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史学研究机构及其研究状况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着无与伦比的史学研究传统,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都拥有非常优秀的史学研究机构,涌现了无数出类拔萃的历史学家。他们为古老的中华文明的传承和人类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问,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史学研究机构的建设,中国史学研究的传统得到进一步继承和发展。“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政府的支持下,不仅原有的研究院所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还新创办了一批新的史学研究机构。现就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史学机构(许多单位可追溯到新中国成立之时)做一简单综述。由于篇幅有限,难免遗漏不周,不当之处,敬请批评。一国家设置的专业史学研究机构
为了进一步繁荣发展社会科学,1977年在原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基础上成立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下辖的史学机构有“五所一中心”,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促进史学发展的“国家队”。它们是: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成立于1950年,是在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所和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一部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基本任务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以田野考古为基础,应用包括自然科学技术手段在内的各种方法,并结合古代文献,揭示史前及各历史时期不同类型文化遗存的内涵、特征、性质及其相互关系,进而对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进行全方位的考古学研究,探讨古代社会发展演变的进程和规律。同时,开展对古代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其研究方向与任务是,有重点地进行考古发掘、整理和研究,不断完善中国考古学体系。研究领域包括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中国文明的起源、夏文化、商周文化、中国城市起源及发展规律、边疆地区与中原地区的历史关系及当地少数民族的早期历史文化、中外文化交流的考古和研究等方面。设史前考古研究室、夏商周考古研究室、汉唐考古研究室、边疆民族宗教考古研究室和考古科技实验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另在西安设有研究室,在洛阳和安阳设有工作站。主管的研究中心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等,挂靠的学术团体有中国考古学会。目前主要围绕中国史前史的研究、中国文明的起源、夏商周三代历史研究的空白、中国封建帝国的形成与发展特点,以及边疆地区研究热点,开展一系列考古调查研究。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