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对景写生与创造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2042077
  • 作      者:
    陆籽叙著
  • 出 版 社 :
    人民美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内容介绍
    自然场景的庞杂与表现手法的局限,使得对景写生始终离不开创造意识的引导。再美的景致也存有种种不宜入画的成分,加之画种自身的表现局限,对景创造成了扬长避短、超越技法局限的一种必要手法。
    对景创造,有的是缘于技法动作的需要,有的是缘于意境构成的需要,能兼顾二者之需要则更其高妙。
    随着西学东渐的学风日益强劲,绘画风格的多元化模糊了画种之间的界限,也给对景创造带来了种种创新的可能,由此提高了写生的表现力。但是,无论画种属性如何模糊,绘画语言自身必须和谐统律。这就要求画家应有一定的美学素养和自成体系的绘画语言,因而,试图以景照与写生稿对应阐述的方式解析写生理法中的难点和要点,以启发读者的人文思考和写生思路。 《对景写生与创造》为“学艺坊”丛书之一,主要介绍了察景悟景、取景构图、取意造境、因景施法、写生与创作等风景画、写生画绘画技法。
展开
精彩书摘
    一、察景悟景
    察景的目的是为了悟景,要善于觉察景观之美,更要洞明其中饶有情趣的意蕴。善于从平常中见奇崛,从构景中懂得美的构成理趣。发现美与综合美需要眼观心悟,其间充满着浮想联翩的浪漫联想,也饱含着深沉的人文思考。
    构思立意有赖于察景悟景的悟觉,敏感的知觉能察常人所未见,觉他人之未觉,洞悉景观所含真意,并将其凝固在画境中,使无形的精神联想变得形象可感,也使理想化的意境现于画境。这是机械的摄影记录难以聚焦成像的,也是画家之所以要对景创造的最初原由。再者,对景创造中的立意高下,也有赖于察景悟景中的生活联想与人文思考。因而善于对景创造的画家大都重视写生前的察悟过程,高人一筹者更能从中澄怀观道中而意会大干气象。
    1.以步步移面面观的方式取意聚象
    说到写生中的观察方法,注重写实的西画以焦点透视察景取象,讲究借景写心的中国画写生则以散点透视取意成象,寄托“天人合一”的美学理想。
    中国画写生中的取景常常可以超越某一视域所限,将不同视点、不同角度所见之景集于同一画面,使摄影难以实现的审美理想成为可能。与中国画创作中的取景方法相似,在中国画式的写生中,每每可以不拘一时一地之所见,状写边走边看中的所见之美。这既要靠画家善于发现美的眼光,也要靠目识心记的天赋。
    历史古迹之所以令人深思,以至于多年后每每想及仍神往不已,就在于景观的综合审美效应,而非某一场景的局部观感。再精彩的风景画力作也无法涵盖此种全方位的审美效应。尽管如此,高明的画家还是以对景创造的手法,于名魁古迹的典型视域中融入了不同视角的优势,强化画境的人文含意和审美情趣。只有改变依样画瓢的写生作法,才能把握意境创造的主动权,才能以景写心,以至于天人合一的绘画境界。
    ……
展开
目录
概说
一、察景悟景
二、取景构图
三、取意造境
四、因景施法
五、写生与创作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