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互动媒体艺术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2139140
  • 作      者:
    郭晓寒,河雨津编著
  • 出 版 社 :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艺术理念作为作品的灵魂,《新世纪全国高等教育影视动漫艺术丛书·互动媒体艺术》中对优秀作品的理念、背景、意义都作了详细的介绍,对其采用的技术可能为艺术表现提供的空间,作了简要概述。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是对互动媒体艺术的理论、创作与教学等研究成果的综合梳理,对互动媒体艺术的理论体系进行了新的凝练,为互动媒体艺术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的作品案例和创作思路。 互动媒体艺术种类繁多,采用的技术千差万别,本书将互动媒体艺术按照创作的手法进行分类整理,每种分类在内容上以艺术理念为主、技术介绍为辅。艺术理念作为作品的灵魂,书中对优秀作品的理念、背景、意义都作了详细的介绍,对其采用的技术可能为艺术表现提供的空间,作了简要概述。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互动媒体艺术概述
  1.1 作品与外界的关系
  就我们目前的认知而言,“运动”是我们这个世界上一切物质的存在形式和根本属性。然而,任何物质的“运动”都不能仅仅通过自身来定义,因此,我们有了运动的参考物,从而就有了“静止”这种相对运动的特殊状况的概念。
  人类从蒙昧时期开始,无论哪种文明,都既拥有以动态的呈现形式出现的艺术,又拥有以静态形式出现的艺术。目前所知道的一切艺术活动的一个最为显著的共性,也是艺术品的本质属性,就是“信息”的传递。传统意义上的各种艺术品或艺术活动,无论是建筑、绘画、雕塑、舞蹈、文学、音乐、戏剧还是电影,都是因其作品传递出的信息而具有价值。当我们考察这些古老的艺术门类时,还会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作品的形态是固定的,传达的信息也是预先设定好的。即使是像音乐、舞蹈和戏剧这样每一次演出都不尽相同的艺术,其每场演出的差异也是属于不可克服的因素,而不是创作者刻意设计的结果。这些演出都在向一个标准靠拢,而这个标准是静态的,是可以事先安排和预定好的,并且人类发明了乐谱、脚本和剧本来规范这些标准,把表演仅仅看成是这些作品的呈现。造成演出的差异性的根本原因在于使用道具的是人,是活动的事物。因此,这些艺术作品中最核心的部分,如乐谱和剧本,依然是静态的。再看建筑、绘画、雕塑、文学和电影,这些艺术作品在创作过程中追求的就是最终的成稿效果,一旦作品完成,就不会进行有创作意图的变动,而只是老化、破损等与创作无关的客观变化。
  产生这样的状况,其表面原因很简单,作品的创作者仅仅把作品定义为传达信息的工具,而把作品之外的世界定义为接收信息的部分。这样的情况就是,作品只需要传达信息给外界而不需要从外界获取信息,因此也造成了作品是静态的、独断的信息发布者的结果。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互动媒体艺术概述
1.1  作品与外界的关系
1.2  作品与观众和作者的关系
1.3  互动媒体艺术产生的必然性
第二章  重要的展览与博物馆
2.1  奥地利电子艺术中心
2.2  “ZKM”艺术与媒体中心
2.3  “ICC”媒体艺术中心
2.4  V2与荷兰电子艺术节
第三章  媒体类型的分类
3.1  分类的依据
3.2  互动影像
3.3  互动装置
3.4  游戏艺术
3.5  通信艺术和网络艺术
3.6  互动舞蹈和互动音乐
第四章  常用的创作手法
4.1  黑盒子系统
4.2  营造信息转换过程的意义
4.3  夸张手法的使用
4.4  简化复杂的事物
4.5  转换信息的呈现形式
4.6  获取新的交流体验
4.7  展现不可见的信息
4.8  以人类活动作为作品的界面
4.8 1  以动作和姿势作为界面
4.8.2  以接触作为界面
4.8.3  以语音识别作为界面
4.9  现实经验的模拟和超越
4.10  类型学的经验借用
4.11  社会网络的模拟
4.12  不同的视听体验
4.13  行为艺术方式的借用
4.14  通过互动传输某种属性
4.15  影子与实物的关系
4.16  赋予虚拟物体新的属性
4.17  使物体具备智能特性
4.18  用于分析手段的互动
4.19  干预时间进程
4.20  输出图像媒介像素点的多义性
后记
主要参考文献及网站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