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网络艺术教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071909
  • 作      者:
    石恒利,王春光, 徐明君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艺术教育丛书:网络艺术》介绍了跨入21世纪的中国,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已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基础地位;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又十分明确地把美育纳入社会主义教育方针中来,给予美育以应有的地位,终于使社会主义教育成为一种完全的教育。
    实施美育或审美教育,其最根本的形式或主要的形式,就是艺术教育,因为艺术比其他事物的审美含量都充盈而集中。但是,艺术教育绝不等同于审美教育,把二者等同起来的观点,实是一种误解。艺术教育除了包含审美教育的内容、功能之外,还包含非审美教育的内容和功能。尽管有这样的不同,却都涉及全面素质教育:如果说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涉及不同层面的素质教育,那么,艺术教育和审美教育却可以或可能涉及全面素质教育。
展开
内容介绍
    《艺术教育丛书:网络艺术》作为“艺术教育”系列丛书的一部分,由杨恩寰先生构思总体框架,确定篇章结构和内容重点。同时先期出版的艺术教育丛书以及其他参考文献,引导人们对信息社会艺术教育的变革进行探究,才使作者尝试写得《艺术教育丛书:网络艺术》。在刚刚转型准备进入信息社会的阶段,相关理论和实践尚不成熟。在飞速变化发展的社会中诞生的网络艺术教育自身也在不断地演变、升华。这里涉及全部传统门类艺术在网络社会的新生,又涉及各种数字艺术种类的网络化变革,涵盖面广泛,内容更新迅速且不确定。同时信息社会脑科学、基因生物科学、现代物理学、电脑网络科技的发展,不断为审视网络艺术教育提供新的视角。
    《艺术教育丛书:网络艺术》第2、4、5、6章由石恒利撰稿;石恒利与王春光共同撰写引言、第1章;第3、7章由徐明君撰稿;结语由王春光撰写。最后由王春光统稿。《艺术教育丛书:网络艺术》参考了大量资料,未能一一标明出处,请见谅。作者水平有限,难免有错之处,恳请读者、专家批评指教。
展开
精彩书摘
    是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结合的结晶。稻香老农从小喜爱传统诗词,而且有很高的诗词造诣,同时又是信息时代IT业的软件高手,所以才能产生“作诗机”这样绚丽的数字诗词艺术产品。这种浪漫艺术与理性科技相融合的“两栖人才”,其大众化培育达到众多涌现,“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可以望见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结合,人文文化与自然科学的融合所孕育的新型网络视听一想象艺术的光亮。
    格律音韵、平仄对仗的繁杂,需要花费大量“功夫”,才能记忆众多的韵律词牌,因之学习的困难,使之呈现后继无人而无以为继的状态。而电脑软件的辅助使这些格律的学习和运用方便许多,在技术上可以推动诗歌创作。但意象是文字符号艺术的神髓,是文学艺术的精华,这是电脑难以代替的。因此,即使电脑作诗如何成功都无法代替人的创作,这是网络语言艺术创作欣赏评价中应认清的道理。五、网络文学的欣赏  网络技术带来了网络文学,网络文学由上网文学、网上文学和网话文学组成,其中真正把网络文学和纸面文学区别开来的是网话文学的超文本艺术语言。从文学传播媒介的发展来看,网络文学给文学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网络文学总体上有普泛性、宣泄性、非功利性、通俗性、灵动、幽默等特点;快写快读是网络文学的又一迷人之处。简洁的语言、明快的排版方式、口语化的大众风格使网络文学轻易赢得了读者的芳心。因为网络阅读的习惯,网文一般都短小精悍,少有长篇大作;体裁多杂文、散文,小说和诗歌相对较少,典他文学体裁非常少见;内容,主要是讲述生活随感、爱情故事、时尚话题等;语言,比较活泼随意,幽默,有一些网络语言或社区典故等。①
展开
目录
引言 信息社会呼唤网络艺术教育1
一、信息时代需要全面发展的人2
二、网络教育的蓬勃发展6
三、教育理念与社会理想的曙光8

第一章 网络艺术教育概说1
第一节 网络艺术教育的起源与勃兴3
一、计算机与网络的产生发展3
二、网络在我国的引入发展4
三、电脑网络艺术的兴起6
四、网络艺术教育的兴起12

第二节 网络艺术教育的概念17
一、网络艺术教育内涵17
二、网络艺术教育外延22

第三节 网络艺术教育构成与特性24
一、网络艺术教育的构成24
二、网络艺术教育的社会运作33
三、网络艺术教育的特性35

第四节 网络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的39
一、践行艺术教育的基本任务40
二、实现网络艺术教育的独特任务42
三、网络艺术教育的素质培养目的42
四、网络艺术教育的文化传播目的47

第五节 网络艺术教育的原则和方法52
一、艺术与审美教育一般原则的践行和深化52
二、对新兴艺术与生活理念的实现与发展59
三、全方位艺术化方法63

第二章 网络艺术基础知识71
第一节 艺术数字网络化的本性72
一、什么是网络艺术73
二、科技与艺术统一的把握世界方式76
三、物质、制度与精神文化融合的网络艺术80
四、数字网络化艺术的特性85
五、数字与信息的本质思考95

第二节 艺术的源流与网络化嬗变103
一、历史发生学审视网络艺术103
二、艺术门类的数字网络化变革106
三、网络综合艺术109

第三节 网络艺术运作流程115
一、生产环节的网络艺术创作116
二、消费环节的网络艺术欣赏l19
三、交流环节的网络艺术评价122

第三章 网络门类艺术教育129
第一节 视听一想象类网络艺术教育131
一、视听一想象类网络艺术的发展13l
二、网络中的文学新形式:交互式创作134
三、网络文学艺术的创作135
四、数字化文学艺术创作中的问题与评价141
五、网络文学的欣赏144

第二节 视觉类网络艺术教育146
一、视觉类网络艺术的分类147
二、视觉类网络艺术的创作教育与评价154
三、视觉类网络艺术的欣赏与评价156

第三节 听觉类网络艺术教育158
一、听觉类网络艺术基础知识158
二、网络音乐艺术的创作159
三、网络音乐艺术的传播16l
四、网络音乐艺术的欣赏162
五、网络听觉艺术的教育164

第四节 视听觉类网络艺术教育165
一、网络戏剧艺术的基础知识165
二、网络戏剧艺术的创作170
三、网络戏剧的欣赏评价173

第四章 网络影视艺术教育177
第一节 网络影视艺术基础知识178
一、网络影视艺术教育的界定178
二、网络电影艺术的现状179
三、网络影视艺术的特性182
四、网络影视艺术教育的特性183
五、网络影视艺术的发展前景184

第二节 网络影视艺术的创作186
一、网络影视艺术创作教育的特点186
二、网络影视艺术创作者的知识构成188
三、网络影视艺术创作的案例189

第三节 网络影视艺术欣赏评价194
一、网络影视艺术欣赏评价特点194
二、网络影视艺术欣赏者的知识结构l96
三、网络影视艺术欣赏者的思维方式197
四、网络影视艺术欣赏评价案例198

第五章 网络多媒体艺术教育199
第一节 网络多媒体艺术教育概说200
一、网络多媒体艺术教育的特点200
二、网络多媒体艺术教育的教学案例202

第二节 网络多媒体艺术基础知识203
一、网络多媒体艺术的发展203
二、网络多媒体艺术的本质与发展207
三、网络多媒体艺术的特征208
四、网络多媒体艺术作品的构成210

第三节 网络多媒体艺术的创作213
一、网络多媒体艺术创作的特点213
二、网络多媒体艺术创作者的知识结构216
三、网络多媒体艺术创作的应用219
四、网络多媒体艺术创作的程序220

第四节 网络多媒体艺术鉴赏评价222
一、网络多媒体艺术鉴赏评价要点223
二、网络多媒体艺术的鉴赏评价案例223

第六章 网络动漫游艺术教育225
第一节 网络动漫游艺术及其教育概说226
一、网络动漫游艺术的发展与现状226
二、网络动漫游艺术的特性23l
三、网络动漫游艺术的发展途径235
四、网络动漫游艺术教育的现状与发展238
五、网络动漫游艺术教育基本原理242

第二节 网络动漫游艺术的创作244
一、网络漫画艺术的创作方法244
二、网络动画艺术的创作入门248
三、网络游戏设计25l

第三节 网络动漫游艺术的欣赏253
一、网络动漫游艺术欣赏的功能254
二、网络动漫游艺术的欣赏过程257

第四节 网络动漫游艺术批评与发展260
一、网络动漫游艺术的批评焦点260
二、网络动漫游艺术的批评教育270

第七章 网络艺术教育的功能与效应273
第一节 网络艺术教育的功能274
一、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性274
二、审美教育功能275
三、非审美教育功能278
四、审美与非审美教育统一的功能28l

第二节 网络艺术教育的效应283
一、构建和谐的社会秩序283
二、实现社会与人的科学而全面的发展290

第三节 网络负效应及其艺术教育问题294
一、网络的负面效应294
二、网络艺术创作的不良倾向296
三、网络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30l
四、网络艺术教育存在问题的分析与对策304

结语 网络艺术教育与生产生活的统一313
一、教育、生产、生活在网络上的统一313
二、学习与创造统一的艺术型生活314
三、互动参与促使艺术、教育、生活、生产、消费的统一3l5
四、美的生产在未来经济活动中的中心地位315
主要参考文献319
后记321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