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村庄审判史中的道德与政治:1951?1976年的中国西南一个山村的故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475076
  • 作      者:
    应星著
  • 出 版 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应星,先后毕业于厦门大学哲学系(学士)、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硕士)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从事研究。现为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政治社会学、法律社会学、历史社会学、农村社会。著有《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
展开
内容介绍
  《村庄审判史中的道德与政治·1951~1976年中国西南一个山村的故事》是对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前的社会注意新传统的一项研究。作者通过《村庄审判史中的道德与政治·1951~1976年中国西南一个山村的故事》力图剖析中国乡村社会在改革开放前是如何去塑造新人的,以此重新理解中国建立社会伦理新秩序的努力以及这一努力所产生的复杂效果,进而深入理解中国社会在1978年后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
展开
精彩书摘
  王保卓在长期的被审查期间,曾经写过无数次的自我检查,从政治上、组织上、思想上、经济上和作风上作过全面的反省。我们从厚达近200页的王保卓惩诫档案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参加革命历史的同时也是他不断犯错误、不断接受组织审查、不断爬起来继续前行的历史。他曲折的革命历史构成了中国共产党苦心在乡村塑造新人的一个历史缩影。我们感兴趣的两个问题是:党曾经是如何塑造他的?为什么党到1976年最终放弃了对他的塑造?
  我们先从政治上来看。王保卓第一次接受党组织审查是在1957年。起因于“大鸣大放”,柳坪村有人检举王保卓曾当过伪保队副。历史清白是党对自己要培养的党员干部的基本期望。但是,党并未期望所有党员干部都能做到历史上毫无污点。除了污点的性质大小之外,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党员干部是否能对党如实交代并作深刻反省。忠诚是党对党员最重要的德性要求。查阅王保卓的档案,可以发现他在1954年6月加人中国共产党时曾经向党交代过他1947年当过三个月的伪保丁的历史,他也承认当时抓过村里两个人的壮丁。但他没有提及伪保队副的事情。是否隐瞒个人历史显然是对党的忠诚度的一个试金石。因此,党组织专门派工作组去作了调查,结果发现这是子虚乌有的事。王保卓的第一次被审查就这样顺利过关了。
  忠诚是人内在的德性,其外化的一个表现形式就是要讲真话。不过,问题的复杂性在于,讲真话有时却也可能被看成是不忠诚的表现。。王保卓遭到的第一次正式处分就是由于他讲真话引起的。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