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林下玄谈:中国书画批评的角度与方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5887210
  • 作      者:
    余姚人著
  • 出 版 社 :
    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书画批评的角度与方法
  由是观之,韩玉涛先生谓在当时哲学上顾恺之为“矮人”,谢赫“也不行”,钟嵘“殊无哲理”,就是刘勰“也差一些”,这样的论断是十分错误的。美国著名艺术史学者阿诺德?豪褰尔在其名著《艺术史的哲学》中说,从艺术史的研究上,一些理论家往往从形而上学的哲学体系来演绎艺术的发展过程,不是把艺术当做哲学的附庸,便是把艺术变成一堆缺乏内存联系的材料。豪塞尔精辟的见解,无疑是对有如韩玉涛先生这样偏好妄断错误观点的有力回击。
  过去,我曾试图进行,一项有关当代书法家在扮演现代社会中“知识分子”的身份沦证,结果有一条充足的理由阻止了我的写作意图,那就是作为确定“知识分子”身份很重要的一准则:批判精神。现代社会中的几乎所有(理沦家除外)书画艺人,他们根本就不具备社会批判精神,也就是,他们都是嘲绕名利转悠的写字、绘画艺人,标榜得高一点是艺术家,不要说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身份,就是体现在古代文人上大夫身上的对社会的忧患意以,在他们身上一点也找不到,故而,反映在当代书画艺人团体性道德的缺失就可想而知。功利主义在当代书画艺术界的极度泛滥不但危害于创作,同时也侵蚀着深层的理论研究。因此,对当代书画创作与研究以及社会现象中诸多弊端的批判,是我们最大可能切入当代社会并实现自我价值的唯一通道。在古典与现代的人文关怀中,艺求批评所承裁的历史性负担远比创作要大得多。
展开
作者简介
  余姚人,原名姚力毅,生于1966年。多年来,相继发表书画作品及艺术理论、散文各类艺术作品500多篇(幅)。所撰论文及艺术作品散见于《荣宝斋》《国画家》《中国书法》《书法研究》《书法》《书法导报》《书法报》《书法艺术》《美术报》《书法之友》《中国书画报》《中国楹联报》诸刊。传略及作品被载入《中国专家学者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当代中国书法名家作品集》等大型辞书。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书法导报》原专题部主任、编辑记者。现为天水书画院专业书画家。
展开
内容介绍
  《林下玄谈:中国书画批评的角度与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史学的维度、线性诗学:关于书法史的结构方法、隶书的转渡及其价值重估、怀念大写意、从书法到墨式:对当代书法思潮中现代情境的审视、退化的结构:七至十二世纪中国书法的文化语境与转向、论怀素《自叙帖》、批评的能力及局限、《石门颂》杂谈等。
展开
精彩书摘
  1958年,在当时极“左”路线下,张邦彦先生被错误地作出退职处理,列为管制对象,监督改造持续十年之久。文化大革命中又进一步遭受冲击和迫害,被错误地定成“十种人”遣返农村劳动。此后,先生身体和生活上受到很大的折磨和压抑,亲属也受到牵连。粉碎“四人帮”后,直到1984年8月,经党和政府复查审核,对张邦彦先生长达26年的冤错案才进行了彻底平反,恢复了公职和工作,使他在人生时日不多的时间里,重新开始了对中断多年的书法艺术的重温与探求。
  张邦彦先生身前为甘肃省政协委员,民革成员,甘肃省博物馆副研究员。兰州解放后即参加革命工作,先后在西北军区招待所、甘肃省图书馆、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省博物馆等单位工作,为甘肃乃至西北文博事业和书法艺术的振兴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曾获文化部颁发的“文博工作三十年”这一殊荣。
  张邦彦先生除潜心于金石、小学、书法之外,又在作为体现中国传统文人心性的诗文及民间艺术上不断追寻,从不同向度塑造出自己的人生品格和艺术作品风格。由于历史及编者眼光所限甚或其他原因,先生书作中的好多精品未能收入1999年由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张邦彦书法集》,大多精品书作流通于陇右和兰垣藏家之手或市场.为此,要全面并确切地认识并评价先生的艺术价值的确存有一定的困难。好在张邦彦先生的书法完全来自民间艺术,让他自己的作品回到民间去,也许更是先生身处九泉之下最大的愿望和对他最大的慰藉。
  二、知性体验:张邦彦的临简成就及其他
  张邦彦先生于文学、历史修养博深,且对我国古文字学有相当深入的研究。1959年武威发现轰动国内外的《仪礼》《王杖诏书》等汉简,他曾积极参加了这批简牍的释文、编次、临摹、校勘等项研究整理与出版工作;并偕同陈梦家(考古专家,中国考古研究所所长)、何乐夫(考古专家,甘肃省博物馆馆长)、冯国瑞(石窟研究专家,学者,梁启超得意弟子)诸先生工作4年,临写简牍五百多枚。由于受汉简书风的影响,张邦彦先生的书法风格因此大变,加之他的勤奋与刻苦,在前无古人的艺术领域,入而能出,独辟一途;这正如石涛上人所说:“古者识之具也,化者识其具而弗为也。具古以化,未见夫人也。尝憾其泥古不化者,是识拘之也。识拘于似则不广,故君子惟借古以开今也。”
  ……
展开
目录
自序
一、史学的维度
前言
线性诗学:关于书法史的结构方法
隶书的转渡及其价值重估
怀念大写意
从书法到墨式:对当代书法思潮中现代情境的审视
退化的结构:七至十二世纪中国书法的文化语境与转向
论怀素《自叙帖》
寻绎失落的人文话语
——关于中国画的批判性回顾
难度的消解
——宋代书法技法的分出与个性表露
入古图新
——元明书法技法演变蠡评
隔代承传
——清代碑书技法浅议
赵孟頫人格的转化与超越
——兼谈对中国古代人品与书品的再认识
从王羲之到强力摇滚
——也谈“流行书风”及其他
书法,传统与底线
——再谈“流行书风”
“民间”书法何其有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也谈20世纪十大书法家的评选问题
“以狂继颠”“真颠”考释

二、批评的能力及局限
《石门颂》杂谈
史观的偏激与限制
——对韩玉涛《书朱关田作(唐代书法考评)后》及其他若干问题的驳议
读释疑愈生疑
——写在杨吉平《(20世纪草书四家评述)释疑》之后
当下媒体:艺术个性泛化的可能之途
理论的指向
——关于对丛文俊先生《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一文的质疑
批评何为
——对恒奎《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批评》一文的批评
畅开书法的学术视野
——谨以此文兼答所有关注当代书法批评的先生与朋友
溜溜的他哟
东方须臾高知之
——“甘肃庆阳书法全国万里行”郑州首展的一个学术性侧面
返本开新
——汤文选大写意绘画的诗性方式
简牍之父
——试论张邦彦先生简牍书风的先行价值
要么,坚持书法
——朱关田先生书法评述
……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