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鉴余杂稿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8073081
  • 作      者:
    谢稚柳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作者简介
  谢稚柳(1910-1997),原名稚,字稚柳,后以字行,晚号壮暮生,斋名鱼饮溪堂、杜斋、烟江楼、苦篁斋。江苏常州人。擅长书法、缓画及古书画鉴定。历任上海市文物保护委员会编纂、副主任,上海市博物馆顾问,中国美协理事、上海分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分会副主席,国家文物局全国古代书画鉴定小组组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等。著有《敦煌石室记》、《敦煌艺术叙录》、《水墨画》等,编有《唐五代宋元名迹》等。
展开
内容介绍
  《鉴余杂稿(增订本)》系上海文博名家名著之一种,是谢老最重要的著作,是书画研究者必读的经典书,并收入谢老的有关论文。包括:《敦煌石室记》、《北齐娄叡墓壁画与莫高窟隋唐之际画风的渊源关系》、《唐代墨竹》、《李成考》、《范宽》、《牧溪画派和他的真笔》、《赵孟頫的花鸟画派》、《元黄子久的前期画》等。
展开
精彩书摘
  敦煌石室记
  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在敦煌东南,西接鸣沙山之麓,与三危山遥相对。窟东向,壁立十余丈,长可一里许。碧树千章,流水弯环。自敦煌至莫高窟,其间沙漠四十余里,黄沙逆风,不见茎草,至此无复荒索之意矣。窟之东,有上、中、下三寺。上、中寺为僧刹,下寺为道观。上、中寺,其始即唐之三界寺,清道光时,始分为二。光绪年间,道士圆录以藏经致富,建道观,以下寺为中寺,道观为下寺。寺后有巨流,名宕渠。源发于南山,广及十余丈,今则细流数弯,不复成渠矣。
  莫高窟之名,始自何时,无可考。按石室所出《唐右军卫十将使孔公浮图功德铭》:“谨选得敦煌郡南三里孟受渠界,负郭良畴,厥田上上。凭原施砌,揆日开基,树果百株,建浮图一所,漠高窟龛图画功德二铺。”又《大蕃故敦煌郡莫高窟阴处士修功德记》:“将就莫高山为当今圣主及七代凿窟。”《孔公功德铭》与《阴处土功德记》皆唐时物。莫高窟(莫又作漠)盖就山名,因以为窟名者。
  莫高窟建始于苻秦建元二年(晋海西公太和元年,公元366年)。按《唐李怀让重修莫高窟碑》(在第十四窟内):“莫高窟者,厥前秦建元二年,有沙门乐傅;戒行清虚,执心恬静,尝杖锡林野,行至此山,忽见金光,状有千佛,因就此山造窟一龛。次有法良禅师,从东届此,又于傅师窟侧,更即营造。伽蓝之起,滥觞于二僧。复有刺史建平公、东阳王造作相仍(中略),乐傅、法良启其宗,建平、东阳弘其迹,惟甲子四百余岁,计窟至一千余龛。”
  《唐李怀让重修莫高窟碑》,立于武周圣历元年(公元698年),其时已至一千余窟,此四百余年间,可谓盛极一时。圣历以后,至五代、赵宋,并有营造,或系新建,或就旧窟更新。世异时移,兵燹相仍,崩毁至多,其尚有壁画者,今惟四百有余窟。
展开
目录
敦煌石室记
《敦煌艺术叙录》后记
北齐娄叡墓壁画与莫高窟隋唐之际画风的渊源关系
晋王羲之《上虞帖》
唐张旭草书《古诗四帖》
宋黄山谷《诸上座》与张旭《古诗四帖》
唐怀素《论书帖》与《小草千文》
唐柳公权《蒙诏帖》与《紫丝靸帖》
唐周昉《簪花仁女图》的时代特性
唐代墨竹
徐熙落墨兼论《雪竹图》
再论徐熙落墨——答徐邦达先生《徐熙落墨花画法试探》
南唐董源的水墨画派与《溪岸图》
五代阮郜《阆苑女仙图》
《湖山清晓图》与巨然、刘道士
李成考
论李成《茂林远岫图》
范宽
北宋李公麟的山水画派兼论赵伯驹《六马图卷》
宋徽宗《听琴图》和他的真笔问题
从扬补之《四梅花图》、宋人《百花图》论宋元之间水墨花卉画的传统关系
牧溪画派和他的真笔
宋人画《人物故事》非《迎銮图》考
元赵孟頫的山水画派和《百尺梧桐轩图》考
赵孟頫的花鸟画派
元黄子久的前期画
董其昌所谓的“文人画”与“南北宗”
《董源、巨然合集》序
《燕文贵、范宽合集》序
《郭熙、王诜合集》序
《宋徽宗赵佶全集》序
谈《明清摺扇书画集》
《梁楷全集》序
《石涛画集》前言
《上海博物馆藏画》读后记
八大山人取名的含义和他的世系
八大山人“二九一十八生”印
八大山人印
关于石涛的几个问题
谈石涛二事
石涛作品纵观——为上海博物馆建馆三十五周年出版《四高僧画集》作
从上海博物馆所藏唐宋绘画论艺术源流
北行所见书画琐记
论书画鉴别
水墨画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