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歌剧与观念:从莫扎特到施特劳斯:from Mozart to Strauss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1756393
  • 作      者:
    (美)保罗.罗宾逊(Paul Robinson)著
  • 出 版 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歌剧与观念:从莫扎特到施特劳斯》是西方第一部从思想史角度研究歌剧的经典力作。
展开
作者简介
  保罗·罗宾逊(Paul Robinson,1940-),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斯坦福大学历史系教授,主攻思想史研究。除《歌剧与观念——从莫扎特到施特劳斯》一书之外,另有著作《弗洛伊德左派》,《性的现代化》,《路德维希·范·贝多芬:<菲岱里奥>》,《歌剧、性及其他重大问题》等。
  
  周彬彬(1976-),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文献编译硕士,自由翻译,钢琴教师。曾参与翻译《古典音乐——伟大作曲家及其代表作》,并在《音乐研究》、《留声机》、《歌剧》等备类报刊杂志发表译文近百万字。
展开
内容介绍
  美国史学家保罗·罗宾逊以研究19世纪和20世纪的思想史著称,《歌剧与观念:从莫扎特到施特劳斯》是他在这一研究领域中的扛鼎之作。
  作者以启蒙运动之后的近现代思想史演进为线索,通过对当时欧洲思想艺术顶峰范式的歌剧《费加罗的婚姻》、《塞维利亚的理发师》、《特洛伊人》、《唐·卡洛》、《名歌手》、《玫瑰骑士》及《美丽的磨坊女》和《冬之旅》两部声乐套曲的分析考察,深刻而独特地揭示了启蒙运动及反启蒙运动、浪漫主义、黑格尔的历史哲学、现代政治哲学、唯美主义等思潮在歌剧艺术中的复杂体现。
  《歌剧与观念:从莫扎特到施特劳斯》是西方第一部从思想史的角度研究歌剧的经典力作。
展开
精彩书摘
  《六点音乐译丛·歌剧与观念:从莫扎特到施特劳斯》:
  与舒伯特的声乐套曲不同,某些声乐套曲需要乐队伴奏而非钢琴伴奏,如柏辽兹的《夏夜》(1856年,二十年前原为钢琴伴奏而作)、马勒的《亡儿之歌》(1902)和布里顿的<男高音、圆号和弦乐队用的小夜曲》(1943)。还有一种更大的不同:有许多歌曲需要多位歌手演唱,像马勒的《大地之歌》(1908)。此外,某些套曲在表演空间上也有很大的发挥余地:为独唱而作的可由两个人演唱,为男声而作的可由女声演唱(虽然倒过来的情况我从未听过),甚至某些套曲还可进行移调以适应歌唱者的音域。
  一部声乐套曲的叙事密度在各种例子中大不相同。因此,不可过于拘泥“讲故事”的概念。<美丽的磨坊女》和《冬之旅》与其说是讲述故事,不如说是勾勒情节;与其说是在表达,不如说是在暗示。在另一些套曲中,叙事的过程是如此隐晦,就像一段难以捉摸的心理过程,有时只是一种心绪。如舒曼的《诗人之恋》(基于海因里希·海涅的诗歌)极好地将激情、反讽与痛苦融为一体,而不是单纯地讲故事。又如舒伯特最后一部声乐套曲《天鹅之歌》(1828),同样有一部分根据海涅的诗歌创作,整个作品也是因氛围而不是故事构成统一。因此,<天鹅之歌》中的歌曲是否按照次序演唱不存在什么差别,而《美丽的磨坊女》和《冬之旅》中的歌曲如果打乱次序,就会造成审美上的灾难。
  如此看来,我对声乐套曲的定义远远不够全面。情况就是这样。但是舒伯特两部伟大的声乐套曲是如此卓越,它们于是成为标准,所有其他的偏离形式都可以借此衡量。
  声乐套曲与歌剧在表演方法上的区别十分明显:没有布景,没有服装,没有乐队,只有一位演唱者(尽管如此,正如勋伯格的《期待》和普朗克的《人声》所呈示的,也有可能为独唱创作歌剧)。而且,声乐套曲中的歌曲——在长度上与歌剧中的基本音乐单位大致相等——既不是由宣叙调串联起来(就像在莫扎特、罗西尼以及他们前辈的歌剧作品中),也不像19世纪的歌剧那样由“连续性”的音乐语言串联起来。因此,叙事线索不可避免地会不如歌剧那么有因果联系。声乐套曲也可被视为是去掉了连接组织的歌剧:歌者沉浸在沉思的孤立瞬间,听者必须重新把一连串事件组织起来,而在歌剧中这些事件的前因后果都会得到详细说明。事实上,对听者参与要求的显著提高,正是声乐套曲的特性之一。
  另一方面,声乐套曲与歌剧之间的相同点虽然可能不是那么明显,但仍然值得一提。最重要的相同之处在于,两者都是在叙述故事,关于这一点前文已有所触及。在其他音乐形式中,只有清唱剧在叙事意愿上与歌剧相似,但清唱剧与歌剧的不同方式也类似声乐套曲与歌剧。然而清唱剧在19世纪已经是一种行将淘汰的艺术形式,门德尔松的《以利亚》和埃尔加的《杰隆修斯之梦》只是对亨德尔等前辈们风格的苍白复制。相反,19世纪是伟大的声乐套曲时代,也是伟大的歌剧时代。标题音乐可被看作是一个强大的劲敌,但它的叙述力量过于抽象化,通常依赖于音乐之外的解说。柏辽兹《幻想交响曲》的“故事内容”在音乐中仅是个轮廓而已,类似情况也出现在里夏德·施特劳斯的交响诗中。
  ……
展开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启蒙与反启蒙
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和罗西尼的《塞维利亚的理发师》
第一幕第一场
费加罗和罗西娜(伯爵夫人)的形象塑造
费加罗
罗西娜(伯爵夫人)
中心重唱段落
《小心点》三重唱与《信件》二重唱
《他的母亲》六重唱和《晚安》五重唱
终场
费加罗的“交互式询问”
《塞维利亚的理发师》中的《麻木的瞬间》
结语

第二章  自我与自然
舒伯特的《美丽的磨坊女》和《冬之旅》
《美丽的磨坊女》
纯真的自我
焦虑的自我
渴望的自我
自我与自然
《冬之旅》
复杂
梦想
失望
自然
结语

第三章  历史的观念
柏辽兹的《特洛伊人》
公众领域
历史的运动
历史的英雄
爱情与永恒
历史的牺牲者
后记:珀塞尔的《狄多与埃涅阿斯》(1689)

第四章  现实政治
威尔第的《唐·卡洛》
政治音乐
修辞
权力的人声
《唐·卡洛》的政治观
罗德利哥
卡洛
菲利普
大审判长
结语

第五章  艺术、心理与社会
瓦格纳的《名歌手》和施特劳斯的《玫瑰骑士》
艺术与社会
仲夏夜和社会秩序的瓦解
仲夏节和社会团结
作为艺术调解人的汉斯·萨克斯
自我与时代
衰老
年轻的爱

人名对照表
参考书目
译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