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在场”的印刷:历史视域下的版画与艺术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10837163
  • 作      者:
    孔国桥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作者简介
    孔国桥,1968年10月生于浙江杭州。
    1986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版画系,1993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并留校任教至今。
    2002—2007年在职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首届“绘画创作方法论”博士研究生班,2008年6月获文学博士学位。
    2006年起任职为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教授。
    作品曾获得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铜奖(2004),第十三、十四届全国版画作品展览银奖(1996、1998),第十五届全国版画作品展览铜奖(2000),第十六届全国版画作品展览优秀奖(2002)等奖项;1992年获“潘天寿美术基金奖”,1999年获“鲁迅版画奖”。
    作品为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浙江美术馆等收藏。出版有《孔国桥版画作品集》(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中国当代版画名家实录——孔国桥》(世纪集团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在场”的印刷:历史视域下的版画与艺术》试图考察的,是那些建构着版画处身其中的我们今天艺术意义的诸多因素:从中国古代“版画”的性质到中国艺术传统的本义,从西方版画及其艺术的意义流变到图像泛滥的艺术“终结”年代的当下境遇——艺术曾经是一个可以定义的概念,艺术在如今又是这么一个不可定义的概念中国的传统、西方的传统、中国的现实、西方的当下,所有的这些却直接地发生在了作为个体的我们创作者的身上。我们通过回望自己的过去确立我们的未来,历史并由着我们的“在场”而“在场”。我们的艺术,更由着我们对于传统的占有而拥有了面向明天的意义:面对着技术时代被异化的人与物的存在关系,经历了现代或者后现代的“颠覆”,当代艺术的使命或许在于“重建”——这是一种发于源初的对于“人的世界”与“物的世界”之间关系的重建,更在本质上要求着艺术之于现实的回归。我们在“生活世界”中确立我们艺术的当下意义,我们通过艺术表达我们对于存在世界的“态度”——艺术并同时澄明我们的生存。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古代版画考查
    中国版画发展历史中的断层,缘于具有千年传统的中国古代版画在清末民初的衰落和“新兴木刻”在此后的发生。不同于“新兴木刻”在其初登历史舞台之际就位居的鲜明的“艺术”位置,对于中国的古代版画,圈内人士似乎向来就有着这样的共识:因为它是“复制”的,且它的图绘作者和镌刻作者一般又是分离的,它即不能被列入“纯艺术”的范畴。可是与此同时,在专门的中国版画史书——譬如引言提及的《中国版画通史》,古代的版画作品又往往被赋予了很高的“艺术”的地位。这种分裂引出的后果:是我们在对古代版画这一悠久传统必须怀有敬仰之心的同时,又不知不觉地对它采取着束之高阁的态度——传统也就成为了某种“符号化的虚拟”。事实上,所谓的“断层”隐含着这样一层意思:即事物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发生了某种性质上的改变,或者说,是事物的终结。在西方,“终结”一词的古老意义与“位置”相同——“从此一终结到彼一终结”,意即“从此一位置到彼一位置。”
    ……
展开
目录
总序
引言
打造学院精英
上篇  有关版画的历史回溯
第一章  古代版画考查
第一节  文本的批判
第二节  图像的呈现
第二章  “新兴版画”的背后
第一节    “新兴版画”概述
第二节  作为“新兴版画”资源的西方艺术概念
第三节  古代雕版对照下的中国艺术精神
第四节  “新兴版画”的发生与“现代化”背景

下篇  在场的印刷
第三章  模仿的技术与技术的模仿——历史“进程”中的西方艺术意义
第一节  被“终结”的模仿
第二节  技术的颠覆
第三节  技术的追问
第四章  在场的印刷——“生活世界”中的艺术
第一节  艺术的真理与“版”的考古
第二节  被建构的感觉
第三节  “与史同在”的在场者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