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艺术感悟与审美反思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306610
  • 作      者:
    金丹元著
  • 出 版 社 :
    学林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内容介绍
  《艺术感悟与审美反思》作者从20世纪80年代初起就一直从事文艺美学、艺术学、文化学方面的教学与研究,于90年代始,逐步转向影视美学与影视文化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艺术感悟与审美反思》是作者刊登在《哲学研究》、《文艺研究》、《学术月刊》等杂志及各种大学学报上的文章汇总,内容篇有关艺术美学、艺术思维、艺术文化与理论、影视美学与文化等各方面。对于广大读者或新一代研究者了解八九十年代有关中国艺术美学、艺术理论演进轨迹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论文艺发展主线的总体律动及其与审美心理之关系
  (三)
  从上面的比较中已可基本确定一个大的分野:即中国古典美学偏于“表现”;西方艺术哲学偏于“再现”。而在这表象的背后潜伏着更为深刻的无意识。作为“表现”与“再现”的内核,它们是更为本质的东西。
  任何一个民族的审美意识都离不开本民族的传统哲学,任何一种审美倾向也总是有意无意地会带着本民族传统哲学的个性和气质。中西方不同的艺术哲学忠实地反映着自己的传统文化思想,传统哲学的印记是十分明显的。罗素曾指出,西方哲学中“宗教与理性,对道德追求与对逻辑的赞赏都密切地糅合在一起。这是超越时代的、源自毕达哥拉斯的。正是在这一点上,欧洲的理性化的神学与亚洲更为直率的神秘主义相互区别开来”。①中国的艺术和审美,也可以说,亚洲的、东方的艺术及其审美,其本质是一种神秘主义的智慧的创造。由于它既是神秘的,又是智慧的,所以中国艺术哲学必定强调感情经验(甚至强调超验)的伟大,审美思考多属于整体性、总括性的。所以“涤除玄鉴”、“澡雪精神”、“虚而万景入”式的领悟和体会才有重要的地位。而西方的艺术美学如同西方的一般哲学,总是脱离不了对自然、对人体的详细考察和作理性分析。如对审美的功用和效应的研究,往往是同对感觉、知觉、表象、情绪、梦、思维等生理心理的研究联系在一起的。而对人的
  感性经验的观照,也总要拿它同整个自然及其规律作比较,并进行系统的深入的理性分析,进而上升为理论,得出某种价值判断。又因为中国的审美理论、艺术精神,基本上是“道”的精神的延续和发展,在神秘加智慧的诱发下,道、佛、屈三者互补具有特殊的生存条件和发展动因,故而中国美学理论往往明倡“形神兼备”,暗中则是“神似胜于形似”的总结。
展开
目录
关于艺术美学一般原理的反思与再认识
论文艺发展主线的总体律动及其与审美心理之关系
也论中国古典美学中的表现与再现
秦汉美学异议
论道佛“互渗”的传统艺术精神
传统艺术思维与“意念”
当代审美与时空观的转换——读解当代艺术的一种方法论
论中国当代电影与中国美学之关系
穿行于现代派诗歌与当代艺术中的意象
回归本体——对于当下电影美学研究的质疑

对中国艺术思维与禅思的审美观照
中国传统艺术思维总体过程简论
传统艺术思维的特性和超现代意义
中国艺术思维形成之文化背景
禅思的基本特征及其与无意识之关系
以佛学禅见释“意境”
禅意开悟与唐宋神韵
论魏晋玄学与艺术思维之关系
文化背景、艺术思维与“诗画一律”论
论宋代理学与“远”、“逸”、“韵”对艺术思维的双重影响
论禅思与唐宋诗中的意境之构成
论明清时期的艺术审美思维
元明艺术思维中的民间色素对“理”与“情”的重注

比较研究视野中的艺术审美再思考
论文化哲学背景下的中西美学之相异
“意”与“真”范畴中的中国古典美学与西方现代美学之比较
对话、挑战与融合——关于当代文化比较的一些思考
比较禅意在中日文化中的影响
从“原型意象”之重建看经典理论的恒常性——关于电影《绿野仙踪》与《我心狂野》的比较研究
对中国文化的不同想象及其缝合——关于第五、六代电影导演之比较研究
是“后现代死了”,还是应超越后现代?——对后现代与庄、禅式思维的整体性反思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