。叔梁纥因为祷于尼丘而生子,因此给这个儿子取名日“丘”,行二,所以字之日“仲尼”。
  孔丘就是孔二先生孔子。
  孔子生于周灵王二十年己酉,也就是鲁襄公二十一年,亦即公元前552年。孔子三岁丧父,十五岁有志于学,十九岁娶千千官氏为妻,二十岁生子,恰好鲁昭公派人送了一条鲤鱼给孔子,为了纪念这份光荣,命子名为鲤,字伯鱼。孔子二十四岁丧母,六十八岁丧妻,七十一岁丧子,七十四岁逝世。孔子一生的行谊、出仕、讲学、游历,都有专书,不在本文范围之内。
  三、孔子的封号
  孔子晚年已成王者之师,所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逝世后,哀公尊称为“尼父”,这是公认的孔子第一个封号。
  汉平帝元始元年,封孔子第十六世孙孔均为褒成侯,追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此为孔子封公的由来。唐、宋、元三朝,均追封孔子为王,但孔家一直认为孔子是公,一切体制,均按公爵身份行事。
  北魏文帝太和十六年改谥孔子为“文圣尼父”;北周宣帝大象二年,追封孔子为“邹国公”;隋文帝开皇年问,尊为“先师尼父”,称孔子为“先师”,首见于此。
  唐朝对孔子的封号,变化最多,首先是唐太宗贞观十一年,尊孔子为“宣父”;四十年后的高宗乾封元年,驾幸曲阜,追赠孔子为三公之首的“太师”;武则天做皇帝时,封周公为“褒德王”,孔子次王一等,追封为“隆道公”;及至玄宗嗣位,于开元二十七年降诏:“孔子既称先圣,可谥日文宣王。”此为孔子封王之始。
  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封禅,下泰山后幸曲阜,加谥孔子为“元圣文宣干”,祥符五年改谥为“至圣”,此一谥号为后世公认为最允当。
  到了明朝嘉靖年间,孔子的封号及祀典有一极大的变更,其事非无因而生,与世宗入承大统以后所面临的问题有关。
  正德十七年三月,武宗崩于“豹房”,无子。大学士杨廷和拟遗诏,经张太后同意后颁布,说:“皇考孝宗敬皇帝亲弟,兴献王长子厚熄,聪明仁孝,德器夙成,伦序当立,遵奉祖训兄终弟及之文,告于宗庙,请于皇太后,即日遣官迎取来京,嗣皇帝位。”孝宗最长之弟兴王,封于湖北安陆,兴王薨于正德十四年,谥献,故称兴献王。独子厚熄入承大统,即为世宗。
  兴献王妃蒋氏与十五岁的厚熄母子二人都是厉害角色。厚熄一路进京,架子极大,屏绝贡献,地方大吏轻易不得进见,已俨然有出警入跸的皇帝派头。到得良乡,礼部进“礼仪状”,是承杨廷和之命所拟,抵京“先由东安门入居文华殿,翌日,百官三上笺劝进,俟令旨俞允,择日即位”,劝进的笺文,及“令旨”的格式,都如皇子嗣位的程序。
  厚熄看完,对他的长史袁宗皋说:“我奉皇兄遗诏接位,不是皇子。”因此,一到京城先不进城,召见杨廷和,拒绝接受礼仪状中所定的仪制,由大明门而人,日中即位,定明年为嘉靖元年。
  即位第三日,嘉靖遣人赴安陆迎母来京,同时命群臣集议崇祀兴献王的典礼。礼部尚书毛澄向杨廷和请示,杨廷和说:“以汉朝定陶王、宋朝濮王的故事为根据,有异议者,就是奸臣,当斩。”
  汉、宋两故事分别是:汉成帝无子,以其弟定陶共王之子为太子,嗣位即是哀帝,追尊其父为定陶共“皇”,另以楚王之孙为定陶共皇之子,承继香火。宋仁宗亦无子,以其兄濮王之子为子,四岁时即育于宫中,嗣位即为英宗。议尊濮王祀典时,司马光与欧阳修成为两派,司马光认为英宗既继承为仁宗之子,则对本生父濮王不当再服三年之丧,廷议多主此说,认为英宗对濮王应称“皇伯”。欧阳修不以为然,认为出继之子由三年之丧降为一年之丧的“期服”,于理可通,但“本生之亲,改称皇伯,历考前世,皆无根据”。因此崇奉之议,久而未定,而英宗却已驾崩,其事不了了之,但后世皆视司马光之议为正论。这重公案名为“濮议”,以后濂洛学派巨擘的程颐,发一议论说,当时的大臣,只知道不应再称濮王为父之非,而不明尊崇之道,以致濮王在英宗看来,与其他叔伯并无分别,如果尊称为“皇伯父濮国大王”,则一方面对生父尊崇之极,另一方面亦对得起仁宗的养育成全之恩。后世视此为濮议正确的结论。
  毛澄受教以后,主持廷议,都以为然,但礼部侍郎王瓒独持异议。
  那是受了他的一个小同乡张璁的影响。张璁是浙江温州人,中举人后,七次会试皆落第,准备找一个官做。有个叫萧鸣凤的御史为他排了八字说:“你三年以后会中进士;再过三年会突然大贵。”张璁听了他的话,打消了就一小官的念头。果然到了正德十六年中了进士,此时年已四十有七了。
  在廷议以前,他去看王瓒说:“今上不是继统,不是继嗣,这情形跟汉哀帝与宋英宗不同。”王瓒认为很有道理,所以在廷议时唱反调。杨廷和见此光景,将王瓒调为南京礼部侍郎,复奏仍照原议。
展开
目录
大故事
天下第一家
一、四大世家
二、孔子的家世及生平
三、孔子的封号
四、孔子的家乡
五、世系与分府
六、孔家的中兴祖
七、南宗
八、四配十哲
九、孔子生在哪一年
状元的故事
一、金殿射策
二、得而复失
三、失而复得
四、倒霉的状元
五、状元应不应有才
六、父子叔侄六状元
七、状元的兄弟
八、三元及第
九、满洲状元、蒙古状元、长毛状元
十、末代状元
十一、状元夫人
科场弊案知多少?
紫禁城搜秘
一、西洋画家在清官
二、体和殿上三才宴
三、慈禧太后坐火车
四、钓鱼台沧桑
五、塞拉西与养心殿
六、香妃的真面目
附录:容妃不是香妃姜龙昭
七、《对容妃不是香妃》一文的响应
附录:我为香妃说句话姜龙昭
八、我也为所谓香妃再说几句话
万园之园话圆明
一、三山五园
二、圆明四十景
三、特别介绍
四、西洋楼
五、劫火以后
明十三陵漫谈
做傀儡的溥仪
一、《末代皇帝》代序
二、《末代皇帝》跋
高阳杂文
为柯拉蓉“寻根”——港行散记之一
香港的两个第一——地铁与马场——港行散记之二
“李表哥”的形相
未免小题大做了
神往神田——兼谈日本的酒
一、“携子觅妻”
二、立吞处
三、地  酒
四、他乡故知
五、旧而不古
六、初识神田
七、海外内山
平生风义兼师友
王新公与我
唐鲁孙先生二三事
我的老家“横桥吟馆”
漠河——中国的极北之地
韩愈谏佛骨考
禅宗六祖法号辨
顾恺之所绘孔子像最真
“古今同一烤”拾遗
重华宫的新年
迎春、鞭春、咬春
一月、正月、子月
肖牛还是肖鼠
迎得春来打又咬
太平犹待岁朝春
马君武的一首诗
阅微新记
前言
柳青
测字奇验
牛救主
菜人两则
杜甫《后出塞》的三个问题——并索解“招”、“惨不骄”及“嫖”的读音
一、“招”是旗帜吗?
二、“惨”不作“曾”字解
三、由杜诗的章法看“见招”
四、“悲笳”与“惨不骄”
“诗史”的明暗两面
横看成岭侧成峰——我对“红学”的一个看法
一部具有独特国际地位的晚清小说——《老残游记》
弃子先生诗话之什
引言
一、综述
二、格律
三、制题
四、拗体
五、四声
六、炼字
七、句法
慧心、慧眼、慧业
谈三百年前的一次大地震
有诗为证
地震引起海啸
三里河顿成陈迹
人马同活埋
帝子宫民露地宿
力图修省
历史望远镜中的哈雷
康有为“十疑”诗注
慈禧太后与伊藤博文—戊戌政变真相之揭发
一、甲午战争以后中国政治权力的推移
二、李鸿章与翁同铄
三、新政与新政府
四、政变考实
五、政变爆发以后
六、八月初六日到十四日
七、资料研判
八、袁世凯(《戊戌日记》)的分析
总结
除夕祭书及其他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