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言鬼语——楚帛书
《楚帛书》为战国中期物品,是中国至今出土的最早的古代帛书,也是最为完整的长篇。《楚帛书》又称《楚缯书》,写在一幅近于正方形的丝织物上,整幅为三部分文字组成:中问写有两段文字,书写方向互相颠倒,一段13行,另一段8行:四周环列12段文字,每段各附有一神怪图形,为旋转状,或立或卧,或走或跳;四角有用青、红、白、黑四色描绘的树木。有的学者认为帛书的整幅文字可分为三篇:写在中间的两段,分别为《四时》篇和《天象》篇,环列四周的12段为《月忌》篇。郭沫若说,《楚帛书》“抄录和作书的人,无疑是当时民间的巫觋。”
书法鉴赏
作为了解用笔书写的资料,帛和当时的竹简都是很珍贵的。此幅《楚帛书》所书文字排行大体整齐,但在规范、端正之外,又流露出自然流转、恣意奔放之态。字形扁平稳当,笔画直有波折,曲有弯挑,粗细变化、轻点重顿之间,表现出书写者追求文字艺术化的审美情趣。
全书字以墨书写,字体属于古文系统,介于篆书与隶书之间,但和通常所见的青铜器上的铭文字体有别,与楚幽王(前237~前228在位)时器皿铭文相似,字间间距基本相同,表现出接近于小篆的倾向。体式简略,形态扁平,接近于后代的隶书,又与简书、陶文等比较接近,是所谓的民间“俗书”。《楚帛书》全篇共900多字,内容丰富,是研究古代文化思想和战国时期楚文字的重要资料,也是弥足珍贵的书法作品。
艺趣故事
《楚帛书》本是湖南长沙子弹库一座楚墓中的陪葬物,被发现时,与其他七张帛书一同折叠存放在墓中一只竹编箱中。如此贵重国宝,又为何存放于遥远的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中呢?
展开
——梁启超
一种文化有了深厚的根,才能吸收外来文化。唐朝民间佛经数十倍于儒经,但中国文化并未变成印度文化,因为我们有那么强有力的文化根基。宋朝佛教理论上为什么没有什么发展,因为它已经融化在我们的文化中间了。今天我们要吸收西方文化,前提是必须很好地了解我们自己的文化。
——汤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