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代笔是个古老的话题。唐代张彦远的《法书要录》(洪丕谟点校,上海书画出版社1986年8月出版)卷二辑在梁代陶弘景《与武帝论书启》中提到“书圣”王羲之的代笔问题:“从(羲之)失郡告灵不仕以后,略不复自书,皆使此一人,世中不能别也。见其缓异,呼为末年书。逸少亡后,子敬年十七八,全仿此人书,故遂成与之相似。今圣旨标题,足使众识顿悟,于逸少无复末年之讥。,’王羲之,字逸少,为东晋人,距今一千六七百年,当时即“世中不能别”,可见代笔“此人”与王羲之书法竟没有多大距离,假若“此人”的书迹传至今日,恐怕更无法把他和王羲之的书迹区别开了。也正是因为“此人”有如此“绝技”,在王羲之去世后,才成了王献之(王献之,字子敬,羲之第七子)的书法老师,使王献之名声大噪,与其父并称“二王”。清代梁章钜在《浪迹丛谈》卷九中云:“纪文达(纪昀,字晓岚,谥文达,人称纪文达)师曰:。右军(王羲之位右军将军,故称王右军)杂帖多任靖代书,盖靖学书于右军,后大令(王献之官至中书令,称王大令)又学书于靖也。’事见陶弘景《与武帝论书启》,今尚在《稳居集》中。此事人多不知,即历代书家传记亦佚其名,盖不幸而湮没也。”纪昀所称任靖,看样子就是《与武帝论书启》中提到的“此人”。<br> 关于绘画代笔,还是唐代张彦远的著述,他在《历代名画记》卷九“吴道子传,,中有载:“吴忠(吴道子)每画,落笔(即勾完墨线后)便去,多使琰(翟琰)与张藏布色,浓淡无不得其所。”同书卷十“王维传”中又云:“多是右丞(王维官至右丞)指挥工人布色,原野簇成远树,过于朴拙,复务细巧,翻更失真。”这两则是论唐代的吴道子在作佛像壁画时和王维在作山水时叫人半代笔设色的例子。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