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艺术哲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2254781
  • 作      者:
    (美)斯蒂芬.戴维斯(Stephen Davies)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艺术哲学》适应的读者范围广泛,既可作为广大艺术爱好者、艺术创作者、艺术院校学生、非艺术类人文学科研究者了解艺术哲学的入门读物,也可作为艺术哲学研究者进行深入的专业研究的工具,是一本当代艺术哲学的经典著作。
展开
作者简介
    斯蒂芬·戴维斯:美国奥克兰大学哲学教授。著有《艺术的定义》(1991年)、《音乐的含义与表现》(1994年)、《音乐作品与表演:哲学探究》(2001年)、《音乐哲学的主题》(2003年);编有《艺术及其信息:含义、道德与社会》(1997年)、《艺术与本质》(2003年) 。
展开
内容介绍
    《艺术哲学》虽包罗万象,见解深刻,但贵在深入浅出,以艺术世界的真实事件与作品来说明复杂的哲学问题,援引的事例时空跨度大,涉及的艺术形式多,上至原始社会的洞穴画、石刻,下至当代绘画、电影、小说、音乐;既有欧美主流艺术,亦兼顾中国、日本、印度、非洲、印度尼西亚等地的艺术。每章后附加的思考题发人深思,几乎每一个都可以发展出一篇具有学术分量的艺术哲学论文。思考题后的书单涵盖了与正文讨论的话题与理论有关的杂志文章和专著,为研究和了解当代艺术哲学提供了一把钥匙。
展开
精彩书评
    斯蒂芬·戴维斯的《艺术哲学》实际上是一本艺术面面观的著作。作者从艺术的起源到艺术的本质与艺术的定义,从艺术创作到艺术批评与鉴赏,到艺术的美学属性与哲学的关系以及艺术作品的诠释、艺术的价值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学术见解。<br>
展开
精彩书摘
    2.3 反对定义艺术的言论<br>    如前所示,第一种可能性是,艺术是不可定义的。20世纪50年代,美国哲学家莫里斯。韦茨指出,某件东西要成其为艺术并不需要任何条件。具体地说,人为性(人造性)是艺术之必要条件的最佳选择,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艺术都是人造的,因为不必改变外形,漂流木就能成为艺术。如果一件东西要成为艺术并无必要条件,那么,就不可能存在前面说的那种艺术定义;也就是说,从既要满足必要条件又要满足充分条件的角度看来,那种艺术定义是不可能存在的。<br>    关于人为性这一点,可能有人不承认仅仅因为被挑了出来,被叫做艺术,漂流木就真的是艺术了。他们认为,要么这个漂流木就不是艺术品,要么就是它在被挑选的过程中具有了人为性,而因为这种人为性它才能被幸运地作为艺术品展出。或者,人们还可能找到其他漂流木能够满足的艺术必要条件。其中一个可能条件是,只有经过了人类的创造行为(这种创造行为必须带有特<br>    定的审美目的或其他适当的目的),一件东西才能成其为艺术。<br>    泛言之,如果因为发现艺术品并无共有屙|生就得出结论,认为不存在不可或缺的艺术品属性,那就错了。某件东西成为艺术的途径或许不止一种。这样一来,艺术的必要条件就是散乱的,即,可以说是一种“或许是”。举一个与艺术无关的例子吧。是生父“或”生母,“或者”合法地收养一个孩子可能都能成为“是父母”的必要条件。而这些条件之问并无共有的相关要素。与此相似,使得某样东西成为艺术的必要因素可能“如此”也可能“这般”,而“如此”与“这般”之间并无共陛。本章稍后将讨论符合这种情况的一些途径。
展开
目录
    引言<br>    第一章 进化与文化<br>    1.1 艺术的生物基础<br>    1.2 文化创造艺术<br>    1.3 大图景与小图景<br>    1.4 这全看你说的艺术一词是什么意思”<br>    <br>    第二章 艺术的定义<br>    2.1 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br>    2.2 本质论与反本质论<br>    2.3 反对定义艺术的言论<br>    2.4 如果不是本质,统一艺术概念的是什么?<br>    2.5 某些艺术的定义<br>    2.6 定义与非西方艺术<br>    2.7 回顾<br>    <br>    第三章 美学与艺术哲学<br>    3.1 审美属性与艺术属性<br>    3.2 审美态度与为艺术而艺术<br>    3.3 审美论遭质疑<br>    3.4 对审美论提出挑战的艺术作品<br>    3.5 艺术中与背景有关的属性<br>    3.6 再谈“为艺术而艺术”<br>    <br>    第四章 艺术的门类<br>    4.1 艺术品作为公共事物<br>    4.2 艺术品是被创造的还是被发现的?<br>    4.3 切艺术品都可能有多个实例吗?<br>    4.4 有多个实例的艺术品<br>    4.5 旧作基础上创作的新作<br>    4.6 艺术品存在的多样性<br>    4.7 艺术作品的身份是固定的还是变化的?<br>    <br>    第五章 艺术的诠释<br>    5.1 诠释何时是必要的?<br>    5.2 诠释的对象是什么?<br>    5.3 真实意图<br>    5.4 假想意图论者<br>    5.5 价值最大化<br>    5.6 诠释的用途<br>    5.7 从理论出发的诠释<br>    5.8 诠释会改变作品的含义吗?<br>    5.9 诠释的主要目的是什么?<br>    <br>    第六章 表现与情感反应<br>    6.1 情感的本质<br>    6.2 辨别他人的情感<br>    6.3 辨别艺术中的情感<br>    6.4 音乐与抽象艺术中情感的表达<br>    6.5 观众对艺术作品的情感反应<br>    <br>    第七章 绘画再现于视觉艺术<br>    7.1 再现经验<br>    7.2 再现与相似<br>    7.3 再现:再谈文化与生物学<br>    7.4 艺术与非艺术:一个风格问题<br>    7.5 照片与绘画中的再现<br>    7.6 摄影再现<br>    7.7 摄影作为一种艺术<br>    7.8 电影图像<br>    <br>    第八章 艺术的价值与评判<br>    8.1 评判与功用性<br>    8.2 艺术评判的规则、普遍性以及客观性<br>    8.3 艺术评判的目的与形式<br>    8.4 艺术经验有什么价值7<br>    8.5 艺术传递的信息<br>    8.6 艺术价值与道德价值的关系<br>    8.7 作品的不道德性会削弱其艺术价值吗7<br>    8.8 真纪录片与虚构故事中的道德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